1987年,沙特防空軍司令蘇爾坦親王取道馬來西亞來到中國,開始洽談購買中國「東風-3」彈道飛彈。
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是中國在上世紀60年代研製的第一代地對地中程彈道飛彈。飛彈全長24米,彈徑2.25米,起飛重量64噸,採用一級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機動發射,最大射程2800公里,可以攜帶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武器。
上世紀80年代,沙特開始和中國方面接觸,試圖購買中國的遠程飛彈。為啥找中國呢?因為沙特比較親美,蘇聯肯定不願意賣給沙特。加上當時蘇聯正在和美國就銷毀1000-7000公里級別的飛彈開始協商,所以美國也不能在這種時候出售遠程飛彈給沙特,否則與蘇聯的協商就無法進行了。除了美蘇兩國,只有中國手頭有這種遠程飛彈。
按沙特的預算,準備向中國購買36枚東風3飛彈,以及配套的高爆常規彈頭和部件,總價值40億美元。這在當時是個天文數字。
1973年,中東地區爆發了「贖罪日戰爭」。美國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急需的彈藥和裝備,使以色列獲得了勝利。
打了敗仗的阿拉伯國家意識到,他們想要擊敗以色列,就必須要得到先進的武器裝備。因為擁有F-15、F-16等大批先進戰鬥機,以及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傑里科-2」中程彈道飛彈的以色列太強大了,更不要說以色列還極有可能有核武器。
唇亡齒寒,沙特法赫德國王意識到他們需要一種「能夠提高我們武裝部隊和人民的士氣的武器」,一種「對我們進行攻擊之前必須掂量掂量的武器」。沙特人有錢,只是美、蘇都不賣飛彈,上哪裡去找一個願意賣的國家呢?沙特人把目光對準了當時尚未和沙特建交的中國。
1986年,班達爾親王秘密來到了中國,探討購買中國「東風」飛彈的事。中國方的回覆是「原則上同意做這個合同」。
1986年12月,中沙代表開始秘密談判,並草擬出了一份秘密代號為「隼」的項目提綱。
緊接著,蘇爾坦親王又開始了第二次中國之行。中國安排了他們去參觀二了「東風-3」飛彈基地,沙特代表團也是第一批見到「東風-3」飛彈的外國人。
「東風-3」飛彈的購買談判進行得很順利,只是中間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中國人做生產向來不是心黑手狠的,所以在價格上是非常有誠意的。中國當時向沙特開出的價格是每枚飛彈一個億人民幣,而且還做好了沙特人還價的準備。
中國人不知道沙特太需要這批飛彈了,更不知道沙特有多麼「壕」。在和中國談判前,沙特人的心理價位是每枚「東風-3」飛彈大約在4億美元左右,因為美國賣給他們相似的武器時,還要略高於這個價格。
被美國坑習慣了的沙特人,聽到中國的報價,一時都反應不過來,還以為中國和他們開玩笑。興奮的沙特人甚至都沒有仔細分辨中方的報價到底是1億美元還是1億人民幣,就連忙在合同上簽字,生怕中方反悔。
就這樣,沙特以現金支付的方式,購買了35枚「東風-3」飛彈。中國答應承擔為沙特部署這批飛彈規劃基建和培訓相關人員的工作。這筆交易是中國迄今為止金額最大的單項軍火輸出,要知道35億美元,已經接近當時中國的外匯儲備20.72億美元的兩倍了!
沙特購買了「東風-3」飛彈後,美國人對沙特在不同他們商量的情況下,竟然向中國購買彈道飛彈一事極度惱火,威脅要對中沙兩國採取制裁措施。美國還提出檢查已經運抵沙特的「東風-3」飛彈,這個無理要求當然被沙特拒絕。
美國見沙特難得地強硬了一回,也感到很無趣。於是將批評的矛頭轉向了「東風-3」,說它威力有限巴拉巴拉的。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伊拉克大軍直逼沙特東部。沙特將多枚「東風-3」飛彈運往發射基地,薩達姆這才下令撤軍。由此可見,「東風-3」不用發射,都有著強大的震懾力,美國的挑刺,是多麼的可笑。
蘇爾坦親王曾說過:「有了中國的飛彈,我們就有資本成為中東的領頭羊了!」而正是這次飛彈貿易合作,中國與沙特之間也拉開了建交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