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游新手入門須知

2020-06-23     單車志Bicycling

原標題:騎游新手入門須知

對每個騎行新手來說,心裡都會有一個世界這麼大,騎行去看看的夢想。大部分新手總是在腦補騎游的畫面,但不知道騎游從哪裡開始,需要準備什麼東西?

跟著騎游老鳥們出發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老鳥們不一定會把全部東西告訴你,需要注意的細節、攜帶的物品,以及為什麼,他們還可能分分鐘把你拉爆;再說總是自己經歷的才會影響深刻,騎游新手們還是需要了解騎游的入門知識,做好充足的準備,大膽出發。想一千次不如踏實做一次,本期《單車志》就帶你走進騎游。

騎游車的選擇

長途騎行對車子的選擇比較多,山地車、公路車、旅行車、躺車和自己定製改裝的車等等,甚至是摺疊車,都可以用來騎游。

首先選一輛自己騎得舒服的車,畢竟不是專業的自行車運動員,用基本騎行姿勢即可,騎得舒服,不彆扭,對於你來說就是好的,若選用新車或者借用朋友的車一定要在出發前至少有4次長距離的騎行適應,以免出發後發現各種不適那就後悔莫及了;其次就是要質量好一點的車子,至少要了解自己的自行車各種零配件的來源,為了自己的安全,千萬不要用來歷不明,質量豆腐渣的山寨自行車;再就是建議用可以變速的自行車,畢竟騎游路上有很多爬坡路段,帶變速的自行車能讓你騎行更輕鬆;最後是輪胎的選擇,輪胎選擇使用稍微寬一些的輪胎,不建議使用比賽公路車的輪胎,畢竟太容易爆胎。

騎游車的選擇有很多,舒適度很重要。

一天騎行量的計劃

騎游是連續性的長途騎行,首先要對自己身體素質有一個基本了解,騎游之前要測試一下自己身體體能,要有一定的訓練量。如果是剛接觸騎行,可以試試每天負重騎行,連續半個月,身體素質會有質的飛躍,同時在實際騎行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並針對性改善。騎車旅行的魅力是,你會越騎越嗨。當具備了騎游的身體條件後,可以開始計劃騎游中每天騎行的騎行量了。一天能騎多遠,取決於你的騎遊方式(信用卡旅行、自助旅行、有後援旅行、跟團騎游),以及路況特徵,還有你自己想騎多遠。

給自己定製一個訓練計劃,提高身體素質讓自己可以騎的更持久,若能跟著俱樂部長距離拉練也是不錯的。

比較理想的狀態是這樣的:能夠馱負20斤裝備,一天之內在路面平整的公路上騎行100km左右,還有閒暇發個自拍,嗅嗅路邊野花。如果馱負的裝備在20-45斤之間,可以進一步把每天的騎行距離目標降低到80km左右。如果沿途多山,有沒完沒了的爬坡,或者路況不太好,或者你騎的是山地車、小摺疊等,目標騎行距離還可以再降一點,總之因時、因地制宜。

背負裝備儘量精簡,也不要只顧埋頭趕路,可以途中適當休息。

有經驗的旅行者可以騎得更遠,甚至平路上日行200km都不是問題。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講,還是別太難為自己,所謂騎游還是讓自己多點時間感受異地的風土人情較為適宜,一味趕路就失了自己出發的本意了。

需要注意的事

每隔10天要設一個不用騎車的休息日。

負重裝備儘量不超過45斤。

在路上別埋頭傻騎,偶爾抬頭跟山川河流打個招呼也挺好。

安全注意事項

自行車運動是一項危險性的戶外活動。許多人沒有重視到這一點,僅僅把騎自行車當做一件好玩的事情,這種思想的麻痹很容易在騎行過程中出現危情,對車速也許還沒有一個概念,事實上當以時速30km以上的速度騎行在道路上時,遭受撞擊的危險係數不亞於從三層樓跳下來。能否安全騎好自行車,在於有效地把握車速,收放自如,切記不要在路上拼速度。事實上多數的自行車事故,也是速度過快而造成的,因為在快速的行進當中,自行車前把的掌控能力只相當於正常的30%,速度遞增,安全係數遞減。

在最初的騎行中,應選擇一些坡度不難且坡較長的路面,練習剎車,剎車不可一次性握死,就是抱死,因為這樣做的話,很容易導致人車分離,人會向前方飛出去。

帶著手剎在有下坡的道路上騎行,速度控制在25km/h左右,反覆練習養成騎行好習慣。在騎游前多一點練習對安全就多一分保障。下坡路段還應注意:有減速帶的地方、碎石路面、泥坑路面、轉彎路面、有行人的路面,這些路面都應該將車速減至15km/h以下,手握車前把時一定要穩,否則在下行過程中遇有障礙不及躲閃極易脫手。

碎石路面,又是下坡路段一定要減速。

鑒於每條道路看似差不多,但其實路面結構還是不一樣,在不同的路面騎行也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時速,這也應該納入平時騎行課程的練習中,別人的經驗未必適合自己,不斷練習累積經驗也是騎行安全重要的一部分。

在騎行途中一定要集中精力,尤其在風景聖地,路旁的風景有時會令你忘乎所以,以至於忘記自己是在行進中,前方永遠是最應該關注的地方,唯一的選擇就是找到一處安全的路肩,停下來欣賞沿途的美景。多人騎行時還需要避免在騎行的中說話談笑。若列隊騎行,也要學會一些簡單的騎行手勢,懂得前方隊友手勢的意思。

美景當前,可以停下腳步,看看風景再趕路也不遲。

跟隨車隊騎游時,一定要懂得騎行手勢。

穿梭於城市中騎行時,應該走自行車道,若沒有自行車道的路段,則走人行道,路過人群集中的地方應該下車推行。在國道騎行時要注意遠離避讓大貨車,並且儘量避免在光線不足的夜晚、凌晨騎行,若無可避免也要注意穿上有警示反光條衣服,車子的警示燈也要開啟,讓機動車能很容易發現你。

儘可能遠離大貨車,因為貨車司機有盲區,離得太近往往引發事故。

夜間騎行時,有警示反光條的衣服有效提高安全性。

攜帶的物品裝備

基礎設施

1.旅行設備:自行車、登山包、帳篷、睡袋、防潮墊、軍用壺、保溫瓶、車載水壺、腰包、護腕、護膝、運動手錶、頭盔、手套、騎行服、車前後燈、氣筒。

最基本的騎行裝備,頭盔、手套、騎行服等都是必須要的。

2.攝影器材:數位相機(若不以拍攝為主手機也夠用了)。

3.車載工具:六角扳手、螺絲刀、老虎鉗、活動扳手、腳踏氣筒、補胎用具、備用內胎、長剎車線一根、機油、鐵絲少許旅途費用預算。

可攜式打氣筒也是騎游順暢的保障之一。

隨身物品

1.一次性雨衣一件,這是必備的,不論遠近,建議必備,若遠途多日建議帶上雨衣。

2.備用胎一到兩條,不論遠近,建議必備。因為車尺寸不一,別人的未必適合你,有的內胎刺穿的地方無法修補。

3.補胎工具。有空在家練習下自己扒胎、換胎、補胎,雖不指望以後靠這招吃飯,出去的時候急了也能用上兩招,藝高人膽大。

平時就要學會補胎,路上出了狀況不僅可以自保還能給別人伸出援手。

4.其他工具,內六角、螺絲批等,最好是整套的便攜工具,當然最好沒機會用上。

可攜式自行車工具是必備。

5.備用藥品,如雲南白藥、止血貼、保濟丸等。

6.禦寒服裝,騎車的時候感覺很熱,停下休息的時候慢慢就感覺冷了,春秋季最好帶件自行車風衣或騎行坎肩等,冬季則需要更厚實的騎行服,如抓絨類的,抓絨的騎行服裝有兩種,一種是壓了膜的,防風效果很好,可以連風衣都省下了,還有種不壓膜的,春秋季節能用,刮北風的時候就寒風刺骨。

7.順手好用的隨身小刀一把,旅途中能用到的地方還是挺多的。

8.自用餐具、個人物品。

9.補充能量的零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mER4XIBd4Bm1__YW1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