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兇猛了,大漲31%!你可能誤會了「報復性消費」

2020-05-26     維小維生素

原標題:太兇猛了,大漲31%!你可能誤會了「報復性消費」

老胡是我們錢貓學堂的一個研究員。沒想到,他過去是一個資深的比特幣玩家。

一聊到炒幣,他有個本事:把上下幾百萬的驚心動魄,說得神色平靜、雲淡風輕。

2017年,炒幣的人,100個裡面99個都不知道自己在炒什麼。

但是偏偏,那陣子只要進了幣圈,錢還真的不是錢。

睡一覺,9點睜眼,前一晚上的帳戶餘額就能翻了10倍。

投10萬,變成了100萬。

再睡一個回籠覺,11點起來看看,天哪!100萬變成了400萬。

呵,還真是。那陣子的錢哪是錢,都變成了數字。

而我敢打賭,100個人,100個都會把40倍的餘額重新繼續投下去。

氣人的是,往往再投進去,過幾個星期,那個錢又會跌回原形。

當一夜暴富不是夢,一夜返貧也變得如此真實。

每每談及這些往事,老胡都會一笑而過,就像說著隔壁家老王的故事。

而我,也會趁機跟同事們念叨幾句投資真經:

「一年翻三倍的比比皆是,三年翻一倍的寥若辰星。」

什麼意思呢?

一年短期做做投機,遇到牛市翻三倍,簡直是剔牙一樣簡單的事兒。

那陣子,人人都覺得自己是股神,巴菲特那點收益都不好意思跟自己打招呼。

但三年長期真做投資,把過去賺到的再投入,在起起落落中賺到1倍的人,少之又少。

把盈了的重新虧進去,好像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的確啊,今年市場的大波動之下,不少做生意的小老闆都跟我顯擺: 咱生意沒做成,炒股卻賺不少。

多少人,暴漲之下以為已經到達彼岸。

事實上,還沒穿過時間的長河呢,不過在巔峰自嗨。

我不妨簡單跟你們算個數學題吧——

找到一個瘋狂而刺激的投資品,一年賺50%,好像很性感是吧?

然而,如果你有100萬,以今年賺50%,明年虧40%告終,實質上明年底只剩下90萬。

而你以為每年賺10%的收益好像很遜是吧?

但你今年賺10%,明年繼續賺10%,到明年底你卻有了121萬。

很明顯, 平靜穩定地賺錢,比過程跌宕起伏幸福得多。

所以重點來了,到底買什麼東西可以平靜穩定地賺錢?

這陣子,我翻了近15年的數據,摸了又摸,最讓人安心的始終是—— 和我們吃喝玩樂息息相關的消費板塊。

為什麼呢?

這篇文章就跟你詳細嘮嗑一下。

建議:關乎賺錢,全文讀完。

沒空:點亮「比贊」,做個收藏。

2020年,

通脹才是最大的風險

不少人問我,2020年最應該做的事情是攢錢嗎?

對,也不對。

攢錢固然重要,危機之下誰不想多點花綠綠的現金在手。

然而,手上拿著錢,可能還是輸給了多災多難的2020年。

我們啥也不看,先看豬肉吧,4月份,價格已經從「不可理喻」的狀態下降為「目瞪口呆」,依然讓人瞬間沙雕。

與去年比較,同比上漲96.9%。什麼都不用說,長眼睛的人都知道是翻倍了。

豬肉都翻倍了,其他食品漲價還遠嗎?

看一下國家統計局這條傲嬌向上的曲線就知道,吃得起兩肉一菜的朋友,可能要吃一肉一菜了。

什麼?你一肉一菜都吃不起,那就只能回家自己做了。

如果你不信邪,說豬肉漲了沒關係,咱們做點投資補一補就好了。

沒錯兒,投資這事兒是做對了,但是如果只是買買無風險的餘額寶,你估計都要哭了。

看看吧,這是我扯下來的餘額寶利率曲線,哎呀那簡直就是大型跳水現場。

那真的是要難倒寶寶了。豬肉都買不起了,還不給利息,錢拿在手裡不就是等著貶值嗎?

是的。

所以,聰明的資金,都在等待著跑進股市樓市,一展身手。

這還真的不是我胡說八道,我都去給你們扒數據了。

瞧瞧3-4月A股新增投資者的增幅,那個陡峭嚇人啊!

大家都是一路小跑入場,帶著ofo退押金搶板凳的熱情,深怕慢半拍就擠不上財務自由之路。

「抄底」兩個字,最容易惹人激動了。

而且,肯定已經寫進了很多人的每天日程。

然而大部分人不顧一切衝進股市一瞧,慌了,買什麼好呢?

跟著大佬買買買,

才會有肉吃

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進場閉眼買的故事實在是太朋克了。

畢竟閉眼跟風一買,1個月的工資就沒了。再閉眼一賣,半個月工資就虧了。

這樣的事兒,比比皆是。

現在買東西都要看直播了,李佳琦、薇婭這樣的扛把子,占據了賣貨坑位的大半壁江山。

跟著大佬買,都已經成了一種時尚。

那憑什麼股票基金啥的,不跟跟大佬的步伐?

話說,大佬也分兩種。

  • 一種叫國家隊(指的社保、匯金、國金等資金),
  • 一種叫北上隊(又稱北上資金,指的香港市場和外資流入中國的資金)。

國家隊,一向只有一個字的偏好——穩。

所以,買下的都是中字頭的金融大佬,但求不過不失。

不缺錢的主兒,對我們老百姓來說參考價值不大。

北上隊就不一樣了,靈活機智,追求收益,常常就是我們要跟隨的大佬。

咦,大佬最近都在買什麼呢?

一看數據就知道,很明顯,歪果仁大佬獨寵消費股。

一把攬入懷中的比例,就占了50%。

也許大佬們覺得,中國人愛吃愛喝的老毛病,不可能改掉。

小姐姐忘不了奶茶和新衣服,大哥哥少不了喝完酒再去擼個串。

你看看這陣子,國家給發的消費券都已經超過100億。

商貿零售、餐飲旅遊、文娛夜市,美容美髮……敢情疫情期間沒洗的頭,沒逛的街,沒吃的小龍蝦統統都得補回來。

你不消費,那是對不起你自己。

所以,食品飲料這陣子,3-5月漲幅高達31%!

傲視上躥下跳的科技股,俯瞰曾經的網紅醫藥股,還有建築材料新基建什麼的,雖然概念一流,在吃吃吃面前還是只能蹲角落頭。

穿越牛熊長河,

挑誰更合適?

為什麼消費板塊那麼受大佬寵愛?

很簡單,人類天性,愛吃愛玩,無從逆反。

我聽過一個段子:

消費板塊基金經理的日常是:吃喝玩樂,隨便加倉。

可憐什麼科技板塊、新能源板塊的基金經理,做完調研還要做訪談,訪談完畢還要走訪上市公司,深怕什麼時候一個回調,就把大半年的努力給廢個精光。

段子似乎有點誇張了, 但是確實從過去15年來看,消費板塊就沒輸過。

量你是國家隊獨寵的金融股,還是股神最愛的成長股,統統都比不過。

(下圖,關鍵看誰更多橙色)

穿越牛熊,迷霧重重,消費板塊始終一枝獨秀。

常年正收益,最近15年回報805%!

時光起起落落,只有它這麼可可愛愛。

當然了,像我們吃飯也分主食和甜品,消費這玩意兒,也分主要消費和可選消費。

現在主流的消費板塊指數,也就是這三種,看圖說話吧

「主要消費」是主食,不看電影不逛街,不買汽車不旅遊,但是不能不吃不喝不炒菜啊。

很明顯,值得首選。

「可選消費」趁著消費券的東風,估計也會漸漸復甦。

最近都說了,要拉動內需,要支持電商。

你不聽政府報告吧,你也看看新聞。別等到人家都漲到山頂了,才後知後覺。

所以跟蹤消費指數的基金,或者相關的龍頭股票,理論上長盛不衰,更適合穩健型選手。

之前也跟大家介紹過不少了:

貴州茅台 (「大陸人吃不起涪陵榨菜」的真相是什麼?

海天味業 (「我居然在便利店、菜市場找到賺大錢的機會!」)

涪陵榨菜 (「我這一年逛超市賺的錢,比別人做副業掙得都多」)

晨光文具 (「我這一年逛超市賺的錢,比別人做副業掙得都多」)

這陣子貌似都漲得不錯。

如果你沒空盯盤,買基金就更簡單了。搜索「大消費」類別的基金,比較比較就可以買入。

長期定投,穩穩的幸福。

你那點工資想追得上豬肉,好歹先追上消費板塊基金的價格。

寫在最後

最近看知乎,有一個人問得特別有意思:如何看待疫情後,報復性消費遲遲不開始?

下面有個高贊回答: 別等了,沒什麼報復性消費,只有消費的報復。

是啊,過往的過度消費,在報復著我們的錢包。

這經濟緊縮的期間,大部分人做的就是被動應對這個報復——攢著錢,加著班,勒著褲帶吃外賣。

然而你可能忽略了, 更重要的事情——是把錢漸漸變成扛跌扛通脹的硬資產。

比如,不掉價的一線城市房產,穿越牛熊的基金板塊,避險的黃金和國債……

否則, 報復你錢包的不再是消費,而是無知導致的資產縮水。

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公眾號:維小維生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UhIUnIBiuFnsJQVwS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