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聖嘆,一生驚嘆的蘇州鬼才

2019-12-16     姑蘇好時光




不論古今,「文人」這個群體中似乎總是有很多有趣的靈魂,今天我們要講的鬼才金聖嘆就是明末清初的一個特立獨行的斯文「奇葩」。

金聖嘆生於蘇州吳縣,和馮夢龍兩人都是以文學批評出名的。到了今天,喜歡研讀《紅樓夢》、《西廂記》的人,都會去看看金聖嘆的評本。



後人發現,脂硯齋在批註《紅樓夢》時,很多手法都模仿了金聖嘆;金評本的《水滸傳》也甚至流傳到了海外。「小說的批,第一要算金聖嘆。」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

這樣有才的人,自然也參加過科舉考試,「以吾之才,入學如取芥耳」這是金聖嘆的原話。只是,金聖嘆每次參加考試,都要「惡搞」,所以每次都被取消資格。


金聖嘆批水滸


比如,先是在卷子上畫畫,接著是看到「吾四十而不心動」的考題時,在卷子上連寫了39個「動心」,他的解釋是:「孟子曰四十不動心,則39歲之前必動心矣。」

這樣的惡作劇常常發生在金聖嘆的考場之上,絕對是登峰造極的玩世不恭啊。但他也不管,換個名字繼續考,繼續玩,視人生出路,如同遊戲,他對自己行為的解釋是:無意功名,只想成名罷了。

金聖嘆20歲時,唐伯虎等「江南四大才子」都已故去,江南人士都抱團結社,進行政治上的權利鬥爭。


金聖嘆的行草


一向不嚴肅的金聖嘆好像對政治也沒什麼興趣,自己搗鼓起了神佛之學——扶乩,就是做降神附體,鬼神溝通的工作,稱自己乩降才女葉小鸞。說到這兒,忽然讓人想到了以「謫仙」自許的李白,難道一代怪才都和鬼神有某種聯繫嗎

不過,扶乩也不是金聖嘆隨便玩玩的,幾年之後,像錢謙益這樣的當時紅人,也邀請他去家裡扶乩,他還順道讓錢謙益為他「作傳一首,以耀於世」。才華不被世人所挖掘的金聖嘆就這樣靠著扶乩達成了他成名的心愿。

明清時期不少文人都熱衷於扶乩


在一段時間裡,金聖嘆被妖魔化了,萬人追捧,萬人謾罵。有他的鐵桿粉絲說過:我聽到有人罵金聖嘆,我就想殺了他,聽到有人誇他,我就想把那個人捧上天。能有這麼多人罵他、誇他,就是說明他厲害!

自然,也有不少人對金聖嘆路轉粉,透過金聖嘆堅硬的外殼,看到他的真性情。


金聖嘆死前一年,順治皇帝讀到他了的文章,說道:「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才華一直被埋沒的金聖嘆聽說後,不禁向北望空而拜,叩頭謝恩,還寫下「何人窗下無佳作,幾個曾經御筆評」的句子,這麼多年來能遇到一個知己,還是皇上,真的會讓人激動到失態的。

不過說起來,金聖嘆的死,也和賞識他的順治帝有關。順治帝剛誇獎完金聖嘆不久,就駕崩了。緊接著,吳縣諸生在順治帝的追悼儀式上提出撤換新縣令,也就是史上的「哭廟案」。

據說,金聖嘆當時並沒有參與哭廟,也不在被捕的名單內,而是後來他寫了一篇《十弗見》,聲援這次活動才被抓了。


金聖嘆入獄後被判砍頭,臨刑前發生的故事在蘇州幾乎家喻戶曉。他見兒子哭得痛不欲生,就讓人拿來筆墨,說「有要事相告」,但誰能想到,他在紙上寫的是:「花生米與豆腐乾同嚼,有火腿味。」上下五千年恐怕都難找到這樣的遺囑吧。

這還不算,就在他人頭落地時,耳朵里掉出來兩張紙來,一張寫著「好」,一張寫著「痛」……話說回來,與其說這是他的幽默,倒不如說這是他的個性,他的洒脫,他放蕩不羈的生活態度。



在眾多生不逢時的才人中,金聖嘆絕對能排得上號。在金聖嘆的時代里,為《水滸傳》、《西遊記》唱讚歌是罪大惡極,甚至有人認為他評《西廂記》是他人頭落地的報應。就算如此,他依然能我行我素,一直做著他自己想做的事情,一直說著他自己想說的話。

聖嘆,聖嘆,這樣一個有聖人情結的文人,最後撈了這樣一個令人嘆息的結局,他的文采和學識,雖然為後人所認可,但可嘆的是,這世間也再難出這樣一個金聖嘆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KuPFm8BMH2_cNUgrbE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