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利好信號!各地樓市政策已按捺不住,「V型」反彈已是必然?

2020-02-15     大鬍子說房

中國經濟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V型」增長


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對中國疫情後經濟走勢的看法。


IMF正在收集數據以評估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影響,而「反彈」是他們得出的初步結論。



被隔離14天的鑽石公主號上的美國乘客,甚至發出了「特靠譜,救我」的呼籲。



正因為中國自古以來有著集體主義的思想和顧全大局的情懷,我們每一個人自覺配合疫情防控時期的需要,尤其武漢乃至整個湖北人民做出了莫大的犧牲,還有醫護人員無私無畏的奉獻,才換來了疫情增長數據上的穩定。


這也成為國際上預估疫情後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


另外,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模式下,使得國家的經濟調控非常容易。注入市場流動性、下調利率、分地域分行業的鼓勵措施等等,「有形之手」的每一個動作都可以在這個國度起到很好的效果。


那麼,從最近的政策面來看,是否已經釋放了要刺激經濟反彈的信號?樓市的種種政策,又透露了怎樣的信息呢?


經濟


今年1月20日,IMF在瑞士達沃斯發布的最新季度《世界經濟展望》中,將中國2020年增長預期從5.8%上調0.2個百分點,至6.0%。


一方面是某個協議的第一階段談妥了,另一方面也是中國這幾年經濟轉型的還不錯,5G、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等新興領域都有著高速的發展。


這使得國際上對中國經濟的預期值升高,也讓我們對自己的經濟更有信心。


但隨後我們就爆發了新冠疫情,部分行業的經濟數據直接被按下了「暫停」鍵。



非典時期,2003年1季度GDP增速是10.8%,受非典疫情影響2季度增速回落至9.7%但疫情結束後GDP增速恢復至10%以上,總體來看似乎影響並不大。


但本次疫情的國情今非昔比,且不談我們能感受到的停業潮、降薪潮和裁員潮,今天我們的經濟結構中服務業占比更高,外部環境更加惡劣,防控隔離措施更加強硬,波及人員更加廣泛,短期打擊想必是大於非典。


但反過來,這次全民防疫動員更加堅毅,醫療醫護水平更高,致死率較非典更低,我們也可以更快的控制和解決好疫情。


這就給修復疫情帶來的巨大損失,創造了機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2月12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表態,要求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完成目標任務。


可見上面對這次經濟的損失情況還是比較樂觀,希望能夠通過政策等其他手段,完成2020目標任務。穩增長的節奏,依舊沒有變化。


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GDP翻番的目標,2019、2020年GDP復合增速需達到5.82%。在2019年GDP增速6.1%的情況下,也就是說2020年的GDP增速至少需要5.5%。


為了達成或者說穩穩超過預期目標,常委會的一些措辭,已經表明了態度。


1.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針對疫情帶來的影響,研究制定相應政策措施。


這說明接下來宏觀政策的力度會繼續加大,流動性增加和利率降低是肯定的。


本來,2月3-4日兩天超預期累計投放流動性1.7萬億元,7天、14天逆回購(中標利率皆下調10個基點),但2月10日(周一)和2月11日(周二)逆回購分別到期9000億元、3800億元,所以其實這1.7萬億其實對經濟提振作用並不大。未來,一定會有更多措施。


2.要繼續研究出台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措施,緩解企業經營困難」。


此前,財政部已經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貸款給予財政貼息支持,按人民銀行再貸款利率的50%給予貼息。這次再次聲明主要是提振市場信心,讓這次疫情的重度受災群體中小企業敢於繼續續貸經營,疫情之後恢復民營經濟活力。


而且,2月14日下午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中,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再次提到:

要向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和行業充實信貸資源。

對受困企業加強續貸支持。


可見,國家會想方設法讓市場重振旗鼓。


3.要積極擴大內需、穩定外需。


在外部環境無法掌控的情況下,基建依然是擴大內外需的首選。和08年金融危機的4萬億基建計劃一樣,今年的基建還是會大力推進。


重大利好信號!各地樓市政策已按捺不住,「V型」反彈已是必然?

(基建板塊連續一周上漲)


總之,未來預計會有更多的財政和貨幣寬鬆政策,接下來20號的LPR,將會是一個決定性的信號。



樓市


樓市,不僅僅是買房賣房那麼簡單,它是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也是穩定就業的強心劑,是一個保持國家高質穩定發展的重要市場。


因此,防止疫情後市民情緒悲觀和房價大跌是國家此次對房地產市場的基本目標,從政策上也可以看出這種想法。


(來源:克而瑞)


密密麻麻的樓市政策說實話放鬆力度都不大,大多是起到幫房企度過難關的作用,但有兩個地方的政策比較耐人尋味。


1.江西省房地產協會:適當放寬限購政策,加大人才落戶激勵,適當放寬備案價格限制。


在「短不刺經」和疫情影響的大背景下,沒有哪個地方敢率先出頭放鬆,因為一旦全國各地跟進放鬆,疫情結束就會產生需求集中釋放的情況,一波情緒性購房就此產生,房價則難以穩住。


所以此次江西只是說了一些模糊性的話語,「適當」、「加大」等等,並沒有明確措施。


但這意味著,許多地方已經開始有想法,畢竟經濟目標擺在那裡,只是在等待一個合理的發布機會。


2.安徽省《關於疫情過後對地產企業扶持政策的建議》:

2.1.降低按揭首付比例,加大新房及二手房放款力度,加強對公積金貸款的支持力度,縮短放款周期,全面降息,首套按基準利率的85折,二套按基準利率;

2.2降低二手房交易稅費,減免交易契稅,增值稅從5%下調至2%


和江西異曲同工,安徽也在蠢蠢欲動,但說的方式不一樣。


安徽明確了降息力度和降稅力度,如果按總利息算,15%的折扣總利息可以少數十萬,下調的契稅和3個點的增值稅,也可以在二手房交易中少大幾萬。


這個力度不可謂不大,不過安徽也僅僅說是「建議」,不敢明目張胆的放開。


合肥一直是個典型靠土地財政拉起經濟的城市,在這個關鍵時候,其政策意圖,也是非常明顯。


這兩個省針對房地產放寬的建議,都來自於省房地產協會,這是一個半官方半民間的組織,暫時還不會對樓市造成什麼影響,但卻已經釋放了足夠的信號。


總之,在經濟的目標壓力,房企的業績壓力和回款壓力三重壓力下,各地已經在「試探」政策的限度。針對疫情前後的樓市情況,大鬍子李俊懷老師的觀點是疫情下房價一定會降,而真正刺激樓市的政策,也就是說涉及到交易端的政策:比如放寬限購、降低首付比例、貸款利息等,也會在疫情結束之後因城而異的推出!



2019年,我們的GDP總量接近100萬億元,在疫情影響之下,還要將經濟增速維持在目標水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祭出更大力度的貨幣以及財政刺激組合拳,是我們穩預期、穩信心的重要定心丸。


50年代,我們動用了16000餘醫護人員控制了血吸蟲病;80年代,我們用了30年終於創造出治療麻風病的三聯療法。在傳染病面前,我們是無比的弱小但又無比的強大。中國人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品質,和我們靈活調空、顧全大局的策略,換來的不僅是對傳染病的勝利,更是締造了我們40年來經濟高速增長的奇蹟。相信這一次的新冠疫情,不會對我們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產生任何影響!


-end-

以上為正文,來自馬強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5n4VnABjYh_GJGV3J5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