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樓市,健康大過天!低密度住宅的春天,真的要到來了?

2020-02-12     大鬍子說房


這個春節,可以通過微信步數看出一個人住房面積的大小

1、步數20-100,住房70平

2、步數100-200,住房150平

3、步數200-500,複式或者別墅

4、超過以上標準,按尿頻處理!

這是最近在抖音上非常火的一個視頻文案,非常打趣的體現了當下因為疫情,人民群眾只能被迫呆在家裡的行動範圍。


大家不能像往常春節那樣去旅遊了,只能進行「居家之旅」。你的房子大小,也決定了你的「旅行「範圍,於是便有了這樣的視頻。


視頻加載中...


疫情期間,只能呆在家中,的確能玩出很多花樣。但另一條有關疫情居家的消息,恐怕大家看後的卻是焦慮甚至是恐慌。前幾天,內蒙古衛健委通報了一列病例,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白某,一名「三無「良好市民,無本市外出史、無人員密集處到訪史(期間甚至都未到過農貿市場)、無傳染源接觸史。非常聽話好端端在家呆著,最後卻確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緊接著,官方還披露的一個細節:白某樓下正好居住的就是確診感染的病例。消息一出,在網上引起了人民群眾的軒然大波。


「這病毒太恐怖了,躲在家裡都防不勝防」

「還是老家農村好,不僅空氣好,而且是獨門獨家,自成一戶「

「看來高層物業再豪也不安全,有錢就該買別墅「……….


最後,經過調查證實,原因是這樣:居住在樓上被感染者白某經常上下樓(步梯樓),會經過樓下感染源鄰居的門口,期間還與樓下感染源鄰居有過接觸,所以才被感染。

感染原因落實後,大家算是鬆了一口氣。


可不管如何,這個事件激發了大家對新型冠狀病毒更高的警惕。同時,也不同程度上讓大家對高密度、高層小區產生了「恐懼「,留下了不好印象。



最近,也有一件事被頻繁提起。03年非典期間,發生在香港一個名叫淘大花園小區的群體SARS感染事件。


2003年3月下旬,大概10天左右的時間,香港淘大花園E座的幾十個住戶,幾乎在同一時間段感染了SARS病毒。天,如此巧合!難道是因為鄰居之間的密切接觸?聚眾打麻將?吃小區萬人宴?

答案是,因為「糞便「的傳播。


一位攜帶SARS病毒的男子,在03年3月份兩次探訪住在淘大花園的弟弟。因為非典造成了腹瀉而多次使用了洗手間,把大量攜帶SARS病毒的糞便沖入馬桶,病毒自然順著水流進入了大樓的污水管道。而馬桶、洗臉池、衛生間地漏的下水管道都是相通的,只不過衛生間地漏和污水管道都會有一段裝滿水的U型槽給隔開。一般來說,大家更多只是在衛生間拖地,很少進行倒水,所以衛生間地漏能流進去的水,大部分情況是不夠的。而恰巧3月21號,要修補沖廁水管的破損,淘大花園E座暫停了沖廁用水供應16小時。就這樣,糞便中帶有病毒的液滴、氣流,就在這棟樓、這個小區散播開來。



最終,淘大花園一個小區因SARS感染人數就高達321人,占了香港總感染人數1755人的近1/5。42人死亡,占到死亡總人數300人的近1/7,寫下非典期間悲劇的一頁。在當時,淘大花園的業主不僅要承受親人患病甚至離世的悲痛,還要遭到巨大的財產損失。03年期間,淘大花園大部分二手房成交總價低於100萬港元,甚至一部分還低於60萬港元。


上述悲劇的發生,看似是一場偶然。但是淘大小區超高的容積率所導致的高密度人口,也絕對是一個小區感染人數就能占據香港感染總數1/5的重要因素。大家通過該小區圖片就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房子,樓間距狹窄成一線天。總共19棟樓,共有4896個單位,傳聞居住近2萬人。


是的,無數事實證明,高密度的人群聚集區,歷來都是疫情的重災區,高密度的小區也是如此。


(淘大花園)



當下這場還未結束的疫情,終歸會結束。我很堅定的認為,疫情不會動搖國家發展的根基和前進的腳步。但是,一定會對大眾的心理和意識理念產生影響。


因為這次疫情,大家會更加意識到生命的脆弱、更加注重個人衛生和健康,甚至有一部分人會習慣性在人群中戴口罩。至於樓市,疫情結束後,也會引起一波低密度房產的關注潮。


03年非典剛結束那會,有機構進行調查統計,有近29.5%的購房者認為接下來買房要把建築安全和健康因素相結合,考慮低密度、通風好的房子。權威媒體人民網、北方網,在當時做了如下圖標題的報導,明顯可以看出當時大家對低密度房產的關注,社會輿論對購房理念的引導。




那麼此次疫情結束後,低密度住宅,如小高層洋房、複式、別墅,也會迎來關注潮?甚至它們的春天要來了嗎?



是的,低密度住宅的一波春天要到來了。為何是一波而不是長久?因為大家對它關注和熱情只是一陣風而已。疫情結束後,大家會基於不久前的恐慌,咬牙跺腳都想著要為未來做長遠打算,內心要購置或置換成低密度物業的心潮澎湃不已。但是不用半年時間,大家這股勁頭又會突然消逝,一切又回歸當初。


如同03年我們因為吃果子狸,遭到了非常嚴厲的懲罰。17年之後,又因為吃人家已經刻意長得如此難看的蝙蝠,又才導致了當下如此嚴重的疫情肆虐,才導致了你不能出門,不能上班,只能呆在家裡閱讀著這篇文章。


人類是最容易陷入當下的動物,這一刻會對疫情充滿緊張、焦慮和恐慌,甚至還會陷入悲觀。當下很多人會因為疫情,對國家的經濟、城市的發展,樓市的未來,都變得消極無比。


而人類又是最健忘的動物,此刻疫情下的緊張、壓抑、痛苦,很快又會被拋到九霄雲外。一轉眼,疫情期間極度痛恨吃蝙蝠的人,或許未來自己依然還會香噴噴的吃著野味。疫情期間對樓市無比消極的人,轉眼可能又會加入到搶房隊伍。


而此刻心心念念的低樓層、南北通透的小洋房,有前庭後院,獨門獨戶的別墅。在疫情過後的現實中,在資金和現實的妥協中,在上班時間和居住環境的權衡中,很可能會因為總價更低,買了高層住宅。很可能又會因為在市中心,離上班地點近,買了高層住宅。


所以,我的觀點是,低密度住宅或許在疫情結束後會有一波短暫行情,但那終將不會長遠。感性上,是因為人類的健忘。理性上,是因為真正的現實,低密度的產品大多要麼貴,要麼偏遠。都屬於是少部分人會購置的物業。


我也建議大家,不必因為一時的疫情而去追求不合適的東西。這次疫情,不會改變樓市的長遠格局,還有房產的價值所在。房產價值核心在於城市、地段和資源的疊加,這個幾乎永遠不會被改變。未來人口依舊會往大城市聚集,高密度的小區還會越建越多。有價值的房產,依然是地段為王,同時還有學校、商業和地鐵的共同促成。


未來,人類依舊還是會選擇不斷的聚集,大城市的人還是會越來越多,這不是一種錯誤,我們無需改變。無數結果證明,人類越聚集,產生的能量和效用越大。人類應該改變的是你的無知,還有不敬畏自然和生命的愚蠢。


順便再說多一句。如果一定要買低密度物業,一定要選近郊、最好是市中心的,但往往那都很少,自然而然也很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tOtQHABgx9BqZZIqm4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