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西青|流傳百年有秘笈 王記茶湯

2019-10-10     頭條天津

站在楊柳青古鎮正門牌匾下的街口,就能聞到人間煙火的氣息,是夾雜著各種美食的香氣,其中一味就是王記茶湯,一碗茶湯讓你對楊柳青的念想縈繞心頭。

王記茶湯的前世今生

清咸豐年間,王作山的曾祖父,當年竟然是一位手藝高超的茶湯匠人,他掌握了當時宮廷中茶湯的製作技藝,並在市面上以流動攤點形式經營,用一碗碗茶湯養活了一家老小。光緒年間,王記茶湯規模有了擴大,老哥兒仨王玉和、王玉泉、王玉堂分三個攤點經營起茶湯,讓更多的人知道了「王記」。

如今,王作山和他的王記茶湯出現在西青區楊柳青明清街口。他的茶湯能夠吸引成百上千的食客,靠的就是祖傳的大銅壺和沏茶湯的絕活。每天陪他出攤的龍嘴銅壺,已有80多年歷史。

王記茶湯的製作技藝

殊不知,銅壺本身凈重30多斤,一次放煤40斤,水100多斤,加起來接近200斤。這可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重量,端得住銅壺又可以和好一碗茶湯,更是考驗技藝。而王師傅絲毫不費力氣,左手執碗,碗中盛著調成糊狀的半成品。

右手扶壺柄,雙腳撇開站穩,碗口與壺口距離恰好保持在一二尺的地方;右手一抬,開水順著壺嘴流出一道水柱,還要隨時變換碗的距離,不讓開水外溢。碗中的茶湯逐漸變成淺紅色,冒著熱氣,香味也隨之飄散開來。再配上青紅絲、黑芝麻等,格外誘人。

王記茶湯的用料選材

用料選材也是相當有講究的,如何知道一碗茶湯是否好喝,就要品它香甜、順滑的口感。主料要精選顆粒飽滿的紅高粱米,通過燜制,燜完了以後,再拿碌碡碾壓,十三道工序。

變成極細的高粱粉子,然後經過細籮篩選,才能達到茶湯所需要的原料。配料上,葡萄乾、瓜仁等果脯以及紅、白砂糖都要優中選優,再撒上秘制芝麻鹽兒,沏製成的茶湯才會香味濃郁,口感爽滑不黏膩。

已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王記茶湯已被列入西青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王作山是王記茶湯的第四代傳人。日復一日,每天清晨,在出攤前,王師傅都要做一系列的準備,給爐子生火、燒水和配製茶湯原料,而要使沖茶湯的水一天都能保持足夠的溫度,可不是件簡單的事!

但王作山仍然在堅持,並積極改進它的配料,一碗「王記茶湯」入口,難忘的不僅僅是那香甜的回味,還有那份不忘初心的匠心精神。

文/小宬

責編/采芹

圖片/部分由傳承人提供,部分源自圖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JGXz20BMH2_cNUgQe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