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鬼市」

2019-08-16     頭條天津

「鬼市」對於一個天津人來說,可以沒去過,但是不能沒聽過。它一般是指舊貨小市,尤其是舊貨古玩集市,由於高深莫測、真假難辨、撲朔迷離,所以人們稱其「鬼」。

其實很早的時候天津就有了「鬼市」,具體是怎麼來的,已經沒有人知道了。據老人們說,「鬼市」開張大都在天亮以前,大戶人家家道敗落了,家人們斂舊家當換錢花,去當鋪怕「栽面」,借著天黑偷偷摸摸出來賣。

還有一些人就是拾破爛的、清垃圾的、掃馬路的、或是撿點什麼的人,把那些來路不明的、擺不上檯面的東西卷著、掖著換個小錢花。這樣天長日久一來二去,愛起外號的人就給這樣的市場起了個稱呼——「鬼市」。

這樣的市場,天津曾有西關大街、瀋陽道、三宮、大豐橋、古文化街和寶雞道六處。

鬼齜牙時鬼市開 周四周五大集會

平日裡比較清靜的鬼市,到了星期四、五的清晨,就像是個集市,南來北往的收藏愛好者和做古玩生意的商人都會「扎」在這裡。比如瀋陽道,一走進這條街,人們立馬就能被這裡喧鬧氣氛所感染。要價的、還價的、讚嘆的、欣賞的,一件好東西往往會圍上十來個人,人聲嘈雜,一派熱鬧景象。

「每個星期的這兩天凌晨三四點鐘,大部分人都在睡覺的時候,這裡早就人滿為患了,到處光圈晃動,原來是鬼市的『蟲』們拿著手電筒已經開始『尋寶』了。腰纏萬貫的富翁、失業下崗的工人、大學教授、普通群眾,這些人都是好古玩這一口!」有熟悉的人說,「咱天津的『鬼市』為嘛星期四、五熱鬧,就是因為天津附近縣市的收藏愛好者和古玩商人們,會在這兩天把好東西拿到這裡來。北京『鬼市』的販子們也常到這來收,碰上識貨的,就能賣個好價錢。」

當初上「鬼市」沒有閒逛的,一般都是為生計所迫,才在天要亮還沒亮「鬼齜牙」的時候,到偏僻的舊南開靶檔道、西市大街一帶買舊物,天津「鬼市」就在這幾個地方扎了根。「現在古玩市場的早市,是『鬼市』傳統的延續,不過已經沒了因為家道中落前來賣東西的人,而是更多的收藏愛好者。」

皇帝玉佩「打狗棒 」「鬼市」裡面啥都賣

有常跑「鬼市」的人說,「聽老人們講,清朝的時候,在天亮之前有兩個市集,一叫人市,一叫「鬼市」。人市是買賣勞動力的地方,而「鬼市」賣的東西可就雜了。這裡既不定點設攤,也不分商品種類,上至皇帝戴的玉佩,下至要飯花子的打狗棒,什麼都有人賣,什麼也都有人買。不僅如此,必要的時候還能定貨,甚至點名要東西。」

如果你想要東西,就把錢褡子往左肩一搭,右手托起下巴往顯眼的地方一站,就會有人來招呼:「想抓點兒嘛?」「找點上等的玉件。」「有,價兒可高啊!」「貨高價出頭,先見見!」這也許就談成了一樁多少兩銀子的生意。也有人想找些便宜貨,「您抓點兒嘛?」「我這馬褂上五個銅鈕掉了一個。」「還真有!」「要多少錢?」「給嘛錢,把您了手裡兩塊驢打滾給我吃了就行了!」這也算一樁買賣。

占了便宜就顯擺 吃了悶虧肚裡埋

在這兒做生意得有好脾氣,要多大價您別上火,還他多少錢他也不生氣。許多東西是偷來的,脫了手就好,在這兒你碰到多好的東西也不能打聽出處。也因為這個原因,確實有人在這兒買過便宜貨。用買醋瓶子的錢買了個青花瓷瓶的事有過,要買銅痰盂買來個商朝青銅器的事也有過。反過來說,花錢買人參買了香菜根的事也有。那時的天津人,得了便宜便到處顯擺,透著自個兒的機靈!吃了虧多半悶在肚裡,惟恐被人笑話。

常在「鬼市」上逛的人們常說誰誰有「眼」沒有,這「眼」就是指對古董的鑑賞能力。有許多的收藏者都是在地攤上練出來的「眼」。不過在練出「眼」以前,交的「學費」都不在少數。「眼」以前都是自己的,因為來地攤上淘金的多是「獨行俠」。現在收藏熱起來了,收藏界愛好者們也成了一撥撥的。這便有了「借眼」之說。地攤上也常聽見人說「某某兄,借您的『眼』看看,這鼻煙壺……」若能揀上了「漏兒」得到了自己喜歡的珍品,便少不了擺上壺茶或拿一瓶酒,邀上三五好友鑑賞品評一番。

如今有些老人不買東西也喜歡去轉悠轉悠,討個歡喜。

如果有人來天津,大可以去逛逛「鬼市」跳蚤市場,看看自己的眼力如何!

文/劉晶

責編/采芹

圖片/源自網絡老照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3Pnp2wBvvf6VcSZuZ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