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2019-08-08   向陽光

終生為師,無怨無悔

——我與教書之情結

1973年元月,我高中畢業,正逢「高考停止」時期,使我多年企望上大學深造的熱熱夢想全變成了泡影。我的運氣雖差,但希望的亮光尚未完全掐滅。一是學校領導鑒於我品學兼優,在音樂方面又有專長,學校行政研究決定,讓我留校任教;二則我村黨支部書記吳德生同志覺得我人品不錯,又有一定的學識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我到本村擔任民兵營長。這兩件事,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都算是個美好的差事。心想:與本屆同學相比,我還是唯一一個走紅運的。但兩者只能擇其一,是為官還是從教呢?當時,我還真有點猶豫不決。後經認認真真的考慮,我覺得當教師是光榮的,也是幸福的。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哲人、才子騷客飽含深情地頌揚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園丁、是蠟燭、是春蠶、是人梯、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確實,教師是崇高的,是偉大的。生活清貧但精神富有,工作平凡而事業崇高,沒有什麼職業比教師更神聖。法國著名文學家雨果

曾在他的詩里寫到:「花是尊貴的,果實是甜美的,讓我們都來做葉吧,因為葉,是平凡而謙遜的。」我能體會得到這首詩是對教師的歌頌,因為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

想到這些,我毅然擇業:棄官為師,要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去譜寫無怨無悔的人生。就這樣,我於同年3月榮幸而樂意地留於母校執教,從此便開始了我的教書生涯。當我剛剛走上教育工作崗位,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時,內心充滿了年輕人的工作熱情和學習情緒。向老教師學習,求教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向社會學習,積極參加由社會團體舉辦的各種講座;向書本學習,搜尋所有能見到的和教育教學有關的書籍。我不分晝夜孜孜矻矻地學習,勤勤懇懇地工作,這一干在母校就是24年有餘。1997年9月因工作需要調入臨湘市第六中學至今,在講壇這片賴以生存的土地上,無聲息地耕耘了整整40個春秋。

1

回眸過去,記憶猶新。1973年初春的一天,我帶著無比激動而沉重的心情第一次登上講台,初為人師,體驗、感受當老師的滋味,沒想到,做老師的很容易被孩子們接納。從此,我便與教書這個職業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學校正缺數學老師,於是教務處安排我任教3個班的數學課。1975年至1977年學校要我當班主任,教兩個班的數學課,兼抓校文藝宣傳隊。

我白天除了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外,晚上還要訓練校樂隊。暑去寒來,年復一年,儘管日夜忙忙碌碌,人確實有點累,然而我的心裡卻總感到很舒松、踏實。

後來,學校調來了數學老師,於是決定讓我主教全校音樂課,兼抓學校文藝活動。這樣一來,學校為我創造了一個學習音樂、研究音樂的良好環境,同時也為我搭建了一個施展音樂才藝的大舞台。在此平台上,既可使自己的音樂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又可讓自己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得到更好的鍛鍊,還能為人民的音樂教育事業發一份光和熱,盡一份綿薄之力。當然,我不是一個非常聰穎的人,但我算得上一個極為勤奮的人。興趣,使我對音樂如醉如痴;奮鬥,使我由一名普通鄉村教師步入高雅的藝術殿堂。在目迷五色的生活環境中,音樂是我生命河流上的航標;在錢濤拍岸的變幻世界裡,音樂是我精神支柱上的至美家園。我就憑著自己這一份赤子之心、虔誠之情和一支流利的筆,一定會讓歐忒爾珀女神青眼有加。

2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為了心中的那一份痴情,鄉村教師出身的我始終熱愛著、鍾情於基層的音樂教育事業。從教以來,我曾有過三次良機能讓自己的命運得到很大的改變,可全都被本人婉謝了。但是,我卻一直沒有後悔過。第一次是1993年至1997年,我在湖南理工學院音樂系讀書深造,快要畢業時,該學院音樂系主任袁征教授多次找我談話,想要我留在學院音樂系任教。

當時,因我對曾任教過的孩子們十分留戀,心裡實在不願意離棄我那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於是,我婉言謝絕了系領導的好意;第二次是1998年上學期的一天,臨湘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戴新武部長、市文化局王國林局長以及范先文書記三位領導一行來到我源潭鎮,與鎮黨委書記、鎮長喻宜春以及學校校長一起相商,要求我轉行調文化部門工作。當時,我的回答是:我教了二十多年的書,對教育事業很熱愛,我總感覺到,與孩子們一起玩很有趣,我不願失去這個快樂的職業;第三次是1998年下學期,學校教導處要我撰寫了一篇題為《論音樂文化與素質教育》的論文,經臨湘市教育局推薦,參加岳陽市教育局舉辦的「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徵文競賽榮獲一等獎,之後報送國家教育部,經評審,該文被入選。因此,本人於1999年4月應邀參加了由國家教育部主辦、湖南省岳陽市承辦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研討會」。

會後,這篇文章被省教科院選入《中小學音樂教師學習資料》(音樂教育論文集)第6輯,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全省發行。2000年,湖南省音樂教育論文評選,我被省教科院特聘擔任評委工作,並且要我將各市評選獲二等獎的論文,擬好提綱,按本人的要求重寫,若符合則入書。會議期間,省教科院音樂研究員、音樂教育專家李泯教授,多次與我閒聊,徵求意見,要我留在省城專事音樂研究工作。由於本人滿懷對基層音樂教育事業的一片痴情,毅然放棄了省級教育研究機構的邀請,甘願堅守在中小學課堂。

每當我走進聖潔的課堂,望著一雙雙清澈純真的眼睛,觸摸到一顆顆等待塑造的無邪心靈時,我的心和孩子們貼得更緊,我的情與孩子們靠得最近!我要以我的知識傳播著智慧,我要用我的仁愛、真情乃至畢生的心血,去培育每一粒種子,讓每一株幼苗長成參天大樹!為了這個目標,我在音樂教育教學中切實加強傳統教育,重視基礎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勇於探索,勤於改革,打破了多年以唱歌為主的教學模式,把器樂引進教室。或充分利用音樂欣賞教學,開闊青少年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音樂鑑賞水準。

每當我發現一棵棵需要扶植、呵護的幼苗時,我就冶煉百家而鑄成自己鮮活、實在、有趣的教學風格。目的就是讓全體學生更易於接受和理解,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穫,有所進步。我覺得一堂音樂課,既要有知識的傳播,又要有能力的培養,更要讓每個學生在教與學中得到美的享受。每當我看到一雙雙渴求的眼睛,在知識甘露的滋潤下,晶瑩透亮時,我更加感到我職業的崇高。同時,我覺得,作為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不僅要站好三尺講壇,口傳身教面授技藝,還應為孩子們尋找精神方面的食糧。為此,我一邊努力工作積極教書育人,一邊以滾燙的熱情投身於業餘創作中去。節假日,同事們打麻將、玩紙牌、進舞廳,我卻躲在斗室里看書走筆;深夜裡,家人沉浸在酣甜的夢鄉時,我還在挑燈夜戰:悉心研究,潛心創作,用心靈去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去採擷讓人心靈震顫的美妙旋律;三伏天,房子裡像蒸籠,我就提桶涼水浸泡雙腳尋找愜意;冬臘月,冷了搓一搓手,跺一跺腳,權當解寒良方。總之,我情有獨鍾而毫不吝嗇的把有限生命,甘願於第二課堂自我燃燒。

發揚釘子精神,擠出點滴時間,去創造既是分內卻是分外的精神營養——校園歌曲,為廣大青少年學生找回童年的幸福與快樂。此外,我還在教學之餘,熱心指導學生近30人次撰寫音樂文章參加全國大賽均獲大獎,組織輔導學生百餘人參加全國民族樂器比賽、

考級取得良好成績,並向中國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瀋陽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湖南、江西、貴州、四川師大音樂學院等輸送音樂專業生50多名。汗向苗傾,心因教瘁,過著清貧的生活,但是我終生無悔。望著一個個躊躇滿志的學子:有的出國留學,有的專事音樂,有的走上杏壇,有的涉足政界……我欣慰了!因為我感到十分富有——創造了一個有價值的人生。當我在高興的時候,有時也許會想起從前一些不愉快令人煩心的事情:曾經為學生調皮搗亂、打架鬥毆而大動肝火;曾經為家長的不理解而耿耿於懷。但更多的是我擁有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我為他們的進步而激動,為他們的成長而驕傲。

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所以,我要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不僅把教育當作自己謀生的手段,更應把教育當做一種樂趣,一種精神寄託和追求。只有這樣,才能將全部精力投注到自己確認有價值和喜愛的事業上去,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開拓、去創造、去耕耘、去收穫。

3

教育的任務是培養人才。古人云:「養人才猶種樹也,築室可不月而就,種樹非數年不蔭。」因此,教育事業是培養人才的艱苦事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40年來,我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為教育事業嘔心瀝血,默掏肝膽,用汗水澆淋桃李,換來了桃李滿天下。一年一度,桃李花開,香飄萬里,碩果纍纍。辛勤勞作,使我得到了快樂和安慰。面對成績,我沒有陶醉;對於事業,我依然如故地熱愛著,甘灑熱血寫春秋,做到了真正用文字用音符表達情感表達思想。

在40年教育工作中,一直以認認真真研樂,兢兢業業教學,孜孜矻矻創作,老老實實做人為基本原則,把全部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了自己獻身的音樂教育事業。

40年來,我活得很平凡,卻不平淡。我活得很充實,卻又艱難。40年來,歷經風霜雨雪,歷盡千辛萬苦。然而,我卻含辛自安。並為自己能夠從事這種綿延亘古、傳遞未來、塑造千秋萬代的職業而感到自豪。我為自己終生從教的追求,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