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A股牛市多少年一次?越看越觸目驚心

2019-07-27     荀海筆記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如自行操作,請注意控制倉位和風險自負。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 壹景財經(zm-1938233775),免費交流學習「主力高控盤戰法」「資金複利解套戰法」等實戰操盤技巧和個股操作策略!

2000年以來,A股經歷了三次明顯的牛市,分別是2005年7月—2007年10月,2008年11月—2009年8月,以及2014年7月—2015年6月。2008年是全球金融危機,國家為了救市,推出四萬億刺激政策,才有2008年11月—2009年8月的V型反轉牛市,嚴格來說,此輪牛市沒有經歷完整的結構,有特殊性,可以跳過來看,我們在這裡只針對2005年和2014年這兩次浩浩蕩蕩的大牛市,進行分析。

從2007年牛市結束,到2014年的牛市再次啟動,時隔7年。如果以7年作為參考的時間周期,2015年牛市結束,下一輪牛市啟動,那就是2022年了。夫妻之間會有7年之癢,心理學家說7年是一個輪迴、7年是一個重生,投資者對熊市的記憶只有7年,此外,7年也意味著新的一批投資者已經成年並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所以,7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所謂的依據。

今年初的「春季行情」,來得比以往都要猛烈,有很多投資者,在高喊著「牛市來了」!可是調整了兩個月左右,基本聽不到有人提「牛市」。

A股剛經歷2018年大熊市不久,馬上就產生牛市,這種幻想有點扯淡了,上方還套著那麼多人呢,還有基本面因素和政策因素,也沒有明顯的改善,直接拉上去,不就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麼!況且,管理層想要的是營造像美股那樣的慢牛,瘋牛泡沫過後一地雞毛,麻煩事一堆,管理層當然是不想重蹈覆轍。但是,A股的投資者結構當中,個人投資者占多數,即使有牛市,瘋牛的機率比較大,機構化的過程還需要更漫長的時間。

回顧此前的歷史,發現有三個共同點。

第一,政策改革奠定牛市根基。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發布「國九條」,從完善證券發行上市核准制度、重視資本市場的投資回報、鼓勵合規資金入市、拓寬證券公司融資渠道、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完善資本市場稅收政策、建立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等九個方面,就資本市場的作用、指導思想和任務首次進行全面明確的闡述,也奠定了新一輪資本市場政策改革的框架與目標。2005年,股權分布改革全面開展,2006年,融資功能恢復,之後就發生了史上最大級別的牛市。2014年5月9日,國務院出台「新國九條」,從發展多層次股票市場、規範發展債券市場、培育私募市場、推進期貨市場建設、提高證券期貨服務業競爭力、擴大資本市場開放、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營造資本市場良好發展環境等九個方面,為釋放改革紅利、鼓勵創新發展、激發市場活力、優化外部環境、夯實市場基礎、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穩定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和政策環境。「新國九條」推出後,私募市場快速發展,併購市場放鬆管制、持續升溫,退市制度迎來新一輪改革,然後就迎來「槓桿牛」。

第二,流動性寬鬆為牛市提供「彈藥」。信用擴張與股市流動性存在一定的關係,信用擴張階段,社會資本充足,可投入股市的資金就會增加。從資產端來看,商業銀行的資產配置偏好會影響股市流動性和行業現金流。從負債端來看,商業銀行主動負債指標可作為觀察信用是否趨於寬鬆的輔助指標。第三,宏觀基本面不能太差。牛市啟動的宏觀環境即使不用太好,起碼要比較穩定才行,景氣度不處於快速下行階段,利率和通脹相對低位。從動態趨勢上看,07年牛市開啟於景氣度開始上行階段,09年牛市開啟於景氣度見底反彈階段,14年牛市開啟於相對平穩階段。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改革重視度提升,改革的內容中提到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動更多長期資金入市、豐富交易品種、加強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完善退市等基礎制度改革等措施。本輪改革,我認為同樣可以產生一輪牛市,但是,時間不在今年,還需要耐心地熬!不過,對比去年的行情,A股今年算是好很多了,不用太悲觀。


以靜,天下將自定——以靜制動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面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無名之朴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掌握炒股之道的人,常常靜而無為,雖然沒有操作,但其實就是無為的操作。投資者若能謹守靜而無為,紛雜的股市會自見分曉,待股市走勢清晰可辨時再想著操作,然後我就無所作為的將其鎮以炒股之道。將炒股之道應用於股市,就不會老是想著操作,操作再操作。在股市趨勢不辨時,不如靜下來,股市自然會有水落石出的時候。

俗話說:「迎風的樹,果實結不牢」。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事物在靜態時更能孕育和發展。

在股市中也是一樣,有時靜而無為,也是投資者規避風險的良策。

靜而無為可以使投資者在無法判斷現時的股市趨勢時,暫時規避風險,以等待消息面明朗、股指結束震盪,並收斂後走出明晰可辨的方向時,再擇機介入。

股指運行在很多區域和位置上,由於政策消息面的真空、多空看法出現分歧,籌碼的大幅換手、主力刻意做盤等因素,會使股指出現震盪加劇,後市不便判斷的局勢,每當這種局勢出現時,如果投資者無法依靠自己的智慧來判明趨勢,不如乾脆暫時撤出局外,以靜制動。

股指和股價動盪不定,飄搖起伏時,由於投資者較難判斷趨勢,投資者的操作容易被股市氣氛所左右,受情緒的影響,進而可能迫漲殺跌。但由於不知道主力的真實意圖,此時的追漲殺跌風險極大,小額的投機買賣容易遭到莊家的暗算,因而此時還不如先靜下來,待主力意願明顯做多時,再追進也不遲。如果草草地追進上漲的股票,如果主力從中轉而做空,投資者就只有套牢或割肉了。

在行情輪炒階段,投資者也要以靜制動。如果是跟在主力的屁股後面轉,就有可能不斷地接到最後一棒。這種情況下,如果投資者沒有對板塊熱點敏銳的判斷能力和操作技巧,還不如老老實實地靜下來,選擇一個未被炒作的板塊先期進人,靜待熱點的轉移,因為等到其他股群的價值中樞抬高了,主力自然發現這類沒有啟動過的股票的。

總之,以靜制動是行情趨勢撲朔迷離時的良策,它可以避免投資者盲目操作造成損失。以靜制動並不是消極的投資理念,它是等待中尋找機會和突破口的策略。

如果股指在底部收斂盤整一段時間後,出現震盪加劇的格局,而政策、消息而又處於真空,投資者不妨以靜制動,暫從股市中撤出,對行情採取觀望。因為這時的震盪既有可能是主力吸籌造成的,也有可能有後續利空,部分主力採取震盪中進一步出貨造成的,因此可以待行情明確走出方向時再介人。

如果股指和股價在上漲一段時間和空間後,出現平台震盪加劇的格局,投資者也可採取以靜制動的策略,退出觀望。因為拉升途中的震盪加劇,既可能是主力頂部出貨造成的,也可能是主力震盪洗盤造成。如果震盪出貨,股指和股價將會很快擊穿重要支撐位。而平台的洗籌,即使下穿了支撐位,也能很快反彈。一般來說,洗籌時間較長、通常在5~18個交易日,短、中期均線均無下跌跡象。投資者可抓住洗籌後的重新拉高,迅速擇機介入。

在股指和股價的下跌途中,投資者也要以靜制動,尤其是小投資者,盲目搶反彈是一種高風險的操作行為,即使暫時出了下跌途中的整理平台,仍不宜介入。這時仍需要以靜制動的耐心,以等待股價進一步選擇方向。作為小投資者,實力上當然不可與主力相提並論,但如果有比主力更多的以靜制動的耐心,這就是小投資者的優勢。


如何投資股票

做股票和做任何生意一樣,做什麼行業,做什麼產品,什麼時間做最好,具體每一步該怎麼做,這都是事先要想好的。具體到股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選時:

選擇最有利的時機介入。市場是有周期性的,漲多了就會跌,跌多了就會漲,所有的證券市場都是這樣。當大盤下挫時,95%的股票都會下跌,這時最好不要建倉。大盤企穩並重新上行時建倉最好,日均線系統是否處於多頭狀態或正在形成多頭狀態,在30日均線上方或有效突破30日均線時建倉,成功機會可能會大一些。

(2)選股:

建一個適合你的投資風格的股票池。你不可能跟蹤所有的股票。你要仔細地閱讀每家公司的年報、中報、季報和其他公開信息,從中選出有良好預期的個股,堅持對他們進行跟蹤,在適當的時機採取行動。如果你每天只關注3~4隻股票,你的工作量就會相對較小,精力更加集中,操作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季度每股收益是否有大幅的增長,以及上市公司的成長性,是股價上漲最主要的推動力。基金的研究能力較強,捕捉市場機會的能力也很強,他們是否願意買進一隻股票,也可以作為你選股的參考。

(3)做一個詳細的操作計劃:

這樣能記錄你在買進股票時的想法,可以幫助你控制情緒,讓你有一個思考的過程,便於你總結經驗教訓。

(4)如何在股市獲得穩定的利潤:

人們通常認為股市高手每戰必贏,神秘莫測,可望而不可及,其實不然。高手成功機率大都在50%左右,有的甚至不到50%。怎麼獲利呢?他們每次的虧損很有限,一般最多在7%~8%左右,而他們每次的贏利都在20%、30%,甚至幾倍。

這樣,總的看來,他們的收益就很可觀了。如果你也能這樣去做,在看錯了的時候堅決止損,在看對了的時候堅持持股,在獲利豐厚時贏利平倉,你也能獲得可觀的贏利。只買基本面有良好預期的股票,只在適當的時機買進有技術面支持的股票,設立止損位和贏利位,做一個詳細的計劃,總結經驗和教訓,堅持下來,你就建立了一個良好的獲利模式。這樣,你一定能在股市中實現穩定的利潤。

股市需要冷靜而不是猶豫,需要謹慎而不是恐懼,果斷而不是盲動,大膽而不是貪婪。若能做到手中有股,心中無股,手中無股,心中有股,悟性基本上就到了七八分。

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最主要是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總是受勝負心、得失心的影響,未戰先已輸給了自己。

只有懂得股市內在規律、頭腦冷靜的少數人,不盲從市場的孤獨者,才能最終獲得盈利。只要比別人多一分冷靜,便能在股市中脫穎而出。

擁有一定的實戰經歷和看盤經驗及豐富的證券知識,才會擁有好的心態。在漲跌不定的市場中,要永遠保持平和的心態,平和地對待股市中的漲漲跌跌,就不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賺自己能賺的錢,做自己能做的事。

心平,才能平和地對待市場的浮躁;心靜,才能冷靜地認識到紛紛擾擾表象背後的本質。盈,不為所驕;虧,亦能吸取教訓。真正平靜地對待一切之後,投資觀甚至世界觀都能得到升華。平靜中積蓄的是一種力量,是不斷奔向成功的力量。為了更好地適應交易,更好地完善個性,要逐漸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心理特點,學會對心理的調節能力、自我調節方法,隨時調整情緒、思維、意志等心理。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心態與和善的性格必定會使你在股市上有所收穫。


股市防守反擊

防守反擊源於體育競技比賽中的一種戰術,主要適用於弱勢方應對強勢方而採用的「先穩固防守再伺機出擊」的攻擊方略,其戰術精神擴展到智力競技領域也同樣適用。

股市有強勢市場和弱勢市場之分,對應的風險等級有鴻泥之別,因此採取的應對方略也應有明顯區別。強勢市場適於強攻以獲取最大利潤,弱勢市場則應正確認識做空力量之強大而放低自身的姿態,取防守反擊戰術更為合適。

防守反擊戰術精髓無外乎「快、准、狠」三字

一、快

弱勢市場的總體節奏在於「退二進一」,也就是說下跌是主要過程,間歇地會出現短時間的反彈,但反彈後仍會下跌。由於反彈的時間短、空間小,所以不但買入要快,賣出也要快,特別是賣出操作要果斷,見好就收,不可戀戰;寧可留一部分利潤給別人,也要保證自身的安全。

二、准

弱勢市場意味著機會少而難以把握,即使操作能力超強的人也不可能看清每個機會,對絕大部分投資者而言就更難把握反彈的節奏,因此戰術中一個核心要求就是「只做高確定性的機會」。排除各人能力的不同,在我們發現的機會裡面,肯定有一些是自己覺得把握性比較大的,有些卻是有些模凌兩可的。但由於市場機會少,這些閒的發慌的資金一般總是有點機會就迫不及待地出擊,而不去區分其中的風險大小,這很容易使自己的資金被套,而在弱勢市場,資金一旦失去了流動性,就意味著完全失去了主動權。因此,我們必須要學會克制、忍耐和冷靜地分析,重反彈行情的質而不是量,提高操作的準確率,這不僅對資金的安全有好處,也不容易打亂操作的心態,從而影響到後續的操作。

三、狠

狠主要是對自己而言的,核心要求在於「空倉」和「止損」。

在弱勢市場中,想要保持主動性,實際上就是保持資金的流動性,而想要在一個大方向向下的市場中保持資金的流動性,就意味著絕大部分時間要保持空倉的狀態。空倉這件事,說起來簡單,但大多數參與股市的人卻辦不到,這就如你懷裡揣了錢在超市裡閒逛很難不買東西一樣,所以股市中有句諺語:「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會空倉的是掌門。」能夠克制自己的慾望,學會默默地空倉等待最佳機會,不為錯過一些機會而急躁,就是對自己最大的「狠」。

由於弱勢市場大方向向下,因此一旦反彈操作失敗,就會立刻面臨著資金被套的風險。我們一再強調,在弱勢市場想要保持主動性,實際上就是保持資金的流動性,因此保存資金的有生力量始終是首要任務。我們必須要勇於面對判斷失誤的現實,實際上在做出反彈操作之前我們就應該要有承擔操作失敗責任的心理準備,此時長痛不如短痛,危難之時壯士斷腕在所難免,這是另一種「狠」。不過由於是弱勢的搶反彈行情,原本止損位就不能定的太遠,一般有個5%也就足夠了。

因此總結起來,股市中防守反擊戰術的主要操作要領就在於:空倉為主,只做確定性高的反彈行情,快進快出,勇於止損。


左側、右側交易都被套?90%散戶都輸給了倉位管理

相信大多數交易者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每當市場看似接近頂部或底部的時候,總會很糾結到底要高拋低吸,還是追漲殺跌。按照個人交易風格和風險承受能力,若你是激進的交易者,那你可以提前建倉或平倉,這是左側交易思維;而如果你是穩健保守的交易者,那你可以等待底部和頂部的信號明確之後再操作,這就是右側交易思維。

從概念和交易風格來看,這貌似十分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許多人也會難免困惑,到底哪裡是頂部?哪裡才是底部?如何確認趨勢已經來臨?而且,該如何合理建倉、增倉和平倉?怎麼做好風險控制?

對於頂部、底部和趨勢判斷這一問題,覺得技術分析有用的自然都懂得如何根據所學理論和工具去解決,覺得技術分析很扯的自然也會按照自身經驗進行判斷。精準的進出場,確實不是一般交易者能做到,但我們仍有辦法提高勝率和回報率,這其中一個關鍵就是建立好針對左側與右側交易的倉位管理系統。

左側與右側的區別與判斷

在介紹這兩種交易思維下的不同倉位控制方式之前,先簡單描述一下具體什麼才是左側與右側交易。左側交易就是逆勢交易,即逆市場追隨者的思路而提前進行反勢的預判並採取相應的操作策略。而相應的右側交易是在市場趨勢明確之後再行動,而不是人為地預測底部或頂部。

兩種不同的倉位控制方式

從上表可以看出,左側交易要擁有敏銳的嗅覺,找到下一個趨勢的開端,但現實中大多左側交易者都在交易中盲目激進。右側交易者是大家眼中的穩健派,但真正的右側交易者可謂鳳毛麟角。無論在匯市還是商品市場,大多數投資者都在盲目交易。不懂交易規則,也不懂控制風險,對資金管理沒有太多概念。

通常來說,左側交易利潤大,風險也較大;右側交易利潤小,風險也較小。兩者沒有優劣之分,無論哪一種都存在失敗的可能,而我們能做的唯有,結合自身熟練的技術分析系統,採取適當的倉位管理方式,將利潤最大化。

左側交易的倉位管理

主流解讀中,左側交易是在「賭」,是投機行為,賭得好賺一票大的,賺得差可能虧到谷底,成功的機率自然不會太高。一旦操作失誤,難免要承擔套牢或踏空的巨大風險,因此左側交易中要嚴控倉位,這也是左側交易的靈魂。

「金字塔式建倉,倒金字塔式出貨」是左側交易中常用的兩種倉位控制方式,簡單來說就是逐步買入,分批拋出。前者是抄底,一次不能買入過多,在風險低的區域多量買入,在開始盈利後逐步遞增加倉。後者則是逃頂,第一次要果斷賣出,後面繼續賣出的時候要逐步增加數量

右側交易的倉位管理

與左側交易不同,右側交易不是在「賭」,而是在「等」,等待趨勢的來臨,不追求頂部和底部優勢。左側交易為了規避較高的風險,往往是分級分批操作,但右側交易風險相對小一點,在倉位控制上沒那麼嚴格,在保證足夠的倉位情況下一般是滿倉進,滿倉出。

對於右側交易來說,止損位置更為關鍵。右側交易是趨勢跟隨交易,但這不意味著看到趨勢來了,下好單就等著收錢。由於右側交易的持倉時間一般較長,在震盪行情中被震出局也是難免的情況。因此靈活的止損位置十分關鍵,這需要根據對市場的預判及個人風險承受能力而定。

無論是嚴控倉位還是靈活設置止損,操作難度都不小,但是如果能夠嚴格遵守法則去操作,那麼就相當於給交易買了一份保險。結合技術指標、經驗建立起個性化的倉位管理系統,無論左側還是右側交易,都有望獲得較高的勝率和回報率。


人生和投資很像:都充滿不確定性,又都有提升勝率的方法

對一個投資人來說,比較危險的一種情況是早早的擁有「真理在握」的感覺。

如果同時再無聊點兒或者爭強好勝些,對稍微不同道者就口誅筆伐,那基本上說明沒啥進步的餘地了。投資當然是有毫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但投資的不同要素的權重卻沒有什麼「神聖模型」。當然這不是說見異思遷,而是保持思維的開放性,這其實也是一種能力。

集中還是分散好?如果從特定階段性角度考慮,取決於魚(彈性)與熊掌(安全性)哪個對你更重要。如果從長期常態來考慮,集中似乎代表了對公司挖掘和分析的高度自信。但轉念一想,如果真那麼自信,理應可以挖掘到更多優秀的標的並適度分散啊。當然這本質上是個度的問題,最終講究的是研究深度與倉位效益的匹配、投資彈性與風險分散的適中。

投資決策環節涉及的要素很多,但如果精鍊總結下可能有三點最關鍵:

1.大局觀。就是清楚你處於整個市場周期的什麼位置,是該恐懼、貪婪還是麻木;

2.價值判斷。下注要瞄準在未來優勢類別的對象上,與時間做朋友;

3.預期差。明確價值判斷的假設和估值所包含的預期,當出現高度預期差的時機時保持敏感度。

投資神話里都是百戰百勝的故事,但現實其實很骨感,即便是巴菲特都承認不斷在犯錯。然而為什麼有的人一犯錯就致命有的犯了錯並不導致嚴重損失呢?區別在於:

1、主觀上是否承認自己是會犯錯的凡人?

2、客觀上是否善於用安全邊際保護自己?

3、是否分散了風險並用良好賠率彌補?所以損失是取決於錯誤的預處理。

要在投資的世界裡要活得長活得好,一要靠對風險的嗅覺,二要靠對機會的直覺。有個能聞到風險的鼻子是活得長的基礎,留得住青山就不怕沒柴。如果恰好還有對大機會的一點直覺,那就很難活的不好了。其實無論風險還是機會,本質上都是對不確定性的處理,而學會理解世界的複雜性和個人的局限性,是建立這種處理機制的基礎。

人生和投資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本質上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但又都具有提升長期勝率的方法;比知道做什麼更重要的,是了解絕對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決定一生命運的往往只是幾個判斷和決定;各種短期的偶然性會被時間熨平,最終的結果基本是公平的;做什麼事決定了高度,跟什麼人決定了難度;最痛苦的不是錯過了,而是明白的時候已太晚。

交易的世界裡面,沒有孫悟空

時常幻想,若在交易的世界裡面,像孫悟空一樣強大,72變、無所不能,一個筋斗就翻出十萬八千里,該有多麼美妙!然而,時過境遷、歷盡滄桑之後、在幻想之餘,突然發現在交易的世界裡面,好像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成功的孫悟空。

成功的交易員,往往是專修一門。其路徑,無外乎如下七種。

1、精研一個品種或行業板塊,成為豆粕王、棉花王、銅王?

2、專修量化,模型先生?無論是低頻、還是超高頻。

3、專注套利對沖,側重相對價格變化的邏輯?包括宏觀對沖基金、新聞事件觸髮式的交易模式。

4、剛猛一路、大輸大贏、搞個大鐘擺,浮盈加倉,立志抓到一波大行情,一筆交易翻個幾十倍?

5、相信趨勢力量,多品種、多市場、多周期CTA趨勢跟蹤。

6、手動交易,利用盤感、在盤口追隨動量炒單獲利。

7、價值投資或固定收益,靠確定的邏輯、時間、規模來獲利。更有甚者,可直接採用指數化投資方式,設計、跟蹤某標的。

每天實盤解析盤中的個股操作機會和板塊異動,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壹景財經(zm-1938233775),訂閱多年實戰解套經驗、更多牛股策略以及獲取更多莊家主力戰法的盈利模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daXM2wB8g2yegNDhqF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