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安陽一名普通的社區「網格員」,卻以自己微弱的光亮,照亮周圍三千多戶人家昏暗迷濛的夜晚。
大年三十夜,別人合家團聚看春晚,她定了三個鬧鐘一夜難以安眠;大雪前日,她在社區門口站崗,凍得像篩糠;生理期,痛經讓她難以忍受,本可以請假的她卻寧願當「傻子」,也要堅守崗位。
哪有那麼多真正的「傻子」啊,只有甘當「傻子」的人!
劉寧,左二帶紅色毛線帽
王九雲 | 文
大年三十別人守歲看春晚
她卻為了上班不遲到
定了三個鬧鈴
劉寧,暱稱一星漁火,是安陽市盤庚西社區的一名普通「網格員」。
別笑話我老悶兒,「網格員」這個詞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
城市網格化管理,是將城市管理轄區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為單元網格。管理網格的人叫網格員。
他們主要職責,說穿了就是一籃子擓。比如採集錄入人口、房屋、事件等各類基礎信息;及時排查和上報矛盾糾紛;排除不安全隱患;幫助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等。
平時就一堆事,趕上今年的冠狀病毒肺炎爆發,更是對網格員考驗的時候。
大年二十九,居民都在家裡趕年,劉寧還在空蕩蕩的社區忙碌。
傍晚,同事都下班了,她還有很多表格要填寫,數字要匯總,她頭有點暈,看著這些密密麻麻的數字像一堆螞蟻在蠕動。
三千多住戶,近萬人的社區,統計量有多大可想而知。不過她干這活心裡有數,要是匯總完,最少還得三四個小時。
用她自己的話說,自己是個齊天大聖(大齡剩女),父母仙逝,她在家裡頂著個天。
過年的活兒一點沒搞,可總得買點菜吧,要不除夕都關門了,自己過年喝西北風去?可明天再匯總,上邊催得急。
她伸伸腰,拎了暖瓶,倒了杯熱水,又坐了下去。
回到家已八點了。冷鍋冷灶,筋疲力盡的她懶得再做飯,想先躺一會,洗個熱水澡就睡覺,誰知頭一挨枕頭就睡著了,燈亮了一夜。
大年三十的晚上,別人都在守夜看春晚,而劉寧初一早上五點還要到崗。她怕遲到影響工作,所以早早地關了電視,把手機鬧鐘定了三個點,睡下了。
可心裡有事,她不敢關燈,睡不踏實。
12點半醒一次;3點醒一次;4點醒一次,看看還早,再睡會吧,最後一睜眼,哎呀,快五點了!她趕緊起床,沒來得及洗漱,拿起帽子就下樓了。
後來禁放,初一五更大街上像一泊結著薄冰的湖水,又靜又冷,居民還沉浸夢中。
劉寧又開始在社區的各個小區門口和各個單元門口張貼防疫通知,鼓勵居民積極提供武漢返安人員線索。
劉寧給樓道和隔離住戶消毒
大年初五以後,疫情越來越嚴重,她每天在社區門口辦理出入登記,給出入者量體溫;不斷地開門、關門、鎖門。
看到有的封條破損,就拿出新的立即補上。
她消殺樓道,打掃樓口,她把社區當成了自己的家。
社區被隔離戶沒菜了,需要買藥了,生活用品不夠了,需要倒垃圾了,劉寧把居民的需求當做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她嘴邊常掛著一句話:「就當我是自家人,不要客氣,有難處儘管說。」
有時忙起來,連中午飯也顧不上吃。整整二十多天,劉寧起早摸黑,頂風冒雪穿梭在社區。
疫情之下
為了「透氣」
一個人能找出多少種理由?
可就這樣辛勞,也免不了不被人理解。
2月2日社區封了以後,有些人也「憋瘋」了,找出種種藉口往外跑。上午買仨核桃,下午買倆棗,一個青椒,兩個茄子,透明皂一塊,拍臉水一瓶,都得一次一次去。
你說這叫啥事兒?對於買菜的和買生活用品的,多費點口舌還能勸回去,買藥的可不能勸,人家有病不能耽誤。
還有那些遛狗的,到人命關天的時候了,狗比你的命還重要啊!
出門不是有卡?可卡是每戶兩天才能進出一個人,這不憋死個人嗎?
死磨硬纏也出不去,就趁人不備跟在別人後邊,像地老鼠一樣哧溜就沒影了。
有個穿黃羽絨服的阿姨,由於黃色醒目麼,劉寧就記得准。
她經常出去,有時一揚卡,你還沒來得及要卡她就過了崗;有時上午給她簽了,下午又要出去,而且卡還是前兩天簽的日期。
卡在那放著,你總不能不讓人家出去吧。
在卡點處執勤的劉寧(左二)
劉寧經過費心走訪,原來黃衣阿姨那樓上,有兩家鄰居提前回老家過年了,「聰明」的她就當「冒牌貨」辦了卡。
劉寧這個氣啊!你說咱出入登記控制出門是為了啥?不是為了怕互相感染病毒!
你聰明,病毒比你還聰明,它不掛在某人的臉上,它藏在某人身體裡邊,一旦你近距離接觸,馬上會被感染。問題時,你不知道誰是某人啊。
假如你被感染了還不知道,照常進東單(東丹尼斯)出西丹,轉菜市,狂商場,一下子使大半個安陽「淪陷」,你就成了坑國家害人民的毒霸,誰不恨死你。
為了嚴防死守,劉寧近乎崩潰,她找來社區民警,一同對黃衣阿姨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
為入戶排查武漢返安人員,劉寧一天不知要上下幾層樓,按響幾家門鈴,費多少口舌,遭多少白眼。
有人以「隱私」為由,不但不予配合,還出口不遜,耍臉子,需要不厭其煩地給予解釋,才能得到人家的理解。
有一次送「居家醫學觀察告知書」,從武漢回來的男子態度蠻橫,硬說自己不是從武漢回來的,車票也早已過了隔離期。
後來乾脆敲門不開,電話不接,最後還是經過多方協調做工作,他才主動打電話,報備自己的真實情況。
沒有人是真正的「傻瓜」
只有甘當「傻瓜」的人
當然,劉寧的付出,也被人看在眼裡。
社區許多知情居民被劉寧的無私奉獻深深感動著,也把自己的愛傳遞給劉寧。
有人給她送一次性手套;有人給她送84消毒液和中藥;有人給她送水餃;有人給她送熱水;有志願者一大早過來幫忙值守。
前些日子安陽下了場大雪。
下雪前那一天,她一個人看著五個大門,風特別大,室外氣溫零下好幾度,那兒又沒有門房,她從早7點站到晚9點,儘管在原地不住地跑步,渾身還是像在篩糠一樣。
附近住的阿姨心疼地說,閨女,我替下你,你去俺家暖和一會。
被劉寧婉言謝絕。
抗疫的緊要關頭那幾天,劉寧正處在痛經中。按照河南省工會條例可以請兩天假,可她咬著牙硬挺。
她姐心疼妹妹,說按規定痛經有兩天假,你為啥不請?
劉寧說,現在正是非常時期,抗擊疫情是當前首要政治任務,自己是黨員,必須沖在別人前頭。況且抗疫前線有許多女的,哪個沒這檔子事兒?趕上了,她們都要脫下防疫服請假?
她姐生氣地吵:「你真是個傻瓜!」劉寧也硬生生地頂回去:「我就是傻瓜!」說完「啪」地掛了姐的電話。
有人問劉寧,你乾的這活苦不苦?她說不苦;問她累不累?她說不累。
問她當不被個別居民理解時委屈不委屈?
她說:「我要說,是真苦,是真累,但是再苦再難,既然選擇了這個崗位,就要千方百計地把工作做好。何況我是黨員,大疫面前,正是考驗我的時候。」
行者無疆,大愛無言。劉寧的先進事跡被幾家媒體報道,無以計數的留言情真意切,劉寧大疫當前敢於擔當的精神感動著一座城。
劉寧不是英雄,她是個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幹著不平凡的事,她的背影,是千萬個社區抗疫工作者的縮影。
劉寧,這個普通又普通的名字,使我聯想到寧和,寧泰,寧康,無論把她放在哪兒,都賦有吉祥之意。
暱稱一星漁火,在昏暗迷濛的夜晚,一星漁火,一束微光,星星點點的漁火一旦聚集起來,定會放出耀眼的光芒,成為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
作者簡介
王九雲,安陽人,教師,文學愛好者。喜歡鄉土文學,文章散見於多家報刊,散文《螢火微光亮童年》曾獲得2015《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