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里,出鏡率最高的一道菜恐怕就是叫花雞了。叫花雞的做法很粗糙,不拔雞毛,只用黃泥裹好,放在火里烤。小時候看武俠,總覺得叫花雞都是泥味,一定沒有燒雞好吃。
河南的燒雞,不但要拔毛,還要過油炸,炸過之後放到老湯里燉。湯呢,要放多種香料,有的還會加中藥材,燉上個把小時,雞肉肥而不膩、爛而不散。
記憶中的燒雞,一定要撕著吃,先拉開兩隻大腿,再撕下雞翅,再扯下頭和脖子,然後把肚子掰開。撕開的每個部分都要有皮、肉、骨。好吃的燒雞,雞皮油亮,雞肉入味有韌勁,即使是雞胸這樣的白肉,也不幹不柴,不能味同嚼蠟。雞骨也有要求,乾淨,不能有很多血沫附著,這樣,吃完皮肉,骨頭還能嘬三嘬,簡直回味無窮。
在河南
沒有人能拒絕燒雞
河南人都愛吃燒雞,因此,在河南大地上的做燒雞的門店也非常多,河南的燒雞品牌也是星河璀璨。
在我們洛陽就有很多品牌的燒雞,最出名的就是皮焦肉嫩的潘金和百年燒雞,它與半生園醬肉、閻記羊肉湯、馬蹄街餛飩,同為洛陽民國時期的四大小吃,在洛陽燒雞圈屹立百年而不倒。
當然,也有後起之秀,比如洛陽的榆樹園張記燒雞。在燒雞品牌雲集的洛陽,榆樹園張記能夠在眾多的品牌中脫穎而出,建國之後開始遍地開花,憑藉的就是它的爛、嫩、香,雞肉不腥、不硬、不膩,一抖肉就離骨。
還有傳承300多年的王記燒雞、洛寧馮家燒雞、新安的老李燒雞、韓城燒雞......光是在洛陽,燒雞的品牌就眼花繚亂、數不勝數。
說完了洛陽,不得不說河南的另一個燒雞大戶,開封。
提起開封的燒雞,當然要說崔家抖雞,之所以叫抖雞,是因為吃之前一定要先抖,輕輕一抖,整隻雞就會散架,吃起來肉質軟爛、味道咸香。
有的名字不叫燒雞,和燒雞異曲同工,比如開封的馬豫興桶子雞,是最正宗的開封燒雞,和其他燒雞最大的不同,它的顏色是鮮黃的,皮是脆的,吃起來也是肥而不膩,越嚼越香。
其他縣市的燒雞要靠身邊人的安利,上學期間和工作以後,也吃過很多同學和朋友從各個地方帶來的的燒雞,其中,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是同事小米曾經帶來的鹿邑孔集燒雞,吃了一回再也忘不了,只想天天掛在嘴邊。
還記得那次假期過後,小米特意從鹿邑「跋山涉水」帶來了幾隻孔集燒雞,辦公室里的幾個吃貨都被色澤鮮亮、黃里透紅的燒雞驚艷到了,吃起來肉爛而筋脆,而且據說它在燒雞界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存放數日不壞,而且盛夏蒼蠅不叮,而且嫩雞骨頭也可以直接吃。
這些都是在當地比較出名的燒雞品牌,當然,河南的其他各縣也都有很多屬於自己的燒雞,各個縣市的人都能立馬說出自己家鄉最出名的燒雞。
焦作的人肯定都知道博愛許良鎮的馬記燒雞;周口的人一定最先說出關德功燒雞;淮陽人覺得自己的方布袋燒雞也不錯;唐河人不服,「俺也有郭灘燒雞」;商丘人申請加入群聊,想推薦一下郭村燒雞;許昌人表示,我們的沙和義燒雞不配擁有姓名嗎?
除此之外,還有柘城的高家燒雞、夏邑的火店燒雞、睢縣的張老太燒雞、新野的馮家燒雞、郟縣的謝老婆燒雞、鞏義的老君燒雞、寶豐的買根燒雞……不勝枚舉。
但是非要來個排名的話,滑縣的道口燒雞肯定要排第一。
那一天,參觀酒廠
偶遇一隻吃酒糟的雞
道口燒雞一直都是滑縣的一張名片,光在本地燒雞就有300多家,不僅在河南每家店門口都排著長隊,深受食客的喜愛,而且在國內也有一定的地位,被譽為「中華第一雞」,那麼它是如何聞名全國的呢?
這還要從道口鎮滑縣段的大運河說起,這段大運河向北直通北京和天津,持續通航了1800餘年,在南糧北運,津貨南來的過程中,道口燒雞也跟隨著大運河走出滑縣,走向河南,走向了全國。
除了大運河,燒雞走出河南,綠皮火車也功不可沒。
道口,是東西南北兩條鐵路交匯之地,焦作煤礦外運需要經過道清鐵路,南北走向的京廣鐵路也從此經過。
在以前,坐火車出遠門,可能要在綠皮車廂里搖晃幾天幾夜,在這段時間裡,一定要準備好吃的食物,當時並沒有工業化的包裝食品,除了攜帶的乾糧與茶葉蛋,最體面的食物就是燒雞了,哪怕在站台停留時,奔波勞累的人們蜂擁而上都會買燒雞。
道口燒雞好吃這話可不是自己說出來的,最早可是嘉慶皇帝欽點的。
清嘉慶年間,一次嘉慶皇帝巡路過道口的時候,忽然聞到了一陣香味,於是發現了道口燒雞,隨從將燒雞獻上,嘉慶嘗後大喜說道:「色、香、味三絕」。
由於道口燒雞太有名了,你也能見到許許多多道口燒雞的品牌,比如胡云章、畫寶剛、張存有、張全國、康百旺……
儘管如此,我們公司的滑縣人代表楊桐,還是能吃出不同品牌之間最細微的差別,一直以來,致力於挖掘河南好物的我們,經過多方對比,在去年也找到過一款還不錯的燒雞。
一上架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和好評,但是那款燒雞一隻就要108元。
這並不是我們的初衷,除了找到河南好物,我們更想把河南的好物推出河南,推向更遠的地方。
於是,找到一隻物美價廉的道口燒雞就成為了我們,特別是滑縣人楊桐的一個心結。從那時到現在,我們從沒有放棄過尋找,奈何都沒有找到最合適的。
上個月,楊桐受邀到道口參觀酒廠,這個酒廠的前身是滑縣冰堂春酒廠,主要生產道口大曲。在參觀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當地農戶都到酒廠買釀完酒不要的酒糟。
了解之後才知道,是用來當飼料,喂牛、羊、雞等,兩個人越聊越投機,知道了我們在做河南好物,老闆還向楊桐透漏他自己也在做道口三寶,也就是道口古鎮、道口大曲和道口燒雞。
於是,又一番深入了解,還轉道參觀了老闆的製作燒雞的標準化車間,臨走之前,老闆還特意讓楊桐帶回鄭州了幾隻,嘗嘗味道。
兩年內散養柴雞
冰鮮技術
最原汁原味
於是,我們就在辦公室里看到了幾隻康百旺道口燒雞,有五香的和麻辣的兩種,一入眼,就看到燒雞是透明真空包裝的,能夠清晰地看到裡面的雞。
和平時拆開包裝就吃不同,這個燒雞在吃之前多了一步,加熱。在加熱的過程中,香味彌散在整個辦公室,一群人都急不可待。
熱完之後,整個雞看起來和外面買的一模一樣,吃的時候用手撕開,雞肉紋理分明,肉質鮮嫩,吃起來肥而不膩,忍不住一口接一口,一隻雞根本不夠一群人吃,三五分鐘就解決完了。
然後我們鄭重宣布,「這隻物美價廉的道口燒雞終於被我們找到了!」
人們喜愛道口燒雞是因為它香味濃郁、酥香軟爛、熟爛離骨,而且新鮮出鍋的燒雞形如元寶,色澤金黃。
光是要做到香味濃郁,就必須保證用陳皮、肉桂、豆蔻、白芷、丁香、草果、砂仁和良姜八味佐料熬制老湯,缺一不可。
這一秘方早在1955年就公開過,連當地的小孩兒都知道「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即便如此,在市場上的燒雞口味依然良莠不齊。
這是為什麼呢?
養雞的價格實在太高,為了節省成本,很多商家把本該選用的兩年內童子雞替換成了淘汰下來的產蛋雞,大大影響了口感。
而康百旺燒雞的老闆特意在隔壁淇縣包了個山頭來喂養生態散養雞,因為用釀酒剩下的酒糟來喂雞,從源頭上就大大節省了成本,保證每一隻雞都是兩年內的童子雞。
不難發現,平時現買的燒雞,帶上火車或者長時間攜帶之後很容易被擠壓變形;包裝的燒雞骨頭都碎渣渣的,和肉融合在一起,口感很不好。
而康百旺燒雞不同於傳統的封裝雞是先炸再煮,它是先煮再炸再鹵,而且這隻雞還採用了最先進的冰鮮技術,保留了燒雞的原汁原味,能最大程度的還原出撕燒雞的快感。
燒雞一般是涼著吃的,甚至有的品牌直接標明了不建議加熱食用,想吃熱的人真的太難了。而康百旺燒雞冷食熱食都是最佳口感,保證能讓你吃的滿口留香,嘗過之後,一定會打開美食界的新大門。
試想一下,熱騰騰的燒雞油香四溢,那得多香啊~
而且這款最物美價廉的道口燒雞,也不用專門跑到滑縣,在我們豫記好物平台上直接下單購買噢!即刻下單,即刻滷製,滷好的燒雞將由冷鏈一刻不停的送到您的餐桌!
這隻道口燒雞被找到是只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但是其實也是必然的。
一直以來,「把老家拎在手上,扛在肩上,吃在嘴上」是豫記好物致力於打造的美好未來,我們要讓河南文化成為好物底色,成為摸得見、看得著的產品。
雖然我們不做生產方,但我們一直希望成為你們的眼睛,替你們走出活動半徑,走遍河南土地,尋找出最地道的河南風物。
(圖片來源於網絡)
藍家夏夏| 撰文
XIAXIA| 版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wCLWHQBd8y1i3sJvVg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