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鄲」曹操七十二疑冢之磨盤冢 墓主人會是北朝哪位王公

2019-07-14   唐時星光

宋以後由《三國演義》渲染的曹操七十二疑冢,位於古都鄴城的西郊,在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地區,實際數量遠大於72座。

隨著近代考古發掘,這些疑冢的真面貌被逐一被揭。

雖然有不少因為年久被盜失考了,但這些墓多數被證實是後世的北朝墓群,所葬之人則多是東魏北齊的王公貴胄。

本篇分享這其中一處封土殘存較大,似是帝王級別的封土大冢,當地人稱其為磨盤冢。

正文

2018年4月9日,離開鄴城三台遺址,我們導航了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的天子冢。

一路向著西,穿過講武城,路上因為發圈,收到桓老師發來的元善見之父清河王元亶及其兄元景植的陵墓定位。

本打算過去,但我說的時候晚了,果果已經開過了應該拐彎的田路,加上兩日來我們還沒有看到最關鍵的高家,所以只得暫時放棄,看一會兒還有沒有機會路過。

繼續行駛在大路上,果果突然發現了一個大冢,剛說好的我們直奔主題就又改了道。

這個大冢被我們倆叫作了時村營大冢,主要是因為它離時村營很近,而個頭又特別大。

回來後我們多方詢問查找,也沒有得到這冢是誰的的答案。

於是我把行駛圖與《鄴城地區六世紀墓葬的考古學研究》中的磁縣北朝墓的分布圖比對了下。

感覺這個點是圖中所標註的M90,再對比百度地圖,又尋到這個冢被當地人稱為磨盤冢的信息,而且這裡應該也曾被懷疑成過曹司空的葬地…

從位置感覺,它似乎離東魏王公墓很近,但又好像被隔開了一段距離…

這位置向南偏西一大段距離,是今早我們去過的安陽曹操墓還有西高穴那邊出土過魯潛墓誌的地方。

所以分析下來,我大概總結了三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這冢自然是東魏某位王公的。

因為北朝聚族而葬,從已知的陵墓和墓誌記載,東魏的舊塋顯然在天子冢和剛才來路東小屋村這一大片地方,但這個冢感覺上一點都不比元善見天子冢的大小小,我們繞的時候甚至覺得這冢可能比天子冢還大點,實在想不通東魏能有誰敢比善見大。

第二種可能,我猜想是十六國或者曹魏時期甚至更早的墓。

因為這個墓真的是太大了,所以東魏北齊不應該有超過他們帝王大小的封土…

不過如果是十六國或者曹魏時期,這墓主人是誰就更難說了…

後趙石虎的顯原陵理論在鄴城,但留得下留不下不好說…

慕容家宗廟在鄴,也可能葬有類似慕容恪之類的人物…

再有一點,曹操當初薄葬選位置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看到過這個冢,會不會真有什麼混淆視聽的措施也不好說…

雖然七十二疑冢是後世渲染出來的,但看到這麼大的冢,我覺得盜賊選這裡比選安陽下手的可能高…

腦洞不斷就是純屬猜測,毫無依據。

第三種可能,是回來查閱《北齊書》的時候,翻到武成十二王時,我突然想起來琅琊王高儼是以帝王之禮下葬,於是特意把他的傳記重讀了一遍。

高儼雖然死於晉陽,但記載中:「明年(大約武平三年)三月,葬於鄴西,贈諡曰楚恭哀帝,以慰太后。」

單純的鄴城之西,這個冢的位置是符合記載的,可是東魏元家和北齊高家的墓也在鄴城西邊,顯然當時鄴城西邊就是鄴城的大型墓葬群…

但高歡他們的葬地一般都說鄴西北,這座大冢剛好是我們從鄴城三台那裡向西一路開過來遇到的,算西應該是非常正的,而從這裡繼續向北向東我們才能到高歡那個冢…

古人的方位很正,西和西北顯然是有差異的。

只是偏離北齊高家的皇陵區域那麼多距離,遠離了祖墳,會有可能是高儼的葬地嗎?

疑惑不斷,不過我個人覺得這裡是高儼葬地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高儼本人是北齊武成皇帝高湛與胡太后的愛子,自小就氣度不凡,初封東平王,等到父親去世,他改封為琅琊王。

雖然不是太子,但他卻吃穿用度近於太子,甚至很多時候,藉由父母的寵愛,他處處攀比兄長。

這也給當初還是太子的高緯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高湛離世前曾有過改立高儼為太子的想法,但因為高儼本人與恩幸之臣間的矛盾,最終高湛聽了自己恩幸之臣們的話,打消了廢立的念頭。

高緯登基後,高儼因為被恩幸之臣排擠,所以與自己的姨夫合謀策劃了殺和士開的事情,不想事成後手下之人不肯收手,但他又不像先前他六叔高演那樣雷厲風行,最終事情失敗,他被母親保護了一段時間後被高緯派人殺害。

從北齊後主高緯的角度來說,他並不喜歡這個自小受到父母寵愛,恩寵勝於自己的弟弟,加上高儼曾經反他,他很可能並不願意讓這個弟弟死後享受到王禮等待遇,甚至有可能不願讓他入於祖墳。

但殺了高儼後,他為了慰藉母親,最終追封這個弟弟為帝,諡號為「恭哀」。

有意思的是,高緯沒有追封他齊恭哀,而是給弟弟封了個楚國皇帝…

沒有被承認是大齊的帝王,會不會是因為這一點的關係,高緯把這個弟弟的葬地選擇在了遠離北齊祖墳的地方呢?

我的種種猜測成了我和果果茶餘飯後的談資,但真相卻是我們不得而知的。

抱著對墓主人的猜測與敬畏,當時我們把車子停在了附近人家的家門口,便下車準備去繞冢。

冢塋之大超出我們的想像,感覺它切了不少田地…

為了拍全這個冢,我們兩不得不在田邊各種後退,好不容易才將它全部收入鏡頭裡。

途中,因為我們的奇裝異服,路過的村民總免不了回頭瞅瞅。

於是我就諮詢了一下,只是對於墓主人的信息依舊一無所獲。

一路看著周圍的田,感慨著這冢占地面積…

行到南側一處,我們看到了冢上的土路,便登了上去。

冢上的路因為周圍的樹木有些狹窄,爬了一小段,竟然直接變成了農民開墾的平地。

邊爬邊繞的過程中,我們隱隱覺得這個冢有點漢代三層台的感覺,當然不是因為農民開墾的關係,是站在開墾的地方向上看也有分層的感覺…

這一點關係,讓我們有了莫非是東西漢的王公們的想法?

冢上雜樹略多,搞得我們兩個漢服出行的全靠漢服防刮…

好不容易從上層位置繞到了東北邊,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路繼續登頂,我們才從類似台子的地方衝下來,從田道繼續繞。

封土東側的挖痕明顯,估計是早年挖土燒磚所致,想到挖過還是這麼大的冢,我們就更好奇這裡到底是誰的墓了…

千年光陰,短暫的北朝,長久的荒蕪,近代的盜掘,磁縣的冢塋總有讓人辛酸之處。

而面對那些遙遠的故事,我卻總是在努力追尋著,希望有一天能將它們串聯起來…

「河北邯鄲」曹操七十二疑冢之磨盤冢 墓主人會是北朝哪位王公

在南側鞠了躬,忙相互催促著繼續出發。

沒想到回返時發現我們的車子旁邊多了好幾條狗…

一看之下驚得我倆只好站在原地觀望,不敢貿然上前開車。

不多時,田道上來了開卡車的村民,在這家門口停了下來,正巧院子也開了門,裡面的大哥出來,看到我們就幫我們把狗趕進了院子裡…

又向大哥們打聽了一下這座大冢,可惜仍舊沒有結論。

帶著對墓主人的疑問,我們啟動了車子,繼續啟程前往下一站天子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