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中國膾炙人口的小說,通過小說演義的方式再現了東漢末年到三國統一的風雲歷史,尤其是一些關鍵人物的塑造,故事情節的演繹更是深入人心,成為精彩的小說橋段。
在《三國演義》小說中,可以說劉備集團帶著厚厚的主角光環,而劉備集團的諸葛亮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升華,成為了智慧的化身,羽扇綸巾,指揮若定,一些皆在掌控之中。
在極為精彩的三顧茅廬的小說演繹後,諸葛亮出山,為了彰顯其不凡的實力,小說濃墨重彩的描寫了兩場諸葛亮指揮的軍事戰役,奠定了其軍師的地位,那就是在演義中大名鼎鼎的火燒博望和火燒新野。
在小說中,曹操平定河北後,決定向南進攻,派遣夏侯惇為主將,于禁、李典等為副將,領軍十萬直逼南陽新野而來。當時諸葛亮雖有退敵之策,然而關羽、張飛卻輕視諸葛亮,諸葛亮不得已之下,乃借劉備令劍威服二人,使其各領一千兵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等待夏侯惇領軍通過,就以伏兵與火攻擊之。另外派遣趙雲領老弱殘兵,擔任先鋒與夏侯惇交戰,並詐敗撤退,引誘夏侯惇進入山林窄路之中;又遣關平、周倉、劉封等人潛入曹軍後方,焚燒物資,製造曹軍恐慌。交戰後,一切如諸葛亮所安排般發生。在夏侯惇與于禁領軍追擊時,位於後方的李典緊急通報前方的夏侯惇,需防敵軍火攻,然而為時已晚,曹軍受制於道路狹窄,又處於樹木交雜之處,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死傷十分慘重,夏侯惇等將領敗逃回許都。諸葛亮出山後的第一場戰役獲得了成功,此後關羽、張飛等人對諸葛亮也愈加敬重。 火燒博望也成為諸葛亮出山第一功。
火燒博望影視
火燒博望坡戰勝曹軍
火燒新野,《三國演義》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博望之戰後,夏侯惇大敗,曹操便親自領兵伐新野。劉備放棄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軍。曹操的部將曹仁領的兵到新野,見城門洞開,城中無人,便引軍進城中駐紮。夜來時分,城中火起,趙雲領兵趕來混戰。曹仁率兵逃到白河邊,軍士見河水不深,紛紛下馬喝水。這時,關羽在上游令兵士撤去堵水的沙袋,一時水勢滔滔,曹兵人馬被淹死的不計其數。
火燒新野
這兩場戰役,在《三國演義》小說中極為精彩,展現了年輕諸葛亮的智謀,也讓新野和博望的名聲在外,雖然經歷千年,古戰場已經沒有什麼遺蹟可循,但是這兩個地名都完整的保留了下來,其中新野現在屬於河南省南陽市的下轄縣,而博望則屬於河南省南陽市的下轄縣方城縣的一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