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畔的山西小縣,是呂洞賓故鄉,還保存有全國唯四的唐代古建築

2020-02-27   且行且聽風

沿著陝西省潼關縣北上,穿過修建在黃河之上的風陵渡大橋,便到達了山西省的芮城縣,這個緊鄰黃河的山西小縣,不僅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師呂洞賓的故里,而且文物古蹟遍布,還保存有全國唯四的唐代古建築。

芮城縣地理位置圖

呂洞賓,生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曾在唐寶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進士,當過地方官吏。後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拋棄人間功名富貴,與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對可望,遂改名為呂洞賓;「呂」,指他們夫婦兩口,兩口為呂;「洞」,是居住的山洞;「賓」,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裡的賓客。

呂洞賓道號純陽子,在棄官出走之前廣施恩惠,將萬貫家產散發給貧民,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中國民間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巧遇仙人鍾離權,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後,下山雲遊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

漢鍾離度呂洞賓

這位大名鼎鼎的呂洞賓就出生在今山西省芮城縣,元代為紀念呂洞賓,在他的故鄉芮城縣永樂鎮招賢村修建「大純陽萬壽宮」,因位於永樂鎮,故又名「永樂宮」;1959年至1964年間,三門峽水庫的修建使得永樂宮位於庫區淹沒區,被整體搬遷至芮城縣城北郊的龍泉村附近,距離原址20公里許。

現永樂宮

永樂宮殿宇

永樂宮現在是國家4A級景區,尤其是以其精美的壁畫,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前來;而就在永樂宮北一公里的龍泉村北的高坡上,還保留有一座唐代建築,是我國唯四的唐代古建築(其餘三處為為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禪寺大殿,平順縣天台庵)。

廣仁王廟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正殿為唐大和五年(831)遺構,面五開間,四架椽,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2001年,廣仁王廟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廣仁王廟


廣仁王廟局部

廣仁王廟因何得名呢?因為廟前有一座戲台,戲台的前邊原有五股泉水噴出,水質甘冽,積水成潭,供村人飲用、灌溉。當地人把這泉稱作五龍泉,在泉邊建廟,稱作五龍廟,廟內供水神,封號「廣仁王」,所以也叫廣仁王廟。廟殿前鑲嵌兩通唐碑,一為《廣仁王龍泉記》,唐元和三年(808)立,詳細記載了縣令於公引龍泉水灌農田、建龍祠的事跡;另一碑為《龍泉記》,該碑唐大和六年(832)所立,記載了擴建修葺五龍廟始末。

龍泉記碑

龍泉記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