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村絕美景區,遍布文物奇觀,還藏有全國唯一的「品」字戲樓

2019-10-23   且行且聽風

地上文物看山西,即便是在不起眼的小村落,也能給你大大的驚喜。而這次旅行的目的地就是這樣一個小村落—山西運城市萬榮縣廟前村,這裡距離萬榮縣城40餘公里,依靠黃河岸邊,在不見經傳的村子裡,有一處絕美的后土祠。

該處后土祠是中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廟,又被稱為是海內祠廟之冠,北京天壇之源。歷史上,從漢代至宋代歷朝皇帝先後24次在該處祭祀后土,彼時后土祠廟不斷得到擴建,盛極一時。明清時皇帝祭祀后土的儀式,遷徙於北京天壇。這裡逐漸衰落,尤其是清代,后土祠一度被黃河沖毀,現存建築是同治九年(1870年)所建,已有140多年的歷史;雖然和唐宋時期相比,現存的后土祠規模要遜色不少,但仍不失為一處龐大而輝煌的古代祠廟建築群。

駕車導航后土祠,穿過廟前村,可以達到后土祠停車場,停車費10元。可以遙遙看到山門,據說山門有108階梯,取天罡地煞之數;而階梯布置也按照八卦形式布置。

后土祠停車場上眺

后土祠前石獅

后土祠山門

穿過山門後,可以達到祠前的廣場。沿著廣場西行百十米,可以遙遙望到黃河,清晰可見。

后土祠景區大門

后土祠景區廣場遠眺黃河

門票20元,進入景區後,便是全國獨有的「品」字形戲樓,由於戲樓呈「品」字形排布,據說可以同時觀看不同的三種劇目,這在我國所有的戲樓排布中僅此一處,極為珍貴。「品」字形戲樓分為前面的中間戲樓和後面的左側戲樓和右側戲樓,前後戲樓之間設有日月旗杆,兩側設置有鐘樓和鼓樓。

品字形戲樓的前中間戲樓

前中間戲樓細部

品字形戲樓後戲樓背面圖

日月旗杆

鼓樓

品字形戲樓的整體視圖

戲樓之後是獻殿和正殿,還保存有非常完好的清代建築。據說在這裡求子即為靈驗,宋代真宗皇帝即在此求子一年,終得到仁宗皇帝趙禎,因此,即便在當代,這裡仍然有求子和還願的眾多信徒。正殿上留有異常精美的木雕、石刻,栩栩如生,而且木雕還展現了連環畫般的故事,更顯得古人智慧。

獻殿

獻殿正面

獻殿木刻

獻殿木結構

木刻結構細部圖

木刻局部

木刻細部圖

正殿右石刻

正殿左石刻

正殿後面便是秋風樓,據說漢武帝祭祀后土廟時,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歡宴群臣,慷慨高歌,寫下「秋風辭」,秋風樓也因樓上藏樹漢武帝《秋風辭》碑而得名。

秋風樓

在秋風樓與正殿之間的一處偏殿內,還保留有一處完好的蕭牆碑,據說是一千多年前宋真宗御筆,即為珍貴。

蕭牆碑介紹

碑文

這座不起眼的小村莊內,還隱藏全國最古老的后土祠廟、精美絕倫的木刻石雕、千古秋風名樓、宋真宗御筆石碑,真是令人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