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我想大多數玩家都經歷過。
本著一個想上單的心,選了一手亞瑟程咬金想著上路抗壓,為後期的己方團戰提供些許坦度。結果5樓反手選了個李信元歌,來一句「我玩上路吧」一了百了。
最後逼著亞瑟程咬金走上輔助位,沒有經濟又沒有傷害坦度,從頭到尾給人壓制,空了野區丟了大龍龜縮高地,還一臉天真的說這陣容有肉有輸出完全沒毛病呀。
這就是鑽石星耀分段最真實的寫照。
而隨著分段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玩家也慢慢明白了輔助的重要性:一個好的輔助可以貫穿整個對局為團隊構建一個良好的節奏。
但總是挨不住那些「只會C位」「不玩輔助」選手的異想天開。
因此,諸如法師類張良王昭君,上單類白起豬八戒的「偽輔助」,就成功被各路「大佬」玩家開發而生。
其實我們觀察官方定義的輔助英雄,多少都能看出這些英雄都帶著些許「控制」或者「功能性技能」。
就好比張飛的擊退,鬼谷子的吸附+暈眩,以及孫臏的生命回溯。
這些技能就是輔助位最鮮明的特色。
但是現如今的王者榮耀,隨著版本更新英雄上線,有著太多太多其他定位的英雄也存在著「控制」以及「功能性」。比如最近剛上線的西施,1技能有著一個獨特的強制位移,著實是一個輔助神技。
西施的技能連招
可為何西施的主流定位是中單而並非輔助?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輔助這個位置,還需求一定的「面板數值」,比如基礎傷害可觀,幫助隊友在遊戲前中期來建立優勢;比如前中期就能極大提高自身的坦度,從而保證自身生存為團隊貢獻更多的技能。
張飛的大招能提高40%的最大生命值
以上兩點,就是評判一個英雄是否能勝任輔助的基本準則。
而當他們結合在一起時,就可以衍生出一個唯一標準度量:「輔助位對於經濟沒有過多的依賴性」。
無論是「控制技能」,還是「功能型技能」,他們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需要過多的依賴裝備來成長,只需要隨著等級的提高來提升效果即可;而優秀的「面板數值」,決定了他們在經濟缺失的情況下,也能適度的發揮自身價值。
每個英雄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曲線,只是相比輸出位,輔助位的成長曲線要明顯的趨於前期。
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輔助這個位置的價值是貫穿整個對局,因此輔助位的成長曲線,很大程度的決定了一個陣容在不同時期的綜合戰力。
基於以上考慮,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輔助位多是前期有著一定戰鬥力的英雄。(比如鬼谷子,前期有著出色的基礎傷害和控制,但到了中期他的傷害就難以體現)
鬼谷子2級的傷害可以碾壓絕大多數同等級的法師
至於少數輔助,比如孫臏,他在前期的戰鬥力並不出眾,但由於追求他2技能的強大功能性,自然就需要其他位置在前期戰力上做出補充,來彌補孫臏的短板。
但路人局中少有這般考慮,才會有孫臏配魯班這種奇怪組合的登場。
因此,在路人局中被主流認可的輔助,通常在前期都擁有一定的戰鬥力,其目的是為了保護己方野區防止入侵,也能在前中期的遭遇戰中頻繁的參與體現自身的價值。
在鑽石星耀局中,有太多太多的玩家將白起認定為是一個搖擺位。
可上可輔,範圍強控先手開團,有肉有輸出,後期團戰一個人頂著敵方火力纏鬥個十來秒還不落下風。
但這只是最理想的狀態,是基於經濟無限的條件下意淫出的最樂觀局勢。
白起的技能組中官方用了一定的篇幅來表達他的技能有著可觀的成長性,其1技能的傷害與回復,3技能的控制時長,都由額外的生命加成來提高。
而這份成長性所帶來的不只是裝備成型的強度,還有前期的單薄。
一個輔助在前期的經濟撐死也就2000+,估摸著就是輔助裝+鞋子+一點抗性散裝,這裡所提供的屬性也僅僅保證了輔助位在面臨敵方攻擊時,有著一套秒不掉但也瀕臨死亡的抗擊打能力。
0/0/5的鬼谷子,數據算是正常,也就2200的經濟
此時的白起,要肉沒肉,要輸出沒輸出,而他最核心的3技能也僅僅只是提供1.2s的控制效果。(鬼谷子前期10s一個的2技能,也能提供1s暈眩,關鍵還有一個吸附效果)
那這樣的白起作為輔助,又怎麼能扛起前中期的野區攻守和頻繁的遭遇戰?
白起的核心技能在4級解鎖,3技能的加入才使得他的技能組能初步成型,形成一個控制鏈;而沒有3技能這個硬控作為起手,白起在4級前的控制約等於0 。
而單憑一個死板且延遲生效的2技能,就算具備「強制位移」和「減速」這兩層控制效果,也很難在敵方的攻勢下守住野區。
同樣,白起作為輔助,在前期的GANK中也很難打出先手控制,只能期待隊友的先手以及蹲草時敵方傻乎乎的臉探草叢。
一個需要隊友配合才能打出效果的輔助,到底是誰在輔助誰呢?
一個連自身價值都沒法體現的英雄,怎麼可能成為團隊中的潤滑劑,保證己方順利過渡到強勢期?
拿一個不客氣的比喻來說,一個上市企業的高管需要的是一個有工作經驗且能力出眾的助理,而不是一個每天混日子要啥啥不會的廢物。
比如項羽。
他是一個合格的上單,有著不錯的坦度,以及可觀的基礎傷害,假如在線上打出優勢,更能輕而易舉的滾起雪球。(雖然當前版本的上單項羽比較少見)
但他作為輔助,並不像白起那樣丟失自身價值。(缺失的僅僅只是3技能附帶的20%傷害加成,而傷害對於輔助位來說,是最不需要的一類屬性)
在王者營地中的資料庫里存在錯誤,項羽的被動描述是15%加成
憑藉著90秒一次的被動減傷,使得項羽無論面對法系傷害還是物理系傷害,他都有著出色的扛傷能力;而被動提供的固定傷害,更是使他在前期的對拼中也能打出可觀的輸出。
更別說他所有技能都具備控制能力,使得他在團戰中不需要過多的依賴裝備也能打出一定的價值。
同樣的道理,夏侯惇在搖擺的過程中,缺失的也僅僅只是護盾的厚度,以及被動的回覆總量;而關鍵的控制能力與前期坦度都有一定的保證。
唯一不同的是我之前推薦大家在王者50星之前值得一試的輔助劉邦。
劉邦作為輔助,其實是捨棄了很大一部分的傷害加成。
但我依然將他列為搖擺位的原因,主要是在於他可觀的基礎傷害,2級一套技能簡單粗暴,可以瞬間壓低脆皮半管血量,這不是常規輔助能做到的;再就是由於他3技能的存在,使得他在中期相比其他輔助有著更多資源的攝入。
以上說的這三個英雄,都有足夠的能力去履行自己作為輔助的職責,從而幫助團隊過渡前中期。
其根本就在於他們在前中期對於經濟的需求並不高。
拿S11賽季的自由人體系來說,為什麼馬可公孫離這兩個射手躋身野區成為T0打野?打的一眾老牌打野苦不堪言?
一方面是經濟上的更多攝取;一方面是和輔助強強聯合成為最佳搭檔。
而射手前中期的弱勢,藉由輔助前期的作戰能力來過渡;射手控制能力的稀缺,藉由輔助的伴隨來完善。
這就是一個基於合理性的考慮。
從發育過渡,到成型發力,自由人都有著良好的應對措施和出色表現。
但是路人玩家所謂的開發又有幾分合理性呢?
我見過什麼號稱全網唯一肉裝甄姬,打個輔助空了1技能被敵人騎臉輸出,連自身都難保,更別說保護隊友;也見過什麼肉輔八戒,妄想著一身控制從頭到尾瘋狂攪屎,結果被人錘的爹媽不認。
他們只看到了輔助的「控制技能」與「功能性技能」,卻沒看到輔助的經濟占比與團隊犧牲。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可也別拿乾糧就全當是豆包。
坦克是一個大分支,輔助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兩者之間的關係從來只是單向包含,而不是互相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