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不記得這是第幾篇寫關於「養豬流」的文章。
自S12賽季「養豬流」上線以來,官方無數次直接或間接的打壓這個套路,調整了輔助裝的收益機制,削弱了「養豬流」掛件無數次,卻都不能徹底的將「養豬流」扼殺。
「養豬流」就像那奇幻小說里的吸血鬼,死了無數次,卻總能伺機復甦為禍人間。
《吸血鬼獵人D》
為此,有部分玩家產生疑惑:既然「養豬流」怎麼也打不死,那當初針對「養豬流」的改動,是否真的有意義?
如果大家有心觀察「養豬流」在不同時期的爆發頻率,或多或少都能察覺到「養豬流」的出現,往往都在於每個賽季重置後的1~2周內。
而這個時期,我們通常都將它當作是賽季初期。
S18賽季更新
因為賽季重置,使得玩家的分段回退,排位環境一時間混亂不堪;百星王者與低星王者混在同一分段,玩家水平參差不齊。
這都是每個賽季初期必然的一個狀態。
也正因如此,賽季初的「上分難」,難在不同分段的玩家之間難以打出相對默契的配合;「控制打足了,傷害卻沒跟進」或者「傷害充分但控制一直給錯人」,這樣的情況時有發生。
大家或許都聽過「短板理論」——一個木桶的容量取決於它的最短板。
這個理論同樣適用於賽季初的排位環境,匹配中陣容的強度不在於某個百星玩家,而在於其中水平最低的玩家;就算賽季初大家都有意識的抱團三排,但依舊有兩個不確定因素存在,很可能成為隊伍中的最短板,拉低了團隊的戰鬥力。
而這樣的環境,其實就是最適合「養豬流」成長的溫床。
如果一定要給「養豬流」掛上一個標籤作為評價,那絕對不是「高上限」「高爆發」等相關詞彙,而是「高容錯率」。
三排「養豬流」
因為「養豬流」的核心,在於「多人保一人,多人養一人」,從而使得作為核心的射手,無論在團戰中的輸出環境,或是對局的發育周期中,都有著極其穩定的發揮。
只要C位不騷不浪不落單,那剩餘的「組件」成員,就不需要太多的操作空間;他們只需要盯著己方C位,將他團團保護,敵方來切入就圍剿,敵方要避戰就壓制,一路高歌猛進直逼高地。
總之,「養豬流」其實是一個可以無視「短板理論」的套路。
他的核心射手如果有百星王者的水平,那麼他們的其他組件只需要有榮耀王者的水平,就能打出5個75星王者的收益,這就是「養豬流」的高容錯率所帶來的質變。
而兩相比較下來,常規陣容的「雙核陣容」甚至「多核陣容」,因為賽季初的環境限制,使得他們不得不根據己方的短板來壓低自己的水平;
可「養豬流」卻無視了「短板理論」,從而讓整個陣容的人均水平向著核心C位靠攏,並以常規陣容的短板為突破口,最終成為賽季初的「毒瘤」。
這些天我已經看過無數的文章無數的視頻,在講解「養豬流」如何打贏某職業選手,並在文章視頻的末端,武斷地將新版「狂暴」當作「養豬流」復甦的關鍵導火索。
但我個人認為這是錯誤的!
新版「狂暴」的改動主要在於25%的韌性Buff,加上韌性鞋的35%韌性,確實能達成韌性的最高上限;從理論數值上來說,1秒的控制實際作用於開了「狂暴」出了韌性鞋的C位身上,只能打出0.4秒控制的效果。
可大家不要忘記了,團戰中C位的暴斃不在於被控制的時長多還是少,而在於敵方控制技能與輸出傷害的跟進間隔。(就像鬼谷子的控制時間並不算長,但他強在給團隊創造一個舒適的輸出環境,且3技能的加速幫助隊友跟進,縮短了後續傷害跟進的間隔時間)
因此,「狂暴」的韌性對於C位來說,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吃到控制技能給敵方一個破綻輸出跟進,縱使你有再高的韌性也是白搭。
1月13日,王者17星排位賽
就如同上圖,韓信的1技能擊飛了我方3人,0.8秒的控制時間並不算長,但卻創造了一個短暫的破綻供馬可跟進打滿一套傷害;而我方沒有任何的反應空間,縱使己方人數占優,依舊瞬間遭到團滅。
而這一局,我方雙C帶的不是別的技能,正是大家無限看好的「狂暴」。
假如這一波雙C帶的不是「狂暴」而是「閃現」,我相信他們還有生還的可能;可假如帶上「狂暴」,在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攻勢時,60%的韌性又如何?30%的吸血又能吸回什麼呢?
同樣的,「養豬流」的強勢之處,不在於射手帶一個「狂暴」,而是在於太乙真人的復活,為射手添上一份容錯率。
若非這一波我的盾山控的到位,單憑太乙真人的復活就能保下射手
假如太乙真人被順帶著連控開不出復活,那射手自身滿韌性依舊是岌岌可危。
因此,「養豬流」在S18賽季沒有任何改變,就算「狂暴」提供了60%的韌性,也不能頂替掉莊周的價值。(莊周的意義不在於給射手解控,而是在於團隊解控,讓其他隊友更好的保護射手)
貂蟬缺的是60%韌性?
不!她缺的是一個不被連控致死的機會!
關羽缺的是免疫減速?
不!他缺的只是一個讓他「不斷腿」,順利跑滿能量條的時間!
當我在為了這篇文章整理筆記的時候,我很自然的將「養豬流」與鼠疫聯想到了一起。
鼠疫這個臭名昭著的甲類傳染病,其高發期通常在於6~9月(鼠疫也分為很多種,不同的鼠疫高發期也有所不同);並隨著地域的不同,爆發的可能性也有所不同。(富鈣富鐵的地區更容易爆發鼠疫)
這就和「養豬流」的概念相近。
鼠疫由於時間地點的不同而爆發;而「養豬流」因為賽季重置而死灰復燃。
但不同的是,鼠疫爆發的導火索——時間與環境,兩者之間不存在過多的關聯性,因此鼠疫的爆發需要同時滿足這兩個獨立條件。
可「養豬流」的導火索——時間與環境,兩者之間存在直接的關聯性;
因為「賽季重置」,所以「排位環境混亂」;因為「排位環境混亂」,所以「養豬流」復甦。
因此,我個人認為「養豬流」並沒有什麼防範的必要。
只要時間一過達到賽季中期,段位重新分層;該上去的玩家上去,該沉澱的玩家沉澱,那麼受「短板理論」影響的常規陣容,就不至於被所謂的短板過分制約。
而「養豬流」也就因此而失去了最大的贏面。
同時,這也會暴露出「養豬流」的弊端——上限不足,成型前相對薄弱。
多點輸出上限更高
因此,「養豬流」走不遠!
只要到一個雙方具備基本意識水平的分段(大約賽季中期的王者30星左右),那麼「養豬流」就很難打出如此理想化的收益。
當然,如果想在賽季初期有效針對「養豬流」。
那最直截了當的,莫過於BAN掉太乙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