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在勵志電影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它由導演加布里爾·穆奇諾指導,威爾·史密斯主演,根據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克里斯·加德納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瀕臨破產、家庭破碎的黑人業務員,逆境重生,迎來人生新轉機的故事。
沒看這部電影之前,已經從別處聽說了很多次關於這部電影的評價,不外乎是「很勵志」「很經典」「很好看」,於是我以為它也是一部普通的雞湯勵志片,可是當我真的看完這部電影時,感動倒是其次,更讓我佩服的,是導演並沒有一味為了勵志,而給觀眾不斷地灌毒雞湯,將主角塑造成一個完美無瑕的人,反而是狼狽中透著希望、希望中又帶著失望的這種基調,一路持續到結尾,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極為負責的講故事態度,所以我說,這部電影是最具有現實意義的勵志成功學案例。
1.成功,是試錯偶成
我的一位大學老師曾說,「成功,就是試錯偶成。」這句話給我帶來的震撼絕對是振聾發聵的。那之前我一直以為,成功是一種註定,是某一類人的命運,或者說大器晚成的運氣,直到聽到這個「試錯偶成」,我才發現,原來成功,是一個機率事件。
所謂「試錯偶成」,也就是說,擺在你面前的或許有一百扇門,其中一扇門之後會有寶藏,我們誰都想推開第一扇門就能得到寶藏,可實際上卻是我們推開了很多扇之後,或許其中有一個就恰好遇到了。
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常玩的一款單機遊戲《仙劍奇俠傳》,常會有迷宮需要主角探索,有的迷宮有好幾個出口,每個出口都能到一個全新的地方,沿途也會獲得一些獎勵,但是只有一個出口是真正延續劇情發展的,那時候玩,時常陷入選擇困難症,在分岔路口不知道該向哪個方向,後來才知道,唯有把每個方向都走一次,才能找到出口,那些走錯的路,從來都不是浪費時間,而是試錯的必然經歷。
電影中的克里斯也一樣,在做證券經紀人之前,他是一個醫療器械推銷員,他看中的醫療器械並不便宜,他能一次買那麼多,說明他原本家底還是豐厚的,賣醫療器械可以說是他的一次創業嘗試,而賣器械也並不是很窘迫,只要他能賣出一台,就可以勉強維持一段時間生活,只是生活壓力比較大,所以他想要改變。
就如有句話所說的:「絕境是你錯誤想法的結束,也是你選擇正確做法的開始。走出人生絕境就會迎來人生佳境。」
我們可以說,賣醫療器械是他的一次試錯,而選擇成為證券經紀人同樣也是一次試錯,只不過他走得很冒險,試錯成本比較大。一旦失敗,可能就陷入血本無歸、走投無路的境地。但如果他不試錯,就永遠也不會迎來轉機。
有句話說得好:「英雄的事業必定包含著艱險,如果沒有艱險也就不成為英雄了。」
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寫了本書,叫做《生命不息,折騰不止》,而他本人正是這八個字的踐行者。他高中都沒讀完,做過各種職業,後來成了一名培訓教師,年薪高達50萬,可是他意識到這不是他的夢想,於是又去創辦網站、做培訓學校,後來還寫了書,2012年又開始宣布做智慧型手機,2013年以4.7億人民幣估值獲得了7000萬風險投資。
折騰就是不斷試錯,而正如羅永浩自己所說:「人的一生,總要找一兩件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來度過。」電影中的克里斯如是,羅永浩如是,每個追夢人都如是。
2.你可以不完美,但必須完成
或許你以為像羅永浩那樣的人,天生就很完美吧,然而並不是,成功的人從來不意味著完美的人,就像片中的克里斯一樣,勵志是真的勵志,但是混蛋的時候也著實讓我看不下去。
就拿片中最慘的片段,他和孩子睡廁所來說吧,看著可憐的孩子跟著克里斯睡在廁所里,我當時就恨不得讓孩子媽媽來立刻把孩子帶走。
誠然,克里斯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至少肯定不如他的妻子對孩子好,妻子雖然選擇了另一種更穩定沒有波瀾的生活,但如果孩子跟著她,至少能過上穩定的日子,可是克里斯一邊偏執地留下孩子,一邊自顧不暇,帶著孩子去和乞丐搶床位,最後還淪落到被房東趕出門。
難道他從不未雨綢繆嗎?為什麼身上一毛錢存款都沒有?說明這個人,是一個具有冒險精神,卻對未來毫無規劃的人。
一開始去賣醫療器械,卻不事先去做一個市場調查,就一股腦買回所有器材,導致最後很難賣出去,害得妻子要打雙分工,對此他不但沒有對妻子進行安慰,還是一意孤行,看到街上做證券經紀人的人笑得很開心,就立刻想要做這樣的人,似乎他做事情從來都是說風就是雨的,和這樣的人過日子,心情就像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還好他最後成功了,如果沒成功呢?可憐的孩子還要和他過多久苦日子呢?而他明知道孩子和他會過苦日子,還要一意孤行留下孩子,不讓他缺乏父愛,可孩子缺失的母愛又該如何彌補呢?
我之所以這部電影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勵志成功學,恰恰是因為主角的不完美,它打破了主角一定會完美的原始設定。告訴所有人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你可以不完美,但你一定要學會完成。」
在電影中,克里斯是那個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有始有終的人,最終,他賣完了最後一台醫療器械,並沒有讓那些賠本買賣砸在自己手裡,在參加公司的實習期時,他明知道自己勝出的機率微乎其微,依然選擇了堅持到底,面試的前一天晚上,他被警察在監獄關了一晚上,沒時間換掉滿是油漆的衣服,可是他依然選擇了去面試。
克里斯是不夠完美,做事情總是風風火火,想一出是一出,可是他又有極為珍貴的品質,那就是無論多麼狼狽,他都會把這件事完成。因為「完成」永遠都比「完美」更重要。
3.天賦與努力是成功的加速器
無論做什麼事,都一定會有始有終,但這絕不意味著要和某一件事死磕到底,看看影片中的克里斯,就很懂得轉換目標。
醫療器械賣不好,那就轉做證券經紀人吧。而且他做這個決定之前,問了別人什麼樣的人適合做證券經紀人,別人告訴他,對數字敏感、會和人打交道就好了。
他從來沒有什麼經驗,卻從自己能拼出別人拼不出的魔方這件小事,認定自己是個對數字敏感的人,而且在公司同事面前拼盡全力證明自己是個會和人打交道的人。
的確如此,每個人都有他的自己天賦,而天賦和努力是成功的加速器,找對了方向,事半功倍,找不到方向,事倍功半。
就像周杰倫《稻香》里唱得那樣:「追不到的夢想,換一個不就得了。」
人生在於折騰,卻不在於瞎折騰。周杰倫自己正是這方面的例子,他五歲那年,媽媽掏空了家底,買來一架鋼琴,從此開始監督周杰倫練琴,媽媽的本意是希望他可以成為一個鋼琴家的,但是他後來的人生軌跡卻不由媽媽的想法而改變。
他學習不好,沒能考上大學,當鋼琴家好像也遙遙無期,就跑去一家餐廳做服務生,餐廳里有架鋼琴,有時候他也會去彈幾曲。
後來電視台舉辦了一個類似於新人選秀的節目,周杰倫帶著自己做的詞和曲前去參加,競選失敗了,他的才華卻被吳宗憲看中了,那之後,他進入吳宗憲的公司,開始成為一個作曲人,可是他寫的歌屢屢被退,很少人願意唱。所以他依然是很不得志。
或許是賭一把,也或許是吳宗憲真的看到了周杰倫的天賦,吳宗憲說如果他能十天寫出五十首歌,就幫他出專輯,這一次,周杰倫真的賭上了全部,每天就是窩在房間裡寫歌,於是就有了後來的第一盤專輯《JAY》。沒想到,這個唱歌含含糊糊的年輕人,真的從此一炮而紅,這一紅就紅到了現在,甚至改寫了華語樂壇的歷史走向,成了無可替代的天王巨星。
如果周杰倫當年,沒有順勢而行,而是聽媽媽的一定要成為鋼琴家,或者一輩子都在餐廳里打工,和最初的目標死磕到底,那華語樂壇將會面臨多麼大的損失啊。
人最難看清的就是自己,有時候最初堅持的,並不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自己最想要的,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天賦、努力和機遇,在成功的道路上缺一不可,聰明人懂得及時調轉方向盤。
不完美卻懂得堅持到底,有挫折但是依然心懷希望,在每次挫敗中尋找新的方向,這或許就是克里斯成功的原因,而這樣的成功公式,對我們每個人都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