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多少次公寓是個坑,咋就是不信呢

2019-05-22     大鬍子說房


一.

公寓能不能投資?真的是太多粉絲問這個問題了。

公寓就像一個磨人的小妖精,不少人明知道它有缺點——產權時間短、沒有戶口和學位、轉手還要承擔高額稅費,還是奈何經受不了「不限購限貸、戶型小低總價」的誘惑,躍躍欲試。

而且現在的公寓營銷花樣百出,早已不是單純地賣房子。

擔心產權問題?——放心,我們不是40年、50年產權,是70年產權的住宅式公寓;


擔心公攤大得房率低問題?——不不不,我們是買一層享兩層,雙層loft,雙鑰匙戶型,通過導板拓展,得房率可以高達100%。


擔心出租問題?——多慮了,我們已經和**酒店簽訂託管協議,一站式服務打理,到時只需躺賺收租;


擔心裝修費用高問題?——這點更不是問題,我們是送精裝修和全屋家電,拎包入住,無需投入巨額裝修費用。


......


(雙鑰匙設計的戶型在入戶玄關處就設置了兩道門,有獨立樓梯上樓,樓上樓下有兩把鑰匙,每一層都單獨成為一套戶型空間,各自配備了廳房廚衛,一套可以頂兩套用。)


招招切中你的焦慮,越聽腎上腺激素蹭蹭往上冒,仿佛不趕緊刷卡買單,人生就錯過了十個億。

但是,等等,說回剛才的問題,公寓真的有價值嗎?現實中真如置業顧問說的那麼美好嗎?



今天,我們就嚴肅正經地深扒一下公寓的居住價值、投資價值如何。

二.

各種花里胡哨的公寓,最終都是要回歸居住。很多年輕人也是想著自己買住宅首付不夠,所以先買個公寓解決過渡性居住。那公寓住著真的舒服嗎?

首先來看看市面上普遍的公寓戶型,基本上都是兩梯十幾戶甚至是二十幾戶,每天尖峰時段等電梯可以讓你等得跳腳,然後每次一打開電梯都是烏泱泱的人,會讓你有種擠地鐵的錯覺。



這樣的梯戶比,容積率簡直高到逆天。容積率高,意味著你的得房率就低,公攤大,如果不是買一層送一層的複式公寓,平層公寓的得房率基本只有70-75%左右,而普通住宅的得房率基本都是75-85%居多,看似好像是公寓比住宅便宜,但真心便宜不到哪裡去。



而且按照這種餐廳客廳臥室連在一起的大通鋪設計,還是暗衛,沒有陽台晾衣服,單向採光痛風,空氣不流通,準備好全天開燈和新風系統伺候,一想到電費我就肉疼。

更何況公寓還是商用水電,水電費是住宅的一倍多。物業費也是,相比住宅,公寓的水電費+物業費能飆到你懷疑人生。

比如某市居民用水3.5/噸,而公寓水費5.2/噸;

居民用電每度0.5649元,而公寓電費每度1.2元;

同地段住宅物業費2.4元/平,公寓物業費5元/平。

而且公寓不通燃氣,根據建築規範,只有有獨立窗戶或陽台的廚房才可以通天然氣,而按照廚房餐廳客廳臥室大通鋪設計的公寓,要做飯基本都只能用電磁爐來搞定,說到電磁爐炒菜,經常做飯的人應該會大呼侮辱了「烹飪」這兩個字,畢竟中餐大火爆炒的那種快感,是電磁爐絕對無法取代的。

再者,公寓基本都是獨棟。有個空中花園就不錯了,其他的兒童活動區、小區花園、游泳池、網球場這種逆天設計就不用多想了,居住體驗和住宅真真沒法比。

公寓最大的優勢都是地段突出,可能是地鐵和商業廣場上蓋或附近,這是個好事,可能也是個壞事,特別是年輕人,畢竟留下揮霍花錢如此方便,想到這裡,捂緊錢包君。

更讓人「驚喜」的是你的鄰居,一棟公寓樓里沒有幾家美甲店、理髮店、轟趴館這都還是正常的,更掉眼鏡的是你樓下有可能是深夜玩嗨的KTV、桌球室、可能入駐了好幾家會所或酒店,每次都可以在電梯間裡遇到拉著大包小包行李箱的人,人群雜亂這就不說了,甚至門下經常被塞入了難以描述的小卡片。

公寓最被人詬病的是沒有戶口和學位,失去了房產最重要的附加價值,所謂的居住功能,不過也就是比租房更好一點,更確定一點的「高端床位」而已。

雖然有些公寓是承諾帶學位,但是現在積分入學,也不靠譜。

深圳留仙洞名盤——曾經是深圳唯二「帶學位」的商務公寓萬科雲城,因為積分變化,也捲入了學位保衛戰。

萬科雲城捆綁的學位是深中南山創新學校,2018年家庭唯一住房積分20分、非唯一住房0分,今年還可以上學,而到了明年,家庭非唯一住房,將因為積分減少,業主子女將失去入學資格。

你不得不承認,市面上公寓的公寓就是雞肋產品,也僅僅適合資金實力還不夠時的過渡性居住,一旦有錢絕對是毫不猶豫地換住宅。

三.

一個好的投資產品,一定是可居可租可售,再加上好價格和好槓桿,以及未來良好的房價預期。

而公寓的投資收益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房價漲幅,二是租金收益。

在過去的這一波房價熱潮,公寓就是漲得不如住宅快,一方面是由於公寓本身的硬傷太多,沒有戶口和學位的價值,再加上戶型雞肋、商用水電、沒有社區感,再加上轉手的稅費太高,交易產生稅費高達15%-20%,其中賣方稅費大概占房子總價的7%-10%。

100萬的公寓,大概要交20萬的稅,所以接盤俠非常小眾,市場交易非常不活躍。

住宅可能因為一名校學位而迎來房價暴漲,或者是物業維護好,口碑良好,小區成交活躍,一點點把房價抬上去。

而公寓完全沒有這些除了居住之外的房價溢價,只能是跟著大盤上漲,後知後覺地跟漲,一些位置和產品不夠優秀的公寓,甚至跟不上大盤的整體漲幅。

公寓本身的硬傷再加上高昂的稅費,就決定了二手成交不活躍,更別說各大城市的公寓是供過於求的,而且還有大量寫字樓因為賣不出去,後期改規劃為商住公寓。

二手公寓又是高昂稅費,再加上天量的新公寓供應,公寓怎麼漲得上去呢?誰願意來接盤公寓呢?

手上的公寓即使賣了都賺不到錢,更何況是接下來「穩」的行情,公寓還能賺錢嗎?

至於租金收益,公寓和住宅相比,同等地段來說,二者無異,特別是靠近就業中心、地鐵上蓋的公寓,更是不愁租。

但糟心的是中國的租售比太低了。

西方國家租售比高是因為永久產權,東南亞租售比高是因為正處於房子稀缺時期,而中國的國情是有產權時間限制和天量供應。

所以北上廣深的租售比低,二線城市的租售比更低,所以相比你付出的首付、房貸成本,收回來的房租只是毛毛雨。

下圖是北上廣深以及成都和蘇州的租售比情況



我們可以看到,北上廣深的購房價/年租金均在 55:1 以上。國際上用來衡量一個區域房產運行狀況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為16:1~25:1,而北上廣還不及國際標準線的一半。

如果單靠租金回報, 55:1的租售比,在靜態投資周期內,需要55年才能收回購房成本,這意味著房東通過出租公寓獲得的年化收益小於 1.8 %,即使在一線城市,房產的投資價值並不大。

如果你把公寓出租,即使在一線城市,這租金只能勉強抵月供,並不會帶來額外增益,而在其他二三四線城市,以租養房就困難了。

從價格來說,現在的公寓房價都有些虛高,再加上各種TOD、TLD的炒作,價格更是被哄抬得不成樣。

開發商大肆宣傳的包租,懂行的人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開發商引入酒店得花錢、酒店裝修和宣傳得花錢,其實這些隱性成本早就算進了房價里。



從槓桿來說,公寓的槓桿實在是低,而且你因為低價去買了公寓,更加延遲了你買住宅的時間。

首套住宅首付普遍在30%左右,貸款年限可達30年,可以商貸,也可以公積金貸款;

而商業公寓首付至少需要50%,只能商貸,貸款年限只有10年,有的城市還要求必須全款。

不管是合適的價格,合適的槓桿,以及未來的流動性、長期看漲的房價預期,這些投資房產所要滿足的因素,公寓統統不滿足。

這樣的大坑,你確定還要去做填坑炮灰嗎?

四.

當然,萬事總有例外,那就是占據了毗鄰CBD,又有稀缺景觀的大戶型豪宅公寓,典型的CEO盤,例如深圳灣的標杆性產品--深圳灣一線海景公寓深圳灣壹號和華潤潤府、前海的一線海景公寓華潤悅璽、科技園的華潤萬象府。

這種產品買來住都是OK的,畢竟確實是「真豪宅」,但是投資的話就不適合了。畢竟總價太高,動輒2000萬-1個億以上,屬於少數土豪的遊戲,流動性比較弱。

公寓看似簡單,其實挑到優質公寓的技術操作邏輯,是很複雜的,一般只有高端玩家或者是完全沒有名額、不差錢的主兒才玩得起,而房產小白看哪個便宜就逮著買,是很容易成為填坑炮灰的。

所以,公寓這個坑,千萬不要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eNiQmwB8g2yegNDen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