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篇之前,先給大家看2個數據。
2018年,城鄉居民養老金最低標準從70元上漲到了88元;2019年,國家根據實際情況,給一些地區65歲以上的農村老人額外增發了5到10元的養老金。由此可見,我們國家用來發放給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每年都在呈上漲趨勢,那既然是這樣,為什麼很多農民還是高興不起來呢?
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人,但其實仔細想想,農民之所以高興不起來,道理也很簡單。因為他們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為什麼這麼說?
01、農村老人當下最嚴峻的問題?
眾所周知,農村老人所參加的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按照國家規定,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必須繳滿15年固定年限,且達到60歲才能辦理退休。但其實大家並不知道,很多農民並沒有過硬的技術本領,他們只能依靠體力賺取生活費,而僅有的這些生活費,不僅要用來保障每個月的衣食住行,還要拿出一部分來繳納社保,可見,農民的生活並不容易。
02、為什麼農民高興不起來?
(1)農民基礎養老金太低
截止到2019年,我們國家已經連續15年進行了養老金調整,雖然退休人員的到手養老金要比以前更多,但那都是建立在基礎養老金高的層次上,相比於農民而言,因為他們的基礎養老金很低,所以就算養老金按照5%的幅度增長,他們所能享受到的增長養老金也不會很高。甚至還有人開玩笑說養老金只是生活補貼,因為幾十元或者100元,頂多買一壺油、一袋米,就剩不了多少,更別提養老了。
(2)城鄉退休人員差距大
不可否認,和以前缺衣少食的年代相比,農民現在的狀況要好很多,但和城鎮職工相比,他們的養老金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城鎮退休人員最少能拿到1000元的養老金,而農民最低連100元都達不到。
如今的物價上漲飛速,幾乎每年都會有不同的調整,柴米油鹽醬醋茶,哪裡都需要錢,所以每年養老金只上漲幾十元,並沒有解決農民的根本問題。
(3)農民沒有穩定的收入,孤寡老人壓力更大
很多農民為了擺脫現狀,會不遠千里到大城市打工,一年到頭就回家一次,有些時候家裡發生大事都可能回不了家。而留守在家鄉的老人,他們的生活同樣不好過,有子女的還好,沒有子女的,就只能靠著國家發放的100元左右養老金過日子。他們這些人,不敢生病,更生不起病。
所以,無論是站在哪個角度看,我都真心希望農村老人的養老金能夠多漲,至少應該要滿足其基本生活所需,這一點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有提過。
之所以我們希望能提高農民養老金,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旦他們上了年紀,不僅賺不到錢,甚至連小小的感冒發燒都不一定有錢治療。
所以,為了幫助廣大農民預防風險,保哥近期推出了免費風險測評服務,有興趣的可以點擊測一測,作為以後投保的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