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去年的TI11期間,隔音問題一度成為熱門話題,由於Valve 決定不使用隔音亭,引發了從公平競爭到賽場衛生等一系列問題。然而,Valve似乎已經從錯誤中吸取了教訓。
10月12日,DOTA2第十二屆國際邀請賽(Ti12)將於美國西雅圖舉辦,為此賽事主辦方早早投入了準備當中。而在經歷了災難性的Ti11之後(主要是賽事體驗層面),V社日前發布了一篇冗長的博文,正式確定了Ti12會迎來隔音房的回歸。
隔音房的前世今生
在這篇博文中,dota2官方首先介紹了ti賽場上隔音房的前世今生。
隔音房在早期電競比賽中,是為了避免選手受到場外噪音的影響而開發出來的東西。從某種角度來說,隔音房的有無,甚至還代表著比賽的規格和專業程度。當然,在CN Dota那個沒有隔音房的時代,也曾流傳出過許多「永恆經典」。
在其他的電競比賽中,大家對隔音房的重視程度都沒這麼高。不論是LOL、CSGO還是PUBG,大家充其量也就是戴一個降噪耳機。但在Ti的歷史上,隔音房卻貫穿始終。從Ti1到Ti12,只有去年沒有布置隔音房。
首屆Ti國際邀請賽在德國舉辦,當時隔音房只有一個需求:有隔音效果。而且由於第一屆TI規模很小,任何時候都不會有多少聲音會衝擊到對戰房。不過早期的對戰房滿足了那一個要求:沒有選手會聽到任何外部的聲音。 當然,在其他所有方面都是徹底的失敗。
職業選手打比賽用的桌子太窄了,也太高了。所以選手們坐在凳子上只能讓雙肘懸在桌子的邊緣,事實證明,這是打DOTA最難受的方式。我們還有英偉達租借給我們的超大電腦,主機被放到了選手下面的一排柜子里。結果這些柜子並沒有安裝通風系統。英偉達的電腦在沒有通風的情況下連續運轉了七天。柜子裡面實在太熱了,打開櫃門都可以聞到電線上絕緣層融化的味道。
在Ti2時主辦方吸取了教訓,開始給隔音房配備空調,並且對各種參數和選手的舒適程度進行了評估。參賽選手此時的遊戲體驗,便提升了許多。然而主辦方由於沒有經驗,漏算了玻璃的反射效果。比賽期間為了避免選手相互窺屏,不得已只能黏上T恤進行遮擋。
在後續的幾屆Ti國際邀請賽的舉辦過程中,主辦方一直都在總結經驗和教訓。直到Ti5開賽時,他們才將隔音效果、通風情況、玻璃反射、選手操作體驗......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妥善解決。
可即便如此,在Ti6時主辦方也險些翻車。因為歷屆Ti國際邀請賽的舉辦地都不固定,很多時候隔音房其實都得隨著舉辦地的變化到處飛或走海運。在運輸過程中,一度出現過隔音房損壞的情況。直到後續通過進一步的升級完善,可拆卸的隔音房才真正滿足了需求。
而經過多年來的不斷升級,這個「大玻璃罩子」的單間造價已經達到了20萬美元,兩間合計就是40萬美元。至於養護和運輸成本,就更加難以估量了。
失去隔音房≈失去公平性?
在過去的十一屆Ti國際邀請賽中,隔音房出場了十屆。但在舉辦Ti11時主辦方改變了想法,覺得十年的賽事舉辦經驗,對場館的聲學設計已經足夠他們解決降噪問題了,於是便取消了隔音房的使用。此外,主辦方還「天才」般地設置了旋轉舞台,以便選手一邊比賽、另一邊則做好上場準備。
然而,結果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在TI11舉辦期間,沒有隔音房的問題已經直接影響到遊戲的公平性。由於現場解說使用英文,並且主辦方所提供的隔音耳機效果不佳,就算戴上了還是可以清楚聽見現場解說播報的聲音。這對於母語為英文的隊伍來說,他們可以輕易地從解說那裡取得對遊戲內戰況有利的情報。
Garmin Gladiator戰隊的隊員Dyrachyo也明確指出他們隊伍從現場解說得到了對方吃到雙倍傷害符文的情報,在當下選擇了避戰,最後淘汰Fnatic贏下了比賽。
除了直接影響遊戲公平性的巨大問題之外, 還有報道稱TI11的參賽者會在比賽中發現耳塞上留下了耳垢。儘管大多數 Dota 2 粉絲認為 Valve 的無展位實驗失敗了,但開發人員表示願意在未來繼續測試這一套設置,但不是在 TI12 上。
至於即將舉辦的ti12,主辦方表示,將重新把TI5對戰房請出華盛頓州肯特的倉庫。
結語
隔音房,對於DOTA2的賽事來說,不僅是遊戲公平性的必要配備(因為dota的節奏往往由開霧發動),同時也是很多玩家心目中DOTA2官方賽事區別於其他賽事的重要標誌之一。
更重要的是,隔音房之於DOTA,更是一種文化符號,當我們看見隔音房的時候,就會想起TI來。
內容參考:葉子豬遊戲網
另外我們也誠聘電競小記者加入我們:
1、無論您是否畢業,均可聯繫我們成為我們的電競小記者;
2、只要熱衷中國電競產業發展、喜愛電競均可,尤其是對自己文字表達能力有信心的小夥伴可以大膽來嘗試。
我們將提供給您:
1、一定的薪資和稿費;
2、接觸、採訪業內大咖、明星的機會;
3、參加、參訪國內外大型賽事的機會;
4、專業的編輯、記者輔導,並在合適的條件下優先錄用成為正式編輯;
5、靈活的工作時間、寬鬆的工作氛圍。可選擇在家辦公或來辦公室一起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