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高地位低,電競入亞的熱風吹不暖大學校園 | 電競世界

2023-08-15     電競世界

原標題:人氣高地位低,電競入亞的熱風吹不暖大學校園 | 電競世界

前言:電子競技正在成為當下年輕人最關注的體育賽事之一,根據中國音數協電競工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電子競技用戶約有4.88億人,其中34歲以下人數超過六成,高校學生是其中十分龐大的一個群體。

電競國家隊正在杭州集訓,電競入亞讓電競的熱度不斷攀升。那麼,這股風吹進浙江高校了嗎,高校中的電競社團又開展得如何?記者去探究了一番。

人氣高 地位低 高校電競社如履薄冰

在高校眾多社團中,電競社往往是人氣最旺、參與人數最多的社團。只不過在不同的學校,電競社的待遇卻並不一樣。

不久之前,寧波大學電競社剛剛取得一場業餘高校賽事的冠軍,雖然是載譽歸來,但這個消息在學校里並沒有掀出多大風波,遠遠無法和「回浦中學籃球隊奪冠」這樣全國矚目的新聞相提並論。

一方面是賽事分量的差別,另一方面,也是社團地位不同的體現。

而這樣的事情,社長王璵璠也早已習以為常。他告訴記者,寧波大學電競社成立於2012年,是省內成立比較早的電競社團。「每年隨著舊社員離去,新社員加入,錄入學校系統的人數有200多人,如果加上一些來參加活動但未入社的同學,以及雖然畢業了但還會和社團有交流的學長,社團長期活躍人數大概有800多人。」

寧波大學電競社的微博,但已經許久沒有更新

這樣的規模,在浙江高校的電競社裡比比皆是。但龐大的人群和社團地位並不成正比,甚至在有些學校,允許電競社存在都是一種奢望。

早在2017年,錢江晚報做過一次調查報道,彼時,電子競技還陷在「遊戲成癮」「電子海洛因」「不務正業」等質疑聲中,大部分人分不清電子競技和遊戲之間的區別,電競社往往也不是學校承認的社團,不少電競社像是地下組織,要麼只存在於學生們自己組建的群里,要麼以「電腦協會」、「網絡協會」等名義存在。

如今,電競的地位隨著進入亞運會而有了不少提升,浙江不少高校的態度不再像以前那麼牴觸,甚至有些老師願意去了解電競,並給予支持。但即便如此,電競社在高校里的發展卻依舊如履薄冰。

同社不同命 開展活動難度大

大部分學生加入電競社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組隊「開黑」,一起打打比賽,雖然聽起來就跟籃球社的人約場球一樣,但受到的待遇卻不同。

首先,在學校里成立一個在校園系統備案的社團並不容易,除了社團介紹、組織架構、活動內容等一系列材料,往往還需要一位指導老師的幫助。

然而在過去,很少有老師願意為電競社做推薦,即便有老師願意掛名,對於社團活動也並不上心,這導致電競社想要被學校認可格外困難。

「一說去球場打球、踢球,就覺得愛運動,很陽光;可我們一組織活動,一說去打個比賽,往往要藉助網吧這樣的地方,一聽就不像是正經事。」在浙江科技學院讀大三的小史是學校電競社社長,說起自己社團組織活動時的待遇,也覺得十分無奈。

即便社團順利成立,也不意味著從此就萬事大吉,定期舉辦賽事活動,是一個社團必要的工作,然而這對於電競社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要難題就在於,錢從何處來?

「其他社團活動還有可能申請學校的經費支持,但電競社想要搞出名堂,往往需要外面拉贊助,自力更生。」小史對於這一點倒是並不擔心,「現在外面很多商業賽事,網吧有時候也會組織一些活動,自給自足不成問題,但如果能爭取到學校的支持會更好。」

大部分電競社的主要活動,就是組建各個電競項目的戰隊,在學校看來,這依然擺脫不了一群人打遊戲的觀念。電競社有時會以學校名義外出征戰,但即便拿到成績,對於學校來說也不值得大書特書,因此對於電競社的活動,學校一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想被學校認可 不能只是聚在一起玩遊戲

作為學校的社團,單純打遊戲並不被學校鼓勵,這也是為什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即便校隊有拿得出手的成績,很多學校也不鼓勵電競社發展。

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有些電競社開始做出改變。

「我們的電競社發展比較曲折,其實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當時是被學校承認的正式社團。但到了2020年,學校對所有社團進行了管理上的優化,把電競社排除在外,電競社成了民間組織。」浙江大學電競社現任會長王熠陽告訴記者。

為了打破學校對於電競社的偏見,浙大電競社開始改革,提高了入社要求,精簡了社員人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取消了原先以打遊戲為主的活動內容。

「我們沒有保留大量以打電競為目的的普通社員,而是定位成一個只有30多人、為學校同學提供賽事聯絡、執行、宣傳的服務組織,目前只保留了宣傳部、運營部和外聯部(後改為人力資源部),過去這兩年我們成功舉辦了校內賽,組織選拔校隊參與社會上的高校賽等,也獲得了一些成績,終於在去年被學校認可,重新入選了學校的正式社團。」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電競社曾在浙江省高校電子競技聯賽中奪冠

與浙大電競社類似,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電競社也並不是一個單純聚集學生一起玩的組織。「我們下設了好幾個部門,充分發揮了學生本身的特長,讓那些遊戲水平不高,但也喜歡電競的同學也能發揮所長。」社團指導老師楊森告訴記者,「比如平時的宣傳、設計都是同學們自己搞定的,平時組織一些各院系之間的交流賽、和校外的對抗賽等,也都是同學們自己統籌解決。」

在楊森看來,電競社想要良性發展,就不能只是讓大家「開黑」玩遊戲的一個組織。而是要明晰自己的定位,科學分工,積極開展優質活動,讓學生們發揮出打遊戲以外的能力。

內容來源: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張峰 實習生 史翊忻

原文標題:人氣高地位低,電競入亞的熱風為什麼沒有吹暖大學校園

另外我們也誠聘電競小記者加入我們:

1、無論您是否畢業,均可聯繫我們成為我們的電競小記者;

2、只要熱衷中國電競產業發展、喜愛電競均可,尤其是對自己文字表達能力有信心的小夥伴可以大膽來嘗試。

我們將提供給您:

1、一定的薪資和稿費;

2、接觸、採訪業內大咖、明星的機會;

3、參加、參訪國內外大型賽事的機會;

4、專業的編輯、記者輔導,並在合適的條件下優先錄用成為正式編輯;

5、靈活的工作時間、寬鬆的工作氛圍。可選擇在家辦公或來辦公室一起辦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ce4bca2245980effa5fad6a990863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