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請老孫,解決遊戲沉迷

2023-10-26     張書樂

原標題:快請老孫,解決遊戲沉迷

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總能發現玄機。

遊戲沉迷,能否找到這樣的悟空呢?

答案是可以,而且已經在行動。

只是,要練成火眼金睛,有難度。

「未滿14周歲的孩子10個月內遊戲充值超2萬元,家長全然不知」……

長期以來,未成年人「充值容易,退費難」的案例頻繁見諸網絡。

在相關投訴中,遊戲公司與家長相互「扯皮」的焦點在於「無法證明系未成年人充值」。

「設置遊戲充值人臉識別功能」也成為諸多家長的訴求。

那麼,就遊戲公司而言,是否有可能利用AI技術,在用戶每次充值時採用「人臉識別」以防範充值主體為未成年人呢?

對此,未來網記者凌萌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人臉識別,是遊戲防沉迷的終極解決方案,沒有之一。

但要達成,不能靠遊戲廠商,畢竟涉及隱私。

如要達成,需要全國統一搭建平台。

資料顯示,2021年8月30日網遊防沉迷新規發布,對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間和遊戲行為做出了更加嚴格的管控。

同時,據報道,近日公布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將於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7章60條,重點規定了以下內容:

一是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制機制;二是促進未成年人網絡素養;三是加強網絡信息內容建設;四是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五是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顯然,防範未成年人沉迷遊戲,將是其中重中之重。

除了通過常規的實名認證手段,確實有部分遊戲企業還上線了人臉識別系統。

與此同時,不少報道也指出,應用在未成年人遊戲防沉迷時,人臉識別技術存在「失靈」的可能。

一方面,系統誤判可能會給正常成年人的遊戲行為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另一方面,人臉識別技術區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也並非百分百準確。

此外,一些違規違法手段,也在尋找人臉識別的漏洞。

如在早前,江蘇蘇州虎丘法院審結了一起特殊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

在本案中,被告人購買了大量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和人臉動態視頻在內的整套個人信息,將遊戲帳號註冊信息進行替換後,出租給未成年人。

在觸發遊戲平台「人臉識別驗證」彈窗時,保存在手機里的視頻就會自動出現在人臉識別中進行認證——也就是業內所稱的「過臉」。

「過臉」可以輕鬆解鎖一些遊戲平台的人臉識別程序,讓防沉迷系統形同虛設。

但隨著技術的完善,這樣的「過臉」漏洞肯定會被封堵。

只是,為何遊戲廠商明知道可行,卻並沒有大面積普及人臉識別呢?愚以為:

人臉識別工作能確實在未成年人遊戲充值上具有「物理隔離」的解決奇效。

但問題在於人臉識別工作的研發、運維以及數據保密等,均需要大量技術和資金支持。

中小遊戲廠商無此資本、技術實力,難以部署到位。

同時,媒體報道稱,有遊戲公司還表示,因人臉識別存在數據過多收集、無法實際解決「假實名」等問題,故暫未進行人臉識別相關技術布局。

誠然,在人臉識別上確實有許多技術難題需要破解,尤其是類似金融類App那樣將人臉識別和身份證信息進行比對等,都需要有專門的技術支持、數據來源和安全保障方可進行。

因此,如果真要推動人臉識別,最佳解決方案是有關部門按照當年防沉迷系統的部署一樣,升級防沉迷系統實現人臉識別功能,並由遊戲公司統一接入遊戲之中。

同時,關於未成年人遊戲充值退費難的問題,也同樣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解決?

從遊戲公司的角度而言,解決辦法有二:

其一是被動模式,未成年人監護人投訴一起、退費一起,效率上可參考電商無理由退款的強制模式。

其二是主動模式,通過大數據挖掘問題數據、防沉迷系統等手段,找到「穿越火線」而來的未成年人,在實施防沉迷管理之時,無條件原路徑退款。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414bc279ca12f439367c76a8ec1de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