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李榕 久坐辦公室,肩頸疼痛,於是做個按摩緩解緩解,這是很多白領常做的事。殊不知,按摩不當風險極大!近日,深圳的李女士(化名)突然出現了說話結巴等症狀,緊急前往深圳大學總醫院神經內科一檢查,才發現是因為外力導致頸動脈夾層引起的急性腦中風。李女士回憶,兩天前自己曾去美容店做了頸部按摩,這次腦中風極有可能就是此次按摩所致。
女老師突然說話結巴 檢查發現頸動脈閉塞
李女士今年四十多歲,是一位大學老師,每年按時體檢,身體挺健康。一天下午,李女士說話突然詞不達意、表達不清楚,身體也有一點麻,以為是因為自己太累了。可從下午到晚上,一點沒好轉,家人也發覺不對勁,急忙把她送到了深大總醫院。
神經內科的李方明醫生經過檢查,發現李女士除了說話不太流利、一側手臂感覺有點麻木以外,並沒有手腳乏力、口角歪斜等特殊症狀。不過,緊接著的顱腦磁共振檢查卻發現:李女士左側的大腦皮層中間,有一片急性的缺血病灶,病灶所在位置正好和語言功能相關。
更驚人的是,醫生仔細閱讀影像還發現,李女士左側的頸內動脈竟然不見了!這根頸內動脈是人體內最重要的血管之一,負責左側大腦半球的血液供應,與腦缺血的病灶部位正好對應。
李女士被診斷為「急性腦梗死」(俗稱「腦中風」)。左側頸內動脈的閉塞,導致了左側大腦的局部缺血壞死,影響了患者的語言功能。
腦中風肇事元兇 高度懷疑就是兩天前的頸部按摩
經過仔細詢問病史,李女士並沒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之類的慢性病,也從不抽煙喝酒,四十多歲的年紀也不算大,三高、煙酒、高齡這些引起腦中風的常見因素全都不存在。
挺健康的一個中年人,怎麼好好地就中風了呢?而且連一側頸內動脈都看不見了,難道這根血管天生就沒有嗎?李女士連忙找出了半年前體檢時的血管影像片子,醫生一看,片子顯示左側頸內動脈好好的,和正常人沒什麼兩樣,說明這根血管原本是有的,可是現在卻不見了。
醫生繼續追查和詢問,終於發現,李女士在發病前兩天,曾經去美容店做了頸部按摩。如果僅僅是對頸後部肌肉進行輕柔按摩,也許並不會導致嚴重的問題。可如果按摩不巧正好按在了頸部側面的大血管走行區域,力氣和手法又沒控制好的話,就很可能造成損傷。
「高度懷疑頸動脈夾層。患者需要及時進行血管造影和介入手術治療!」醫生介紹,所謂頸動脈夾層,是指因為外力作用,造成頸動脈管壁內膜撕裂,逐漸在血流的衝擊下造成管壁塌陷,最後導致血管堵塞的現象。在我國,曾有過多例因為頸部按摩不當、導致年輕人出現頸動脈夾層而腦中風的報道。李女士很可能也是同樣的情況。
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神經內科主任陳小武和李方明醫生經過討論,一致認為李女士需要儘早探明血管病因,及時接受血管內治療,讓閉塞的頸動脈重新開通,恢復血供。治療越延誤,頸內動脈閉塞所造成的缺血後果就會越嚴重,越有可能給患者帶來更大的風險和後果。
微創介入手術快速打通血管
經過術前評估,李女士被迅速送往影像科介入手術室。
醫生為她進行了右側大腿的局部麻醉,從那裡進行穿刺,置入導管。導管在X光的引導下,沿著大血管一路通行至頸動脈附近進行造影。造影發現,左側頸內動脈確實出現了局部的夾層——原本十分通暢的血流主幹道,竟然被塌陷的血管壁擠壓得只剩一條「涓涓細流」。
經過一系列的操作,李女士「消失了」的左側頸內動脈終於恢復了充足的血供,岌岌可危的大腦缺血得到了及時的挽救。李女士平安地從手術室回到了神經內科卒中病房,經過監護和藥物治療後,度過了腦中風長達一周以上的急性期,目前已經順利出院。而她已經受損的言語功能也已經得到了很大改善,並且將在後續的康復訓練中持續恢復。
關於頸部按摩,李方明醫生提醒市民,進行頸部按摩應該選擇正規機構,選擇熟悉頸部解剖和按摩風險的專業技師來操作。按摩時要避免用力過強的推拿和大幅轉頸,避開頸部血管走行區域。有嚴重頸椎病、頸部動脈粥樣硬化的人群則不宜進行頸部按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ZoQ2wB8g2yegNDhC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