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 Audio Epoch入門級屏蔽線聽感分享

2023-04-04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PW Audio Epoch入門級屏蔽線聽感分享

我已經很久沒有在入門級價位去推薦什麼「國際大廠」的線材型號,揚仕、Liquid、OE之類的牌子本身性價比都很硬,Eletech有智慧、萬隆後來也推出了三文魚系列,而這次PW帶來的一根搭載了自家標誌性屏蔽技術的銅線,經過試聽後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和大家來分享兩句。

比起去寫PW家的什麼FTS、1950S、包括新出的Meet Agains之類的,我倒是更喜歡在大品牌里選一些性價比高的東西去安利,畢竟我的態度從來都是不主動安利任何貴价線材。這條Epoch呢,關鍵詞就依然是純銅線+屏蔽技術,可以說非常符合PW家的調性了,但1680的售價對於很多發燒友來說,應該是最低成本的、接觸PW家核心技術和調音審美的一個門檻。

技術方面的東西我就不多說了,類同軸結構,即兩根同芯導體,導體與屏蔽層共用同一軸心,線材外皮為PVC,正極導體絕緣體為FEP。但不得不吐槽的一點是,線體總體還是偏硬的,雖然不容易纏在一起,但是如果你的收納盒本身內部厚度不夠的話,插頭的部分可能會頂著導致合不上。

聲音方面,我認為Epoch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聽感向】產物,你要說硬素質的話,它在信息量、聲音線條清晰度、密度等方面並不如什麼依雲、帝王鮭之類的型號,打造的是一個寬鬆的、泛HUFI向的底子,而且作為銅線來說,它具備非常罕有的聲音純凈度、背景十分的乾淨。它主打的一個增益方向主要是幾點,它具備圓潤飽滿的低頻、優秀的下潛深度,人聲的部分是蓬鬆的、結像偏豐滿的,聲場能夠往外再擴散一點、形成一個很自然的混響發散。

在耳塞的搭配方面,我試著搭配了一下剛剛到手的Softears Tremolo私模,眾所周知嘛,耙耳朵家在Turii定位以下的原線給的用料都比較普通,雖然是個正常音色,但換言之,Softears的塞子換線潛力都比較大。Tremolo本身是一個蠻【典型動圈】的聲音,全頻段都非常的寬鬆自然、富有空氣感,高頻的部分比Turii要顯得更加鮮活清透一些,原線下的聲場規模不算很大,人聲的部分是那種靠質感、而非靠染色的路子。總體而言,我認為Epoch和Tremolo的搭配並不算是【互補】、而是【增強】,它能夠讓Tremolo的中低頻多一份綿密感、尤其是人聲的部分增強了厚度和磁性,但因為橫向聲場的增益,即便是人聲更突出以後、總體的層次感也沒有被明顯劣化。

水泥佬的DM+是個蠻讓人頭疼的塞子(文中未配圖,忽略這個細節)——這玩意沒有原配線啊!不過,這廉價解決方案就來了嗎。之前我都是搭Kondo Celeste、萬隆銀鱈魚、宗等貴价線在聽,主要針對於OST、交響、New Age等偏氣勢類的曲目,如果你是個純流行黨的話,Epoch是個相對便宜的方案,它並沒有把DM+的極限密度給搭配出來(DM+雖然是動圈,但它的密度真的可以媲美一些多單元動鐵)、聲場的縱深也不夠充沛,但是在低頻打擊感、人聲的細膩度上已經不會距離萬元級的線材搭配有太大的距離,並且通過幾輪搭配下,我認為Epoch的人聲並不是偏潤滑的那種,而是偏磁性和顆粒感的。

除上述兩個塞子以外,還試了一下Kinera家新出的Nanna聯名版以及MA Eclipse,和Nanna的搭配主要和Tremolo的方向相似,都是起到一個素質小幅度增強、然後進一步增強人聲韻味的作用,尤其是在人聲氣息的延展度和磁性上更加清晰撩人,而Eclipse因為本身原線用料過於優秀了,並沒有在素質上起到顯著升級的作用,而是總體聽起來更加輕盈、削弱了一些低頻的肥厚感,人聲在女聲方面的表達更清爽了一些。

這個線,我認為不適合那些追求極致的線條感、大動態、和所謂「清晰度」的用戶們,比如依雲、帝王鮭這種就明顯更適合那種偏HUFI的塞子,但Epoch並不是局限於搭配偏數碼聲的、或者偏厚暗聲的耳機,它的適配性針對流行黨來說我認為非常高,人聲的部分足夠的鬆弛、細膩,在低頻和聲場方面有一定的小亮點。這個價位的東西,我認為是「得流行人聲者得天下」,過去我經常推薦的是ddHIFI家的海王、或者Liquid家的馬天尼,現在在2K內去選擇一款略帶厚聲染色、聲音素質高還略帶點抓耳討喜感的線材的話,PW的這根Epoch也是加入了首推清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989140da1145d0507ea1f7bed6e67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