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到火星只要半小時,這個大展就等你了

2022-03-18     漫成都

原標題:成都到火星只要半小時,這個大展就等你了

前不久,NASA稱,在「毅力號」火星探測器駐紮的傑澤羅隕石坑附近,一個古河三角洲的特定區域可能有外星生命的化石證據。他們指出,過去生命存在的重要有機化合物可能存在於那裡,等待被發現。

NASA「毅力號」拍攝的火星照片顯示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跡象區域,圖源視覺中國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人類未曾停下過向外探索太空的腳步,曾只存在於電影中的非科研太空旅行如今已指日可待。懷著各種各樣的目的,我們正在對地球家園以外的世界投去更多關切的目光。

向火星靠近,圖源視覺中國

如果不遠的未來里人類真的需要移居他鄉,那麼已知的科學經驗會告訴我們 ,那個「中籤率」最高的星球叫做——火星。

宇宙中那一顆紅色星球,圖源視覺中國

無論你是不是科幻迷、航天迷,2022年最應當學習和了解的太空知識一定是關於這顆瘋狂、浪漫卻又沉靜、深邃的紅色星球。

「火星不是屬於膽小鬼的地方。乾旱、多石、寒冷,而且顯然沒有生命,這顆紅色星球從不是熱情好客的。然而,極限運動的愛好者可以歡欣鼓舞,因為紅色星球甚至會挑戰我們中最頑強的靈魂。火星上有太陽系中最大的火山,最深的峽谷,以及瘋狂的天氣和溫度模式,火星是最終極的孤獨星球目的地。」

——NASA火星探索項目

火星,斯基亞帕雷利半球,圖源視覺中國

人類從地球上誕生之初就知道遙望頭頂遼闊的星空,對天空的好奇陪伴著地球孤兒成長至今,而說起人類最津津樂道的太陽系行星,火星一定是當仁不讓的那一顆。

天問一號祝融火星車與著陸器在火星上的合影

從古埃及人抬頭指向火星說出「THE RED ONE(紅色的那顆)」時,地球與火星之間的命運齒輪就開始轉動了,羅馬人以自己的戰神「Mars」為這顆血腥色彩的星球命名,寄託自己宏大的夢想,而中國古文則記載它為「熒惑」頗具浪漫色彩的兩個字背後卻懷著古人對天空中熒熒紅光的恐懼。

火星全景圖,圖源視覺中國

億萬年後,當人類終於踏上了太空征途,火星在我們的眼中開始逐漸從模糊變得具體……

1840年,德國天文學家發布了第一張完整的火星地圖。

1965年,「水手」4號探測器首次向地球傳回火星近景照片。

1975年,「維京」號探測器首次著陸火星表面。

1996年,NASA火星全球探勘者號環繞器開始了長達9年的火星環遊。

2021年,「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成功。

NASA火星探測車概念圖,圖源視覺中國

現在,我們對火星已經有了更清晰、準確的認知:火星上的奧林匹斯山是太陽系的最高峰,比珠穆朗瑪峰高近乎三倍;而火星上的水手峽谷也是太陽系最長最大的峽谷,地球上最大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在它面前只是小水溝;火星和地球之間的最小距離一直在變化,因為它們沒有完全的圓形軌道;火星這顆「生鏽」的星球有紅色的地表也有藍色的日落,最美的紅藍CP在這裡互相守候。

其實,火星真的很美……

火星峽谷,圖源視覺中國

火星地表環境,圖源視覺中國

火星風光大片,圖源視覺中國

NASA探測器拍攝火星地表環境,圖源視覺中國

眾所周知,現在的火星並沒有人類生存的條件,而世界各國對火星的探索和研究卻如火如荼。2022年的現在,火星上就有中國、美國和阿聯三國的探測器在進行著科考工作。

這顆孤獨的星球,目前仍是人類星際移民的最大目標。

「恢復好奇心是件好事。」哲學家如是說,「太空旅行又一次讓我們所有人重返童年。」

—— 雷·布拉德伯里《火星編年史》

人類對火星的幻想一定早於對它的科學探索,這顆在天空中發出微弱紅光的行星,承載著人類太多的科幻暢想,有太多的文學巨匠,寫下過火星和「火星人」的過去未來: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年再版的《火星編年史》

1898年,科幻鼻祖之一——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在其代表作《世界大戰》講述了火星人屠戮地球,試圖統治世界的故事。

1932年,作家老舍創作的科幻小說《貓城記》中,主人公因火星探險墜機,降落在一個貓人國。

1946年,科幻大師雷·布拉德伯里開始創作他的成名作之一——《火星編年史》,當中描繪了地球走向末日,人類占領火星的故事。

而大量的科幻影視作品,也從未冷落過它們的「繆斯」火星:

著名的硬科幻作品《火星任務》,邀請了NASA的科學顧問為影片的火星知識保駕護航;《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飾演被迫「留守」 火星的太空人,在荒土上種植土豆的畫面,直到現在還深入人心;美劇《火星時代》,同樣是硬科幻,還帶有紀錄片的風格,將人類殖民火星的歷程刻畫得過於真實。

電影《火星救援》劇照,太空人成功在火星上種植出土豆苗

美劇《火星時代》呈現的火星地表與真實的火星相差甚小

除此之外,還有一眾豆瓣高分的火星紀錄片更是真實地記錄了人類對火星道阻且長的探索過程。

國家地理紀錄片《火星探測器歷險》

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這顆紅色星球的探索與想像,這個寒冷、乾旱的沙漠世界曾經可能存在過水源和生命,也曾經和地球那麼相像。在航空新聞、科幻作品的描摹之外,我們還能如何了解火星?

下面這個大展一定不容錯過!

2035年,將是下一個火星大沖年,屆時太陽、地球和火星會排成一條直線,而火星將再次以最清晰的姿態出現在我們人類眼前。在那之前不妨先來「火星2035 沉浸式科學藝術展」重新「登陸」火星,在這裡傾聽、觀看紅色星球的故事。

之前在魔都已經掀起了10萬人次的觀展熱潮,又在北京收穫第二個10w+,如今這個口碑大展終於來到成都,即將開始它的西南首展,也算得上是成都開年首個全年齡向的藝術大展:

1200平米超大展區

情景密室《沖日之旅》

300平米水秀奇境

全國罕見高精度火星復原實體

巨型的火星機甲

100年後的人類火星基地

4月9日重磅登陸成都大悅城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大展都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點!

世紀狂想

百餘件見證人類工業革命

宇航時代的珍貴展品

Part 1. 火星往事

面對火星,千百年來東西方世界的人類有一個共同疑問:這顆紅色的行星,為什麼會逆行?它的逆行代表了什麼?

日心說的確立使人類弄清了火星逆行的秘密,望遠鏡的發明也促使著人類對這顆紅色行星展開新的探索和想像。

每個時代都有對火星不同的理解,火星的樣子從未停止改變。但真的是火星在變嗎?還是人類的觀念和儀器在變?當你得出「這是火星!」的結論時,不妨反問一下「這真的是火星嗎?」

Part 2. 《不存在的運河》展區

此展區陳列了當時科學家們隨著工具的改良而繪製的不同火星地圖,感受望遠鏡發明之後、探測器升空之前,席捲300年的火星樣貌狂想史。

通過望遠鏡,人們看到火星並不是完美的圓形,在其表面上有許多斑駁的影子。科學家們認為那些影子是火星上的運河,開始繪製地圖,「火星地圖學」在當時及其狂熱,並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

在兩側的展櫃內,陳列了百餘件見證了人類工業革命、宇航時代的珍貴展品,如1877的《科學美國人》,1912年所繪製的火星地景畫,和一大批誕生於狂想的文學作品正品。

Part 3.《紅色家園》展區

漫步於火星世界之上,縱覽100年後的人類火星基地。在科學指導下製作的微縮景觀模型,使用了投影、機電、模型、媒體的多維交互,嚴謹地暢想人類旅居火星時能看到的畫面。

Part 4.《征途》展區

在這裡可直觀領略飛機升空、火箭發射、衛星翱翔、探測器遠征等人類的火星征程。

長征2F火箭帶著人類的夢想,飛向遙遠的太空!

嵌入式展櫃陳列著百年間雜誌報刊、畫冊地圖,將人類的足跡刻錄,將逝去的英雄銘記。征途漫漫,天空的冒險也伴隨著重重困難。雖九死,猶未悔!

巨物裝置、聲光沉浸

Part 5. 沖日之夜,巨物凝視

曾經有那麼一個時代,火星上有「人」,成為了當時人類的共識,由此衍生出了首部火星題材的科幻巨著《世界之戰》(又名:大戰火星人)。

展覽締造的實景密室,以《世界之戰》為藍本,將科幻照進現實,火星機甲「三腳怪」已就位,等待與觀眾穿越回20世紀初那個火星大沖之日,感受絕倫的驚魂體驗。

聲光電的特效加滿後,仿佛置身於在火星三腳怪肆虐之下,與朋友和家人親身上演「火星逃脫」。

Part 6. 火星奇境,造夢不止

巨型精細寫實火星模型懸浮於300平米水平面上,水手谷、奧林匹斯山、火星極冠等地貌特徵由火星探測器測繪數據專業還原。

光影與水域,讓你拋棄智識,靜靜感受火星之美。

每隔一段時間會有一場名為「火星奇境」的燈光藝術秀,光影變換中,一場激盪的大秀在這片水境中展開。

Part 7. 迷失星海,追夢不停

精選銀河系最美星雲,程序實時驗算、即時變化,每一刻,觀眾所見的都是不可複製、不可追溯的星雲景色。

騎上單車,即刻出發,一起去探索天有多高,前往宇宙邊緣。

展覽場館:成都大悅城3F展廳(成都市武侯區大悅路518號)

展覽日期:2022年4月9日-2022年10月30日 10:00-22:00

早鳥票購票通道現已開啟,4月8日前可購買,展期通用。

——漫成都.活動——

文字|梅時玉

編輯 | Penny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視覺中國

監製丨王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0364d000990e898370679d5d51e5d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