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這屆中年人的暫停鍵

2023-09-28     漫成都

原標題:中秋,是這屆中年人的暫停鍵

當月亮由缺慢慢轉圓、桂花香撲面而來、每天憧憬即將來臨的假期時,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也就到了。

中秋節的歷史不算太長,僅有一千餘年,而月餅普及更是只有幾百年的歷史。在中秋節尚未正式成形之前,早已有一樣東西陪著中國人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寄託著無限的感慨、懷想和情緒,也因此產生無數不朽詩篇、名章雋句。

是的,就是那一縷酒香。

1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其中有「中秋獻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記載。但此時的中秋,僅僅是單純的月令,還遠不是如今人人嚮往的傳統節日。古時把四季的每個季節都分為「孟、仲、季」三階段,秋季中間的那個月即「仲秋」,也即如今的八月中秋。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已出現對月飲酒的習俗,比如端午的先驅屈原,在《九歌》中便寫道:

「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秋月時節,桌上的蕙草墊著香氣四溢的祭肉佳肴,斟上微甜馥郁的桂花酒,無疑是人間至樂的優遊時節。雖無節日之名,卻有節日之實。

圖片:TAO

漢代的《西京雜記》記載,皇帝每年八月在宗廟祭祀都會飲用「酎」這種酒。這種酒釀造工藝複雜,須在發酵過程中不斷添加原料,正月開始釀、到八月才能釀成。因為尤其醇厚、飲之留芳,所以又稱為「醇酎」。

唐代,中秋開始真正成為節日。《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會在中秋之夜,於連昌宮中熄滅燈燭、對月而飲,時稱「月飲」。但真正對月成章、流傳千古的,當然還是詩仙李白的《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唐時的中秋,已明確指的是八月十五這一天。被貶官的韓愈,沒有等來復位回京的消息,於是賦詩一首《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

韓愈以酒澆胸中塊壘。萬丈雄心壯志,都在中秋月圓之夜,化作杯中物。

圖片:劉偉

2

如果說唐朝時對月飲酒只是皇帝權貴或文人墨客的雅興,那等到了宋朝,賞月與飲酒就成了歡慶中秋的標配。宋太宗將每年的八月十五正式定為「中秋節」,至此中秋佳節成為全中國人的歡樂時光。

也是在宋朝,誕生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膾炙人口的中秋名篇。1076年丙辰中秋,蘇軾在山東密州寫下《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韓愈是感慨時命,蘇軾則是想念久未謀面的弟弟蘇轍。月圓之夜萬家團圓之時,兄弟卻天各一方,不得相見僅可懷念。常人的思親之情,被天才的蘇東坡以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道盡。

圖片:Anyu

密州的中秋,酒與月安靜得略帶些傷懷;但首都汴梁的中秋,月下的豪飲卻通宵達旦。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

「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彩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絲篁鼎沸。」

汴梁的酒肆新酒上市,各種打扮裝飾、酒旗招展,顧客爭相購酒,到中午十二點多一點多就什麼酒也買不到了。入夜之後,權貴們在自家的豪華府邸中賞月,平民則上酒樓賞月,通宵達旦暢飲。

圖片:視覺中國

雖然金人打來、汴梁失陷、朝廷南遷臨安,但杭州比之汴梁,中秋夜的繁華實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吳自牧的《夢粱錄》、周密的《武林舊事》等南宋人筆記中,王孫公子會「臨軒玩月」「酌酒高歌」,普通百姓則會「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即便囊中羞澀的走卒貧民,也會掏出最後一文錢買上一壺濁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

南宋時的中秋還未出現月餅,而酒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佳節愛物。在才思泉涌的文豪筆下,中秋之月與中秋之酒,實是難以割離。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蘇軾《念奴嬌·中秋》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棄疾《一剪梅·中秋無月》

「中秋佳月最端圓。老痴頑,見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應慳。」——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凈。」——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

中秋對月若無酒,便無趣;若無趣,也就很難想像流傳今日的這許多名句從何而來。即便明代月餅開始興起,也搶不走酒在中秋月下的芳澤榮光。

3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如今月亮依然還是照過李白蘇軾的月亮,人間卻早已星移斗轉滄海桑田。濁酒經過蒸餾,變成了更純的白酒;一代一代也從少年邁向中年,酒味從初嘗時的辛辣變成了熟習後的香醇。

意氣風發年輕氣盛已成過往,中年人的肩上有責任凝聚而成的擔當。身體上的日漸蒼老、職場上的如履薄冰、生活中的一地雞毛、情感上的波瀾不興,都是平常生活中的常態。少年不知愁滋味,但久經人世的中年人,需要一個情緒的出口。

中秋節假期對於不同的年齡群體,有著不同的意義:學生盼望著遠離學校和作業,年輕人盼望著旅途和遠方,老年人盼望著闔家團圓的天倫之樂,中年人盼望的則是暫時卸下肩頭重擔的時間間隙。即便不像詩人那樣出口成章,但他們沉默的內心世界仍然波濤洶湧;在壓力巨大的當今社會,他們需要一個放鬆的契機、一次難得的暫停。

圖片:視覺中國

而既屬於物質,但同時又融於人們精神生活中的白酒,無疑能讓人沉下心來細細品嘗百味人生,釋放心中情緒。成都人桌上無時或缺的那一杯全興,中秋月圓之夜,也便如此靜靜陪伴無數需要身心撫慰的中年人。

把酒對月,不為應酬而飲,只為自己而醉。逸興橫飛的際遇或許可遇不可求,但終能敬一杯過往的自己。

生命是沒有終點的奮鬥。花好月圓之夜斟滿杯中酒,一切冗雜都可以拋開。忘卻當下的煩惱,明天起步時才能更輕快。

中秋與杯中酒,人生與眼前路,從來不可分。

——漫成都.生活——

文字|馬利

編輯 | Penny

圖片|Anyu、劉偉、TAO、視覺中國

主編/出品丨王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d437d24fa2b4252158f24fc72c2ff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