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數字人直播帶貨,明辨「真」「假」撥霧看花

2024-06-28     人民網

人工智慧近年來正處於發展「風口」,牽動了千行百業的關注。今年「6·18」大促,不少平台也乘著人工智慧熱點的東風,嘗試推出數字人主播。

數字人虛擬主播以低投入、高產出、續航久的直播模式,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效率,未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數字人直播帶貨可能會越來越普遍,也是大勢所趨。針對這種新的直播形式,消費者會如何看待,數字人主播又將給行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數字人主播能否成為真人主播的「平替」?真人直播帶貨,主打的是主播個人能力和魅力,通過在直播中的自身表現和互動交流,讓消費者對主播產生認同和喜愛,成為其「粉絲」,進而認可主播所推薦的商品,下單買貨。這種喜愛具有個人特質,是基於消費者對主播個人的認可,具有較強的主觀意願。即便是同樣一套話術流程,不同主播使用的效果也可能大相逕庭。可以說,主播的個性化表現和互動反饋,與直播帶貨的效果有直接關係。數字人主播雖然可以實現全天候直播,不再受時間段限制,可以即開即看,但當消費者明確知道眼前的主播是一個沒有感情、不知疲倦的「機器」,喜愛和共情等針對真人直播的個人情感恐怕難以保持。

數字人主播帶給客戶的體驗還需進一步改進。數字人主播畢竟是由技術合成而來,雖然可以不眠不休,但在相關技術還處在不斷完善疊代的階段,其表現難免存在不足。在初步接觸感覺新鮮有趣之餘,有的消費者覺得數字人主播帶貨「不夠流暢,沒有感覺」,也有的消費者抱怨其機械式回復「無法忍受」,缺乏靈活和智慧。有的網店店主表示,數字人主播和真人主播差距還是比較大,效果、轉化率不盡如人意,後台投訴增多,在回答消費者問題時存在驢唇不對馬嘴的情況,道歉套用AI模板,無法為用戶提供滿意的解決方案等等。相對於真人主播交流中內容和技巧應用上的複雜內涵,數字人主播的相關技術支持還不夠完善,需要持續地進行升級和積累。

數字人主播上崗,需防有人乘機「渾水摸魚」。不同於真人主播在直播過程中對應的是具體的自然人,數字人主播只是一個數字形象,雖然背後也有相應團隊支持,但主播的核心作用遠不如真人主播。因此,對維護主播形象,提升用戶體驗的工作也會有變化。據媒體報道,目前數字人主播同樣有人設定位,如「單親媽媽」「美妝達人」等,以此來吸引特定的人群,但隨著數字人主播增加,此類操作難免造成形象內容趨向雷同。另外,個別商家存在利用數字人主播套用他人形象,侵犯了其他真人主播的合法權利,也涉嫌欺騙消費者。有真人主播反映,一些數字人主播和其「共用一張臉」,只是名字各有不同,而這些視頻均是由AI生成的,並非其本人。

雖然數字人主播是虛擬生成,但是如果在其經營過程中發生了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相關人員同樣會被追究責任。將於今年7月1日起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對直播帶貨等熱點問題作出規定,直播帶貨必須說清楚「誰在帶貨」「帶誰的貨」,這也是營銷的前提和底線。釐清數字人直播帶貨的責任,依法規範數字人直播帶貨,既有利於數字人直播行業發展,也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相對於近年來興起的直播帶貨,數字人直播是一個更新的業態,不僅能夠催生出更多新業務,也有可能產生新的問題。有關部門需要根據行業發展情況,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相關行業平台也應加強自律和相關規範,保護消費者和其他相關方的合法權益。

(責編:莊紅韜、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1173e91192db67238724d727b9ed4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