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費的天使 | 心理諮詢

2019-12-04     心之愛心理諮詢

在獻出「愛心」前,

問問自己是你的需要還是對方的需要

文 | 心之愛/陳珂含

(本訂閱號第415篇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寫下這些文字時,感覺心裡沉甸甸的。


這篇文章不是在針對什麼人,只是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第一線的心理諮詢師想如實地表達出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以及對於「助人」的反思,更是表達對海靈格這位智慧老人的尊重和對那位「天使」的深深感謝。


在剛剛結束的海靈格杭州工作坊會員活動時,一對夫婦帶著他們患自閉症的女兒向海靈格夫婦提問,如何讓女兒好起來?


索菲讓父親對女兒說:我尊重你的選擇,尊重你如你所是。


父親拿著話筒看著台上的索菲說了兩遍,索菲讓母親也同樣這樣做,母親接過話筒眼睛仍然看著台上的索菲。

母親的聲音讓我忍不住轉過頭去仔細地觀察:她的聲音像來自於一個七八歲的女孩,纖細無力,眼神迷茫而無助,她一遍遍對著台上重複著那些話。


迷惑的表情使人忍不住懷疑:她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她在說給誰聽?


在父母說那些話的時候,場上的攝影機一直對著這個家庭,從畫面中看到女兒一直低著頭,從始至終。


當父親將女兒的頭強行抬起來時,女兒的嘴緊緊地抿著,眼睛緊閉著,可以看到她臉上的憤怒和無奈。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這個家庭吸引住了,畢竟帶著「重病」的孩子出現在這樣的公眾場景中的家庭還是很少的,如果這個孩子在這裡被「治癒」,那將會鼓舞所有在場的人。

女孩兒一直低著頭,索菲建議給她改個名字,叫「陽光」或「奇蹟」,話音剛落,場上突然爆發出一陣歡呼和掌聲,我突然意識到「奇蹟」是所有人想要的結果。


大螢幕上女孩兒的頭更低了,父母抓住她的手讓她和大家一起拍,我凝視著女孩,內心裡有一種隱隱的憤怒:她需要這些掌聲和歡呼聲嗎?究竟是誰需要?


掌聲停止時,索菲對那對夫妻說:「放開那個孩子吧,你們這樣做只是在滋養你們自己,當你們這樣做時,便拿走了這個孩子僅有的生活下去的希望。」


這一刻,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氣……


第二天上午,那對父母被選上台做排列,驚心動魄。當母親在台上被代表「女兒」的學員從「死亡」中拖出,母親將台上「女兒」的手一次次甩開,閉著眼睛躺在地板上嚎啕大哭,她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肯睜開眼睛面對眼前的一切。

索菲對母親說:你才是真正的自閉症,你從女兒身上索取的夠多了,需要治療的是你。


不知什麼時候,坐在台下一直低著頭的女孩兒抬起了頭,索菲及時打斷了剛要響起的歡呼,直到結束,她一直望著台上。


坐在台下,淚水一直在流,從眼睛流進了心裡。



聽說那天會員活動結束後,一些「有愛心」的治療師留下來為女孩做「治療」,有人在朋友圈裡將自己給女孩做「治療」的照片貼出來「祝福」女孩。


我很難想像那個女孩是怎樣面對那些「愛心」的,在她寧靜的世界裡突然闖入這麼多陌生人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誰在療愈誰?


或許在我們準備獻出「愛心」時,可以停下來問問自己:這是TA需要的嗎?這是我的還是TA的需要?

我想,這個女孩是上帝送給所有在場的人的一份禮物,她帶來了希望,她滋養了我們每一個人,她是一個天使。


(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機構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VR54m4BMH2_cNUgAS2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