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唱著「Some day my prince will come」的白雪公主,到無需王子也能抵達自我的Elsa,迪士尼公主已在世界舞台上活躍八十餘年。
花木蘭,是其中唯一的中國公主。
電影《花木蘭》主題曲《Loyal Brave True》
3月10日,真人版《花木蘭》舉行全球首映。1998年唱響《Reflection》的Christina Aguilera,再次演唱了《花木蘭》全新主題曲《Loyal Brave True》。
跨越22年,「自我覺醒」與「自我實現」仍是主題曲堅持傳達的概念。
預告片中,花木蘭父母為花木蘭擇婿婚配,媒人教育花木蘭女德:一位好妻子需要有四種品質——「嫻靜,沉著,淑雅,守禮」。孝順的女兒、優秀的妻子、賢慧的母親,花木蘭身上被封建父權社會強加著難以擺脫的性別身份。
父親告訴花木蘭:「這對我們家族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她對著鏡頭留下一句:「我會為家族帶來榮耀」。
電影《花木蘭》
替父從軍,不止於孝。
22年前動畫版中花木蘭對鏡自省的一幕已成經典,她思考自己決定替父從軍的動機: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父親,我這麼做也許只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每當我看到鏡子,就覺得對得起我自己」。花木蘭終於從自我認知的困惑中解脫出來。
後面的故事我們再熟悉不過: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經受了種種考驗。利用自我內在的力量,接納自己真正的潛能,經歷了一場一場史詩般的旅程——女孩成為戰士,戰士成為領袖,最終領袖成為了英雄。
她兌現了諾言,用她自己的方式為家族帶來了榮耀。
這是一部關於成長和覺醒的電影,花木蘭突破女性身份的桎梏,勇敢投身於時代的宏大命題之中。
電影《花木蘭》
而關於女性的覺醒,無數文學作品中的情節都在現實世界真實上演著。
去年12月18日,日本備受關注的性侵案正式判決——伊藤詩織勝訴,前後歷經4年的案件,終於有了結果。
2015年,伊藤詩織就工作簽證問題與當時TBS電視台華盛頓分局長、首相晉三傳記作者山口敬之相約進餐會談,卻遭對方性侵。之後的一年,面對媒體、社會、司法的重重壁壘,伊藤詩織不斷訴諸法律。
「在日本,女性公開承認遭受性侵不可想像,我並非勇敢,只是別無選擇。」
——伊藤詩織
BBC紀錄片《日本之恥》-伊藤詩織
在亞洲文化中,女性接受的教育更容易讓她們將一些道德層面的東西放在前置位,例如公開被侵犯的羞恥感優先於受侵犯本身。伊藤詩織是日本首位公開長相和姓名控訴性侵的女性,從迷茫無助,到勇敢發聲,以堅韌之姿打破了日本隊與性侵話題的沉默。
2017年6月,110年不曾改動的日本刑法中有關強姦罪的部分也被修訂:更改了兩項罪名,男性受到的性侵害也被承認,並增加起刑點。在此之前,日本強姦罪的起刑點比盜竊罪還要低。
同年,支持性犯罪受害者全國性的基金會成立。
伊藤詩織把自己的真實經歷寫進了《黑箱》一書,這是女性的力量,也是女性意識的覺醒。這番覺醒的力量足以撥動社會的命脈。
BBC紀錄片《日本之恥》-伊藤詩織
3月初聯合國婦女署發布題為《北京之後的25年,回顧婦女權益》的報告顯示:近20%的婦女在一年內遭受過伴侶施暴;全球目前約有1.9億婦女希望能夠避孕卻無法獲取計生用品。
聯合國婦女署發布的另一份名為《2019-2020年世界婦女進展:變動世界中的家庭》的報告則顯示:絕大多數單親家庭(占家庭總數的8%)都是由女性主導的,她們經常要努力在帶薪工作、育兒和無薪家務之間取得平衡;有約30億婦女和女童生活在對「婚內強姦」不會明確定罪的國家;在五分之一的國家,其女童無法享受與男童相同的繼承權;有19個國家,法律規定婦女要服從她們的丈夫;在發展中國家,約有三分之一的已婚婦女表示,她們對自己的醫療保健幾乎沒有或完全沒有發言權......
女性的自我犧牲與自我實現,不僅是歷史和公共敘事對女性的埋沒,更是在家庭的親密關係中,每個人對女性的忽視。
作家瑪莎·巴塔莉婭在《我的隱藏人生》講述了上世紀三十四年代的巴西,尤莉迪絲和吉達這對姐妹面對社會傳統的桎梏,仍一生追尋自我的故事。
如同馬丁.路德.金在美國民權運動時所說:「我們一定要挺直腰杆,為自由而戰。沒有人可以騎著你,除非你自己彎下腰」。惟有女性自身才能成為克服內在性的主體,主動謀求自身解放則尤為重要。
於尤莉迪絲而言,婚姻只是特定階段的任務,尤莉迪絲真正嚮往的是環遊世界,吹奏豎笛;進工程系深造,天天和數字打交道;把父母的果蔬店改造成雜貨店,再努力做到特許經銷商,最後擴張為大型集團企業……
婚後的尤莉迪絲通過烹飪、創作、做衣服找回對生活的熱情,在照顧家庭的妻子與母親這兩個身份之前,她找回了重要的——尤莉迪絲自己。
小說改編電影《看不見的女人》
3.8婦女節當天,中國格鬥運動員張偉麗成功衛冕UFC女子草量級冠軍,隨後被不少網友提名為最適合演花木蘭的女性。
花木蘭征服了以男性為主導的戰場,張偉麗在八角籠中央釋放女性力量。追求個性解放,實現自我價值,是張偉麗與花木蘭跨越千年的相似性。
張偉麗12歲進入武術學院學武,拿到全省散打冠軍卻因傷退役。退役後的她,做過酒店前台、幼師等多種工作,因格鬥夢想又重回擂台。
這樣的人生軌跡與傳統觀念中對女孩「理想人生」的期待相差甚遠,但張偉麗認為:女性不應該被定義。
我覺得女性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且我覺得女性不能被定義為是什麼樣。假如說女性就應該溫柔,就應該相夫教子,到一定年齡就應該結婚生子,就應該怎麼樣,就像我現在做的職業一樣,也可以在這種男性林立的拳台裡面去做很好,而且也得到了大家認可。所以我覺得女性不應該被定義,就是她可以有很多面,她可以是溫柔。
——張偉麗
女性能夠綻放在任何領域,如果你願意繼續戰鬥;女性的力量足以打碎每一塊天花板,如果你願意繼續戰鬥。
張偉麗成功衛冕UFC冠軍
花木蘭的故事自北魏時期傳誦至今,延續千年依然熠熠閃光。影視文學作品通過自由、獨立、勇於抗爭的個體形象,鼓勵更廣泛的女性群體尋找自我、勇敢生活。
今天我們談論女性覺醒的力量,仍然是希望以此帶給你力量:「若你感到絕望,請記住此間的洪流。」
正如去年夏天Nike為美國女足推出的短片《Never Stop Winning》所言:「我們將繼續戰鬥,不僅要創造歷史,而且要永遠改變它,This team wins ,Everyone wins。」
來源:公眾號「言幾又文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f3XLnEBfwtFQPkdYW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