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守護」,小作者們如是說

2020-07-16     人民文學出版社

原標題:關於「守護」,小作者們如是說

「愛不孤讀——青少年文學素養提升計劃」主題徵文活動由中華文學基金會與平安公益基金會共同推出,倡導開放、多元、豐富的藝術探索,鼓勵青少年講述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對生活的感悟、對未來的暢想,支持小作者進行多種文學形式和風格的嘗試,展現新時代青少年的文學素養和創作活力。

截止目前,以「守護」為主題的第一期徵文已收稿件150餘篇,所遴選的優秀稿件在中國作家網「愛不孤讀」徵文專欄中展示,部分優秀作品同時在《文藝報》和《少年文藝》雜誌相關專欄發表。

本次有四篇作品發表於《文藝報》,分別為《夏夜(外四首)》《種子》《 故夢》《特殊的回家路》。小作者們用雖略顯稚嫩但活潑生動的筆觸書寫心中的希望與明天。我們在此作集中展示,以饗讀者。

夏 夜(外四首)

文 | 陳玉蕾

江西省新余市暨陽學校五年級7班

夏夜是美麗的

蟲兒都在柔柔地拉著小提琴

靜靜的風

搖曳著月影

花兒

不論你在白晝多絢麗

現在都黯然失色了

嫦娥的身影往外探著

星星們都睡了

織女不忘為他們鍍了一層銀邊

若是個雨夜

雨的呢喃就在耳畔飄飛

泥土的呼吸也沉重了

吞咽聲不絕於口

蟋蟀在洞房邊

等待新娘的到來

美妙的琴音

我撥動著琴弦,

聲音從指間淙淙流淌。

一朵朵美麗的花兒,

在空氣中迴蕩,綻放。

像花中飛舞的蝴蝶,

曼妙而歡暢。

又被污染的小河,

低聲傾訴,那麼憂傷。

她肚子裡有好多動聽的故事,

月光下鮮花盛開的春江,

夜雨灑滿了瀟湘。

落在平沙上的大雁啊,

飛起來吧,

那最美妙的聲音,

琴弦在撥動著

你聽,她為你歌唱。

真靜啊,又好像並不是那麼靜,

只有月亮陶醉地看著遠方。

星星不停地打哈欠,

路燈閃著微弱的光。

嘆息中,萬家燈火慢慢都熄滅了,

夜,那麼黑,那麼長。

一陣微風拂來

白楊的影子無聲地搖晃。

此起彼伏的鼾聲,

你為何那麼纏綿悠長?

你是否在低聲呼喚,

「快拉開夜的帷幕,

迎接跳躍的第一縷天光!」

鼓聲

咚!咚!咚!

是誰在叫喚,

和著銅鑼的吶喊?

也許是在歌唱,

也許是在讚嘆。

也許是鼓勵我前行,

讓我堅強自信,奮勇向前。

也許是謳歌道德,

也許是讚頌美好的今天。

咚!咚!咚!

鼓聲還在跳躍,

聲音並不遙遠,

不用怕,激情的旋律永駐我心間。

看!那小船兒

烈日炎炎的水邊,

我為螺螄姑娘做了樹葉船。

清水倒映著藍天,

小魚舞動著漪瀾。

小鳥和知了唱起了歌,

船漂走了,慢慢消失在我眼前。

我的心也跟著蕩漾。

哦,再見了,美麗的螺螄姑娘,

哦,再見了,碧玉般的小船。

看!小船,它漂啊漂啊,

越漂越遠……

種 子

文 | 張穎

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國語學校708班

我不禁停下了腳步。路邊的花兒開得茂盛,一朵朵,一簇簇,是那麼的耀眼。父親也愛這種我說不上名字的花。

記得有一天,我尋見過它的種子,與別的種子沒什麼兩樣,可能是受父親的影響,我就連它的種子也很喜歡。心中突然萌發一個夢想,希望能夠把這幾粒種子種成花。由於小花園的位置不大,且大多數地方是父親的,我只把幾顆種子埋在小花園沒有陽光的角落,剩下的花種則被我扔在了抽屜里。

我每天都去看那幾粒小小的種子,看看有沒有發芽,看看有沒有被人動過的痕跡。一沒事幹,就守看它,偶爾有人經過,問我一句:「小不點,在這兒幹什麼呢?」抬起頭看看,若不認識,便不再理會。若是認識,便用那稚嫩的聲音回一句:「我呀!不告訴你!」吐吐舌頭,跑開了。我不願讓別人知道我在守護著種子。

在這日復一日中,我慢慢長大,學習任務重,並且我失去了新鮮感,就不再每天去看那種子了。

不知我在路邊駐足了多久,天空已經慢慢泛紅,火燒雲出現了。我疾步走回家去。

打開抽屜,花種已經壞掉了。它們沒有辦法發芽了。我扔掉了這些花種。走進那幾年前就不再進去過的小花園,再一次去看那個角落,失去了我守護的種子,不知何時已不見了。我感到我似乎是一個劊子手,我放縱壞人拿走了我的花種,還埋沒了抽屜里花種最燦爛的花季,它們在黑暗中錯過了花季。

花兒沒能發芽,沒能綻放,每當我再次走到那個角落,心中總會有一股淡淡的憂傷。幼時的夙願,一個個消逝在我的記憶深處。我不知這世上有多少這樣的夢想被淡忘。

隨著慢慢長大,幼時的夢想似乎顯得那麼的幼稚,那麼的可笑,但就是那幼稚、可笑的夢想,我也沒能實現。只有一個夢想在我的心中萌發著小小的芽兒:長大後做一名教師。這是我一生的夢,這是我一直守護著的夢想。我想,以後不管在什麼時候,我都會守護著它。現在,我已經是一名初中生了,此時的夢想是考上師大附中。如果我能考上,那麼無疑離我的夢想就更近了一步。

我又買了一些花種,把它埋在了那個角落。

故 夢

文 | 郭吉寧

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實驗中學九年二班

「明天我就回老家。」外婆顫顫巍巍地放下了電話,嘴角癟了癟,像泄了氣的皮球。

母親放下手中的活,問道:「媽,待得好好的,怎麼突然想回老家了呢?」

幾年前,外婆生了場重病,病癒後,母親便把她接到城裡照料。故鄉那老房子也就一直空著,似乎被人遺忘很久。聽外婆這堅定的語氣,看來真要走這麼一遭了,我心想。

她深深地嘆了口氣,眼神空洞且迷茫。「我剛才接到你表姑的電話,說老屋年久失修,空著也是空著,不如借給她種點菜什麼的……我想回去看看!」我雖不解卻也沒說什麼,人老了,常聽人說順著她們的意見就是最大的孝順。

說起來,我也曾在那不足20平米的老屋的小院裡度過我無憂無慮的童年光景,長大後搬到城裡過上了舒適便利的生活,對老屋似乎只是揮揮手,並無太多留戀。

第二天,我陪著外婆回了故鄉。推開吱吱作響、仿佛下一秒就要被風吹倒的大門,眼前雜草叢生,一片荒蕪,與腦中所憶截然不同。院子裡唯一的一棵桂花樹經歷了風吹雨淋,因為沒有了外婆精心的照顧,挺拔的身板彎了下來,它頑強地堅持到今日,大抵是在等著它的主人歸來吧。

老屋站在風中,似垂垂老矣的老人,終於等到貪戀外面繁華、不肯歸家的孩子。

我突然有些心酸。

外婆緘默許久,一路上眉梢都帶著的笑意漸漸沒入層層皺紋,她深深嘆了口氣,說:「丫頭,幫外婆修修它吧!」

我在被蟲蟻蠶食的破破爛爛的倉房中找到一把布滿紅銹的鋤頭,拿著它在外面除草。外婆在角落裡尋了柄掃帚,熟練地打掃屋裡的灰塵,動作利落乾脆,絲毫不像年過七旬的老人。每幹完一點活,就停下休息一會兒。

我們忙活了一天,才完成這項大工程。「洗」乾淨後的老屋恢復成它該有的模樣。外婆看著這一切,額頭上飽經風霜的皺紋似乎在這一瞬間全都舒展開來,蒼老的容顏煥發出久違的光亮,一雙眼睛眯成彎彎的月牙,露出一絲欣慰,像小孩子得到了好吃的糖果一樣。

她興奮地拉著我到處看,用木頭樁做成的書桌,有樑上掛著的小鞦韆,有我畫在牆上的小太陽塗鴉……怕我不記得了,便給我講它們的故事、講我小時候的事,思緒隨著她繪聲繪色的演講,回到了童年的夢,回到了那片土地、那座老房子。

記憶的梗上,那兩三朵娉婷的花,大概就是童年在故鄉度過的時光吧。

即使木樁書桌已經倒了,小鞦韆已經散架了,塗鴉已經被歲月抹去了,只剩下淡淡的痕跡。老屋也有太多美好的回憶,烙印在我心裡,永不磨滅。

故鄉的夜晚是靜謐的。月亮掉入了煙囪,霧紫色的鄉村在洶湧麥浪中微微傾斜,外婆像從前一樣,獨自一人坐在桂花樹下的藤椅上,目光悠長,眉頭緊緊地擠在一起,仿佛坐落在溝壑縱橫的田野上高聳的小山。

我不明白,為什麼老屋都修好了,外婆的臉上還是愁雲慘澹呢?

似是看出我心中所想,她幽幽地開口解釋道:「其實這幾天我一直在做一個夢,夢見你小時候在老屋裡嬉鬧玩耍、天真爛漫的樣子。你現在還小,我是怕啊,怕等你長大後明白了故土對一個人的意義時,想回來找找童年的回憶,卻成了一場空。」

我突然理解她了。

外婆在老屋住了幾十年,周圍是堪比親人的鄉里鄉親,吃的是自己辛勤勞作的蔬菜瓜果,不遠處便是陪了她半輩子的田野。這片故土生長著她的根,寄託著她難以排遣的憂緒與鄉愁。無論何時、何地,故鄉都是她最溫暖的驕傲。

為什麼老人總是比年輕人更念舊呢?因為閱歷不夠,少年意氣風發,我們在滾滾紅塵中拼盡全力去尋找人生的價值,卻被外面的大千世界所迷惑,弄丟了真正美好的東西。

和外婆相比,我們都是不合格的遊子。我想為自己之前對故鄉、對老屋的冷漠而道歉,並慶幸因為一個老人執著的堅持,我沒有弄丟那幾朵最漂亮的花。

走之前,外婆把老屋託付給相交甚篤的老鄉,麻煩他不時照看。我與她約定,每隔一段時間就回來看看,不讓老屋孤單。

原來,故鄉與異鄉,有時候近到一場薄夢的距離,如果可以,我會盡全力去守護那個絢麗多彩的故夢。

特殊的回家路

文 | 鄒子琪

上海市民辦童園實驗小學四年級3班

今年春節,由於新冠病毒的肆虐,人們禁足家中,即便出門也是戴上口罩。整個春節倍感冷清,開學的日子也遙遙無期。我已經在外婆家待了20多天,最近新聞里說各個城市的入城要求越來越嚴格,媽媽決定馬上啟程從大連回上海。

外婆家附近的每個村口都設有值班點, 村民自覺當起志願者,加入到防控隊伍中,24小時輪班輪崗,對外來人員進行勸返。我們剛走到村口就被攔下了,測量體溫並做了登記,最後告知我們,如果離開這裡近期就不能再回來了,同意並簽字後才放行。駛出村子後,爸爸駕車輾轉了40多公里才找到一個沒有被封閉的高速公路入口。公路上空蕩蕩的,偶爾有幾輛私家車和貼著「武漢加油」橫幅的物資運輸車與我們擦肩而過。大約行了300公里後,爸爸要到服務區加油,遠遠看見警察示意我們停車,爸爸打開車窗,兩名穿著白大褂的防疫人員手持體溫槍,動作麻利地測量了爸媽的體溫。我慢慢地打開車窗問道:「醫生,我剛睡醒,頭上還冒著熱汗,萬一量出來溫度高,會不會被隔離起來,回不了家?」工作人員笑著說:「小朋友,別害怕,我先給你量一下。如果溫度高了,就等汗消了再量一次好不好?」我點了點頭,隨著「嗶」的一聲後,工作人員說:「36.5℃,非常正常。」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下來了。

接著,警察要求打開後備箱接受檢查,還要拿著全家的身份證去做登記。我和媽媽一起去洗手間,剛一下車就看見遠處有兩個身影,背著噴壺在消毒作業,他們也可稱為防控安全路上的無名英雄。消毒工作在戶外,非常消耗體力,但是他們一絲不苟地重複著相同的噴洒動作,就連每個車道、每個角落都不放過……地點或許不同,然而路上我們做過的和看到的一切事情都不斷地重複著,我們接受著多次同樣的檢查,他們則一絲不苟地做著同樣的事情。

在這條特殊的回家路上,我看到了無數的英雄,他們衝鋒在前,勇敢地與病毒鬥爭拼搏,無私地奉獻擔當。我看到更多的是國家對人民生命的守護和抗擊疫情嚴防死守的措施,我為出生、成長在這樣偉大的國家而感到慶幸,為我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微信編輯 | 鄧潔舲 劉鵬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xlrYXMBnkjnB-0zRnB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