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聞||在香港學口譯,是怎樣一種體驗?

2019-06-01     翻譯教學與研究

每年都有很多學生會到香港讀研,而這其中選讀翻譯專業的更是不少。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香港讀口譯專業的一些體會,希望對想深造的同學有所幫助。

作者:謝文璐我報讀的是香港理工的口譯碩士專業,主攻漢英英漢翻譯及傳譯,輔修了商務,法律及傳媒翻譯。這個專業在09年並不是很多人知道,雖然班裡幾乎全是內地的學生,學生水平卻落差很大。

但是此專業排名在香港仍舊第一,就算是現在,也把中文,城市,港大,嶺南的翻譯專業甩出一大截,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

1.先進的授課系統。 學校真捨得花錢,教室里每個學生配有一部電腦,裝有播音及錄音系統,模擬會議系統。音質極好,很多同學下課不願意離開,一遍一遍的聽著發言人的演講,聽著自己令人作嘔的聲音。老實講,比新東方的設備高級很多。

2.強大的師資。

09年前,這個專業我認為只有兩個人在撐場,一個是這個program的leader,歐盟口譯司的會員,具體是誰請google;這位leader很古怪很可愛,上課時你覺得他什麼都沒有教給你,但之後你再回味,你會覺得他不知不覺的改變了你很多,是個讓人捉摸不透的奇人。

另一個是翻譯理論家,朱志喻 先生,翻譯界的元老級人物,具體履歷也請google。朱老先生的翻譯理論課從來都爆滿,很多其他文學專業的人也來旁聽。和藹的老頭兒渾身散發著古韻,腦筋里充斥著批判,敢想敢說,這也是香港學術圈薰陶使然。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個人。我09年入學後,人品爆發,趕上了又一個大神下凡,她是江紅女士。剛從聯合國口譯圈兒退下來,以前的北外翻譯教授,之後因為受不了內地的學術圈兒撂挑子不幹去了聯合國做同傳,幾十年世界各地摸爬滾打,歷經風雨,人生閱歷極為豐富,同傳功力非常厲害。上她的課,是一種折磨但同時也是一種享受。

和頂級的同傳們在一起的時候,你會被打擊,你會暫時自信全無,但只要你肯努力你一定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此專業全港收費最貴的原因之一。

3.注重實踐。

2010年的時候,香港出了一份商界調查報告,叫做《香港僱主最願意僱傭的高校畢業生》。在對上千家企業僱主做了問卷調查後,排第一的是港大,第二就是理工,而中文和科技大學卻排在之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這兩所學校極為注重實踐。 我並不清楚港大或理工別的專業的授課情況,單論口譯專業,在我的回憶里,80%的時間我在做視譯,交傳和同傳練習,來講座的都是香港政府的法庭譯員,聯合國的同傳,知名自由譯員,我們吸取的都是實戰經驗,只有20%的時間在圖書館查閱有關翻譯及口譯的理論資料,做筆頭翻譯作業。 這樣鍛鍊出來的學生,初入職場的一大表現就是做事靈活,上手快。有任務下來的時候,是騾子是馬拉出來就敢溜。在香港這個電梯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快一倍的地方,時間真的就是金錢,所有的僱主都希望聘用的新人儘快熟悉業務,儘快能為公司產出價值,而不是木訥羞澀,等著老闆教你該做什麼。

隨著內地學生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來港求學,香港理工口譯碩士專業門檻越來越高。我記得當初雅思只要6.5,口語單項要7;托福只要95分以上就可以申請。現在貌似雅思7.5,托福105才可以申請,並且面試環節比重增加,你面試的時候給leader的感覺不對,說不要你了就不要了,乾淨利索,讓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

聽說最近又來了個哈佛畢業的老師,這洋人的古文比中國人背的都溜,但聽說教課一般,很多學生覺得他太清高,太沉迷於自己的世界。可惜,我沒有機會感受一下這個洋人的翻譯課到底何如。

總之每年申請趕早不趕晚,10月底各個專業就已經開放第二年秋季入學的網申,提前考好雅思托福,多參加專業活動拿獎領證isa must,因為牛人越來越多,競爭真的愈發激烈。此專業為英式授課型碩士,如果不選擇寫論文畢業,那就必須多修三門課,並完成每門課的小型論文作業方可一年畢業;如果選擇寫論文,那麼可以少修三門課,畢業時間延長半年,1.5年畢業。不管你選擇哪種方式,平均學分想拿到B, 其實並不容易。

來了香港理工,其實就更加貼近真實的香港。

因為香港理工是唯一坐落在維多利亞港旁的大學,紅磡海底隧道旁,毗鄰星光大道和尖沙咀,連接香港交通樞紐。在這每天看到的都是排成長龍等巴士,跑著進地鐵閘口的上班族;提著大箱小箱,滿載戰利品,看著地鐵標示的遊客;各種婆婆大媽站在橋邊派發免費報紙以及回收看過的報紙(粵語叫執紙皮);以及各種身著統一制服,大吵大鬧的在街上,校園裡搞各種活動的大學社團成員(我一直不理解他們的各種活動和行為舉止,有時真的非常annoying,但他們樂在其中,估計是culture shock)。

修完了全部課程就能畢業了,但想找工作,必須學校給你發出成績單及結業證明方可開始找工作,不然觸犯法律,會被驅逐出境。一般5月份就結課了,11月份才是畢業典禮,這段時間可以用來找工作。07年後,香港入境處准許在香港畢業的學生畢業後可無條件在香港逗留一年找工作就業,並且之後就算換工作也無需事先通知入境處,不受其他條例限制;畢業後離開香港的學生,如果日後想回來香港工作,亦可申請回港就業安排計劃,可見香港對於人才的重視。

這有別於一般就業計劃及優秀人才計劃。一般就業計劃的境外人員在換工作前必須通知入境處,且從事的下一份工作必須和其專業相關,visa一年一簽,所以大部分從內地及其他國家調來的高級人才為了能呆夠7年,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都不會輕易換工作;優秀人才計劃每年就那麼一些配額,聽說湯唯,章子怡是通過優秀人才計劃入港籍的。相較之下,香港政府對於本港畢業生的政策顯得極為寬鬆和優惠。

所以,如果想在香港工作和生活,對於普通學子來講,最快最方便成本最低的方式便是來港上學,本科研究生博士等都可以,因為香港的學費相較於歐美澳加還是偏低的。

需注意,如果是授課型碩士要想直接申博士比較困難,一般是先申請本專業的哲學碩士,即MPhil,完成1.5-2年左右的研究課題後,再進入PhD。本港畢業生在7年內,更新留港VISA的年度架構--以授課型碩士為例為:1-1-2-3;以本科為例為4-1-2;博士按照項目或課題要求時間而定。

另一個方法需要極強的工作能力或者是極佳的人際關係。如果你所在的內地或海外的公司或企業的總部或分部在香港,那麼可以通過公司內部調職或調任來香港工作。一般來的人,起碼是公司部門的一把手,而公司企業的經理級別的人士,拿香港身份的一抓一大把;也有公司整體從某個地方搬遷來港的,比如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他所在的PE公司就把office從新加坡整體遷來香港,於是公司職員大部分都獲批HKVISA,在港工作生活。

如果你在歐美英加澳留學,畢業後想來香港工作,相對困難,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不願意花太多人力資源和成本給沒有HKID的畢業生辦理VISA,世界名校例外,中環那裡的高盛,摩根,滙豐,花旗等充斥著名校生,哈佛耶魯,牛津劍橋,哥大麻省,Upenn的畢業生不要太多,蘭桂坊里最hi的也是他們。他們都會通過一般就業政策或是優才計劃獲發HKVISA,來港工作,VISA審批年度根據僱主合同而定,如果你同僱主的合同是一年一簽,那麼你的VISA也是一年一簽;如果你的職位是永久僱傭類型,那麼更新VISA的年度2-2-3。

如果你現在從事的工作是香港勞工資源極缺乏的職業,比如建築或技術工人等,你可以透過補充本地勞工計劃來港工作。來港後不可轉換僱主,受到多種條件限制,VISA一年一簽。

如果你與香港居民結婚,此人不論是永久居民還是非永久居民,你都可作為其配偶來港生活工作,VISA更新年度根據配偶VISA情況而定(若是香港永久居民,你的VISA更新年度就是2-2-3)。

香港不好的一些方面是貧富差距太大,資源爭奪激烈;節奏快壓力大,生活成本高;部分本港基層民眾排外情緒愈發明顯(尤其對內地人士);加上上海成立自貿區,令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受到很大挑戰。

最後,請有意來港的發展的朋友注意,香港的官方語言為英文及中文(粵語),雖然這幾年國語(即普通話開始在香港全面推廣),但如果想要融入香港社會,交本地朋友,還是要學習粵語的。

本文轉自:華南翻譯市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eeSD2wBmyVoG_1ZRe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