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巷,蘇州的這條雨巷曾走出一位潛伏暗戰的女英雄

2019-05-27     姑蘇好時光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丁香巷,是平江路街區中的一條小巷,據說每一個在平江路上閒逛而一不小心拐進這條巷子的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那首彷徨卻又帶著希望的詩。



雨巷詩人戴望舒當年寫下他的代表作時,大概不會想到,在蘇州真的有這樣一條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雖說不一定能遇見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卻可以相逢一段婉轉朦朧的時光。

不過,關於這個極具詩意的名字的來歷,卻有著好幾種不同的說法。

最簡單的一個說法,相傳這裡原來有一株丁香樹,時間久了人們記得不原來的名字,就索性把這條路叫做丁香巷了。



還有一種說法,說這裡是因為北宋年間曾做過宰相的蘇州人丁謂得名的。雖然後世把他蓋棺定論為奸臣,但拋開他所作過的惡,他也算得上是一位奇才,有記載說他有「書過目輒不忘」的超強記憶力,除了讀書考試,在制茶、工程建設甚至蹴鞠上都有一定的造詣。

據說,大詞人柳永的哥哥柳三復曾經投其所好,在丁謂面前表演了一番球技,後來因此謀得一官半職。不過這故事多半是民間杜撰,並不可信。倒是丁謂自己,留下了「溜須拍馬」的典故,在歷史上是永遠翻不了身了。



丁謂當年官做的大,最得意時還被皇帝封為了「晉國公」,一時風頭無量。因此在故鄉蘇州置辦的產業自然也就很多了,如今臨頓路和基廣場邊的丁家巷原先就是他的宅第所在,另外在閶門外三樂灣也有大量的房產。

翻看南宋時期刻制的蘇州地圖《平江圖》,可以看到就在如今的丁香巷附近,有座丁晉公廟,所以這條巷子的名稱很有可能就是從丁謂這裡發展得來的


但是,丁香巷的來歷還有一種說法。

據記載,1951年,當時的蘇州市政府為了紀念曾住在這條巷子裡的革命烈士白丁香,把「丁晉公廟巷」(也有人說叫「丁家巷」)更名為「丁香巷」。

原來這條蘇州的雨巷裡,曾走出了一位女英雄。



白丁香,是蘇州人,出生後不久被遺棄在十梓街天賜莊的聖約翰教堂門口,幸運的是被修女撿到,為她取了丁香這樣詩意的名字,還將她撫養成人。

15歲那年,她進入蘇大的前身東吳大學學習,也正是在這裡,她遇見了生命里另一半,人稱「阿樂」的樂於泓。

兩個進步青年一起學習,一起投身革命,先後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事起地下工作。據說丁香善彈鋼琴,阿樂喜歡二胡。因此琴聲就成了他們秘密聯絡的工具,在丁香租住的閣樓窗口,時常傳出《聖母頌》的琴聲,這就是互報平安的信號。



1932年4月,他們在上海結了婚,婚後不久,白丁香就被派往北平一帶組建北平的地下聯絡站,一出潛伏與暗戰就這樣悄然進行,可惜雖然多年以後的北平沒有戰事,但30年代的古都卻依然暗流涌動。由於叛徒出賣,白丁香不幸被捕,最終在南京雨花台,被秘密槍殺

那一年她才22歲,懷有3個月的身孕

她的丈夫阿樂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白丁香犧牲後整整十八年,他都孑然一身。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他遇見了一位眉眼與丁香十分相似的姑娘,時鐘曼。

大概是時鐘真的被上天撥慢了,阿樂緊閉十八年的心扉,終於再一次打開。幾年後這對軍旅戀人最終結為夫婦,相濡以沫了半輩子。


樂於泓與時鐘曼


而在婚後,他們之間還發生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女兒誕生了,而名字,居然取作了「丁香」。

時鐘曼回憶起當年的情景,記憶猶新:

「當時阿樂對我說,我想給女兒取名叫丁香,但不知道你是不是能同意。很多人以為我不能容下丈夫對另一個女人的懷念,但事實並非如此。丁香在我心中,是一位非常偉大的女性。正是因為丁香,我和阿樂才結緣。也正是因為丁香,我們的愛情才堅若磐石。」時鐘曼說,她最終同意女兒起名「樂丁香」。

樂於泓過世後,時鐘曼將他的骨灰一起帶去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埋在了丁香園裡,那裡栽有22棵丁香樹,代表的正是白丁香短暫卻壯烈的一生。

雨花台烈士紀念館內關於丁香烈士的展陳區


很多年後,樂丁香曾來過這裡,也到過蘇州的丁香巷,在悠長、寂寥的巷子裡,懷念素未謀面的這另一位母親。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有些情感也許比愛情還要深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Q2C2wBmyVoG_1Zko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