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翻譯行業是怎樣被做爛的

2019-11-21     翻譯教學與研究

本文來源:愛英語愛翻譯

中國好像沒有哪個服務行業可以像翻譯這個行業如此奇葩的--服務價格的懸殊可以有幾十倍之大。同傳可以有1-2萬塊錢一天的,然後還有為了實踐機會不要錢的(或者廉價到只有幾百塊錢的);筆譯可以有幾塊錢一個字的,也有幾分錢一個字的。

一個行業出現亂象,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價格懸殊巨大,渾水摸魚者眾。

任何一個行業被做爛了,都是眾多參與者合力的結果。不是某一個力量可以塑造或者改變的。有些人是這個爛現狀的既得利益者,是明知道皇帝沒穿衣服,但是卻不願戳破真相的人(或者戳破了自己的巨大利益會受損,用右手砍掉自己的左手,大概沒幾個人有這樣的勇氣)。寫這篇文章肯定會得罪相當一批人,可是有些事情我知道了,我不能裝作沒看見。

首先從教育角度來說,中國的翻譯教育是一個極為典型的教育與實踐脫節的領域。國內頗有一批掛著教授、碩導博導頭銜的人,從市場角度來看,其實踐經驗不僅匱乏,而且能力薄弱,但是只是因為有些一個頭銜,就儼然成了翻譯專家,在各種場合縱橫捭闔、高談闊論,但是學生從未見過他的口譯和筆譯作品(或者學生見了,也沒有識別好壞的能力)。

國內一個在翻譯學術界占據重要地位的人私下曾經說過,國內幾百家的MTI項目,如果按照嚴格的標準審核,通過的不會超過一雙手。那為什麼大家都一窩蜂地上MTI項目呢,其背後的利益,如果你是高校的老師,大家都心知肚明。

我曾經和一個翻譯領域的自詡為大拿(頭銜是教授博導)的人一起吃過飯,碰巧那個桌子上有幾位外國人,中間免不了要交流幾句,那位大拿的英語說得可以叫慘不忍睹。還有一次,某位很有地位的教授親自翻譯的一篇文章輾轉到了我的手裡,其對翻譯實踐的無知以及用詞的粗暴可以說是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其實學生判斷能否從一個翻譯老師那裡學到東西,標準很簡單:第一,老師在市場上的口譯/筆譯服務價格是多少;第二,老師在市場上的口譯/筆譯服務頻次如何(或者說市場接受度如何);第三,老師服務的客戶是否為知名客戶。如果你的老師在上述三個方面表現都很好,那沒問題,他一定可以教給你很多真材實料的東西。

倘若你的翻譯老師整天混跡於各種翻譯論壇和學術研討,但是沒有得到市場的充分認可,哪怕他發的核心期刊再多,你也學不到什麼東西。順便說一下,也不要以為某位老師翻了幾本文學書籍,翻譯就一定很厲害了,不要產生這樣的錯覺。

我這樣說不是要貶低文學翻譯,相反,我對文學翻譯絕對是高看一眼的,因為我個人覺得文學翻譯的難度要比非文學翻譯的難度大很多。比如,有人找我翻譯文學內容,我的報價一般至少會上浮50%左右。我這裡想強調的是,你學的那些文學翻譯知識,在真正的商業翻譯市場(占整個翻譯市場的95%左右)上對你的價值很小。

解決翻譯教育問題的關鍵,就是要讓翻譯師資在高校和市場之間能夠自由充分流動。倘若國內的高校還是一味地看學歷、職稱和論文,那麼市場缺乏優質翻譯的問題就永遠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指導女排打球的,一定是郎平這樣的教練,而不是某個沒有上場經驗(或者上場經驗很少),沒有得到市場承認,卻發了大量論文的某個人。

可惜的是,那些真正有能力的譯者,進入不了國內主流的翻譯話語體系,儘管他們享受了市場的紅利。他們有最接近市場的看法和洞見,以及讓學習者快速成長的辦法,但是他們卻依然活在自娛自樂的主流之外。

那些主流之內的人,又因為與真正的市場脫節,雖然花很多精力制定出各種指導意見或規則,卻對市場毫無用處。比如,很多不明就裡的人去考那個翻譯證書、評所謂的翻譯職稱,在明白人看來,就毫無價值。不過話說回來,這個世上很多事情很奇怪,明白人看懂了沒用,得糊塗(或者壓根兒就是裝糊塗)人看懂了才有用。

當然,我也認識一些高校中一些翻譯做得很牛的人,但他們通常職稱並不高,學歷可能也不突出,也沒有著作等身。即使有人也拿到了教授的頭銜,但是離最核心的話語圈還是有點遠。

其次聊聊翻譯從業者。自從做翻譯以來,我也接觸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從業者,我必須得說,能夠像我這樣受過良好、系統的非文學翻譯訓練的人,市場上實在是少之又少。有些人在翻譯市場上摸爬滾打了二三十年,不論是價格還是語言質量都長期停留在一個水平,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論是作為從業者還是經營者,他們在語言質量的提升上都遇到了一個提升的天花板。

比如我知道有些翻譯公司的負責人,只是學過翻譯或者語言,但是本人不僅是語言質量過不了關,對別人遞交過來的譯文質量也缺乏判斷力或調整提高的能力,只是一味地以銷售或者客戶關係驅動,這樣的經營模式其實對客戶、自己以及譯員都是存在極大的潛在風險的。很容易陷入「被客戶放棄--挖掘新客戶--再被客戶放棄--再去挖掘新客戶」的死循環。

我聽說有的翻譯公司,聲譽做爛了以後,就重新註冊一個,繼續坑蒙拐騙,而且據說這樣的不在少數。我還曾經接觸過一個完全外行的人完全網絡營銷獲取客戶,然後利用各種翻譯軟體欺騙那些不懂的客戶。我只能說每個人的路數不同,市場夠大,大家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間。

還有的翻譯公司,可能創始人能力也很強,但是做著做著隨著規模的擴大,能夠參與質量控制的時間和精力就越來越少,最終就淪為質量平庸的公司。我個人認為,中國市場上目前的教育和譯員水平現狀,根本就無法支撐任何一家翻譯公司快速擴張。那些急於快速成長和擴張的,最終都會淪為質量平庸的公司。

我個人一直主張的翻譯經營模式是,利用優質的語言服務質量獲取客戶,從而在有限的幾個領域形成長期的知識積累和獨特競爭優勢,然後進一步提升對客戶的服務質量,以此驅動譯員的漸進成長(知識和技能兩個層面),從而在「譯者-客戶」之間形成良性的正反饋--譯員可以在不斷獲得持續、體面收入的情況下成長,客戶因此可以獲得持續穩定、並漸進提升的語言服務質量。所以,我們跟所有客戶打交道的時候,都強調一點:我們不靠速度和數量取勝,但是我們希望和客戶共同成長。

再說譯員。首先要承認帕累托定律幾乎適用於任何領域,這個市場上願意為自己的提升,為客戶多花一點精力的總是少數人。很多譯員在抱怨市場價格低廉的同時,自己卻沒有做好相應的自我提高。我看到的有些譯文,其實我個人認為2毛錢都很貴,原因就是我要是去修改的話,基本上相當於我自己重新做一遍。有些內容的處理,其實譯員只要稍微多走一步,就可以讓自己的譯文質量馬上得到提升,我很好奇的是,那一步為什麼邁不出去?抑或是根本就不知道怎麼邁?

芒格說得好,如果你想得到某樣東西(某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他/她)。捫心自問,我們配得上嗎?如果配不上,至少得朝配得上這個方向去努力吧。

當然,我們也看到有些優秀的譯員,初心很好,也非常熱愛翻譯,但終究抵不過行業的暗淡前景,最終選擇轉行。這一個現象在筆譯行業尤其明顯。所以,一個被做爛的行業,傷害的是整個群體,跟你自身是否是優質譯員並無關係。

最後再說客戶。其實我認為客戶這邊的問題是最少的。這麼多年做下來,我現在覺得要謹慎談論教育客戶的問題。事實上,很多客戶的國際化水平已經很高了,他們的團隊中絕不缺乏專業很強、語言能力也很高的人。有時候,我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東西或者獲得的價值,要大於我們對他們的貢獻。如果說中國發展到這個階段,你還整天糾結於客戶教育,這樣的客戶我一向的主張就是直接放棄。

事實上,很多客戶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年年換翻譯供應商,年年不滿意。

當然,中國市場也的確存在一些組織,有一些很奇怪的規定和做法,包括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這些東西真正的從業者都心知肚明,我也就不多說了。

最後以一個在朋友圈看到的描寫律師行業的段子來結尾:

那些翻譯做得好的,都在悶聲賺錢。

做得一般的,熱衷於教別人做翻譯。

最可怕的是,不做翻譯的,也在教別人做翻譯。

原文精選評論非常值得一讀:

Top Comments

93 高***男神

肯定是被孫楊的好同傳刺激到了

57 旭***靜

還有整天大談翻譯項目管理的,簡直有喧賓奪主之嫌,最核心的翻譯本身不嚴格把控,何談什麼管理?!另外,把中國翻譯雜誌上的那些理論家們拉出來,不知道究竟有幾位能做得了翻譯……

46 Raymand

非常贊同對創業者本身是翻譯的那段論述。企業初創時,我是創始人,也是譯員,也是銷售,最開始我們的質量非常高 而且拿到了至今我們一直維持了十多年的客戶,當初客戶選擇我們就是因為質量和要求特別契合。後面開始擴張,作為經營者,真的精力有限,國內能沉下心來好好做翻譯的人太少了,可以說這麼多年我只找到了一個,我和她一起負責的最初成立的這個項目組,目前維持了十多年如一日的高質量,經得起任何一個客戶的吹毛求疵。但後期擴大經營以後的多個項目組,我自己很清楚,真的質量平平,不出事就好,但應該也比大多數目前市場上的公司要好。不是我不想改善,能力有限,心有餘而力不足。不用提各種輔助軟體,那只是個生產力促進工具,質量的把控真的是需要人靜下心來認真做的,現在這個社會,能坐下來做筆譯的少,能靜下心來做筆譯的鳳毛麟角。所以我一直跟行業外的人說,不要迷信大公司,這個行業如果你追求譯文質量,去找boutique house型的小公司。最後,作為一個翻譯從業者,我有一個特別堅持了十多年的原則,不做英語教育尤其是兒童英語教育。

42 小***砂

難道不是跟國足一個毛病嗎?爛到家的翻譯也沒人在乎,那為何要在同樣的工資下,付出更多精力做好翻譯?有時候我盡心盡力翻譯好了,客戶還說,呀你怎麼不字對字翻譯啊,我們領導看到經濟建設沒有翻譯成economic construction就不高興的!我還能說啥?既然甲方水平都這樣,翻譯再堅持有何用,無非被人罵象牙塔不懂變通。我也要吃飯啊!所以現在看小說基本不看新譯本,是什麼廉價勞動力翻譯出來的我比誰都清楚。

21

上海***才

翻譯圈有句行話:Those who can, do; those who can't, teach; those who can't teach, write about it. 能做翻譯的做翻譯,做不了翻譯的教翻譯,教不了翻譯的,教翻譯理論!於是乎,許多翻譯大家就誕生了!!!

18 瀝***瀾

口譯老師口語垃圾 甚至口音濃重 筆譯老師詞彙量有限 沒有英語國家背景知識的太多了

14 如***常

雖然我認同這個市場問題,但是我想問翻譯實踐經驗豐富的為什麼沒去當老師?為什麼教人力資源管理的不是各企業知名的HR?教唱歌的為什麼不是流行歌手?教建築工程的到底跟過幾個工地項目?教會計的為什麼不是企業五百強的註冊會計師?

12 爾東萱Rosiel

說得到位!翻譯這種要一字一句斟酌的東西,做精就不可能做大,都得一個一個人工審核,也沒有流水線產品那種統一的標準。經常會有人覺得我這幾百字的東西給你為啥還不能立刻翻譯出來,但往往幾百字的東西就有很大的信息量,都得一個一個仔細查證,流程上需要項目經理派發稿件-譯者翻譯+檢查-譯審校對-項目經理返回譯者確認-驗收定稿,一個小件的利潤可能只有百十元,能讓四個人折騰一天。昨天有個在行的學員說她發現很多翻譯公司就沒有譯審,我說是的,好的校對人員是翻譯市場最缺的,筆譯費用本來就很低了,低價公司根本就沒有校對的預算。為什么小件的收費會給人感覺貴呢?像我們這樣經常一個商業稿件審校三遍,如果只是一個幾百字的小件,從時間和人力成本上看是非常容易賠本的,所以急件的質量基本上全都是翻譯、譯審、項目經理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和健康來保證的。PM半夜等稿都是常事,也沒有午休,經常不能按時休息、吃飯,如若有一個翻譯錯誤也會很緊張,爭議也經常要溝通很久。這個行業想搞批量生產,只有放棄精益求精的追求。

12

雲***焰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11 英語茶客

Haha,yesterday my anger erupted when I heard such a third-class interpreter serving in such a high-end arbitration. As a matter of fact, as a crazy reader and commenter of various English public subscriptions, whenever I read some English comments full of grammar mistakes or Chinglish, my disappointment knows no bounds. Whenever I travel in our cities and come across laughable English introductions or slogans or warning signs, my dissatisfaction knows no bounds. Oh, reading this essay is an eye-opener. Oh, I can not support MR.Tang too vehemently.

10 Max.Deng (阿***邵)

個人感覺,低價只是表象,實質是大眾對質量要求太低,國家對手冊說明等要求太低(有就行,質量沒有標準去衡量),甚至有沒有翻譯都行。

10 Lynn

翻譯市場是不是能劣幣排擠良幣,根本原因還是看終端用戶有沒有辨別能力,如果有,翻譯不持續提升肯定混不下去,就這麼簡單。

10

Kent

自己不會口譯/筆譯的人就專門從事翻譯教學。

9 崔***亮

我今天轉發了下面的微信朋友圈:湯井旗說中國翻譯市場很亂,大學翻譯教育存在與實踐脫節的問題,翻譯市場的客戶是問題最少的。TA為什麼這樣說呢?TA的話應該如何理解呢?

3 從從

但筆譯的漲價問題簡直就是老大難。不僅僅是因為學外語的人多,也是因為活兒太多。翻譯公司和客戶說:這麼多字數你要價那麼高你還賺大發了呢!!那得多少錢啊!!。。。。。。問題是這個活兒本來就是值那麼多錢啊!!然後也挺逗的就是明明很重要幾千萬的項目然後給翻譯了幾萬還覺得翻譯掙錢太容易了!!!價值幾千萬的合同給了翻譯三百塊錢,然後因為翻譯老眼昏花不小心漏翻了一句把翻譯大罵一頓並說如果你搞砸了我的合同可是值幾千萬的要你賠呢?!我不知道幾千萬的合同翻譯拿著三百塊錢的譯費簡直就是點飯錢再挨一頓罵再賠點錢是怎麼一回事兒!!!而且我還不明白的一點是為什麼同樣是翻譯口譯價位還算合理,筆譯為什麼和口譯差那麼大??

8 Tiantian

誒,所以放棄做筆譯了,也知道以自己的性格不太適合,還是希望在口譯上有一番成績

8

Brucy***譜

高校這塊首先要認識到 1.高校里最重要的是科研 2.無論是科研和教學都和實踐水平關係不大 3.教授博導大多是英語系,隨著mti興起轉的。不成文的規定,英語系博導英語不用很好,但是一定要有科研,這不是秘密。認為英語系教授博導英語好的是外行。

6 dingxin

分享一個近期本人親身經歷:通過介紹,一位翻譯公司的項目經理找我去做一場同傳會議。當我詢問另一位搭檔譯員情況時,對方回答是一位水平很好的年輕譯員。會議當天,卻發現這位「水平很好的年輕譯員」竟是一位從未做過同傳,也未經過任何翻譯訓練,甚至分不清同傳和交傳區別的一位語言學博士生。開口第一句話便說出了「啊,我不行」。此時麥克開著,全場人都聽到了這句「我不行」。之後便再也沒有翻譯出來完整的一句話。現場有多人表達了對翻譯的不滿。緊急又找了一位譯員過來才算是把剩下的會議挽救回來。會後翻譯公司經理來電,稱主辦方投訴同傳水平,造成的損失要從譯員的翻譯費中扣除。同時多次提到「失誤找了年輕的」、「年輕沒經驗」、「你們兩個都不行」。經過電話溝通發現,這位項目經理從未看過我發給他的簡歷,又有著「語言學博士=外語水平好=可以做同傳」,「同傳就跟平時聊天一樣,只是說話」的奇妙認知,甚至未到會議現場,也未確認會議失誤的真實原因便想把因自身失誤造成的損失強加給譯員。這就是我的親身經歷。有的翻譯公司連最基本的行業常識都不懂,不看簡歷隨意派遣。不出問題倒好,出了問題也不查明原因就把責任推給譯員,搬出「年輕=水平不好」等來給譯員施壓扣款。坑了客戶,又坑了譯員。而現在許多人確實有抱著鍛鍊自己語言的想法隨意接會。我相信這位譯員的學術水平一定很高。但在不知同傳是何物的情況下還可以說出「我可以做同傳」,便是讓我費解了。

6 _肖***孫

翻譯研究和翻譯實踐是兩個不同的方面,確實不能混淆。我想所謂"教翻譯"也應當區分教的究竟是什麼——是how還是what的問題。MTI作為專業型碩士,翻譯實踐能力應當是主要方面,所以讓翻譯研究人員來教,回答得清"翻譯是什麼",但終究也做不好翻譯...不過話說回來,不僅是翻譯,高校的其他領域很多也有這類"實踐和科研傻傻分不清楚"的情況,我覺得問題還是出在了高校的職稱評價體系上面。都21世紀了,唯論文是瞻的高校職稱體系是不是也該改革了?

6 Wail***凌

語言服務行業經營者多數不精通商業原則和思維,存在著先天的商業理念缺失,動不動就是通過降低成本、降低報價、惡性競爭來討好客戶、贏得市場,越是看上去大的翻譯公司越是沒有行業自律,毫無底線拉低翻譯價格,文化人卻幹著損害行業發展、譯員生存空間之事。如果不是因為對翻譯有深厚情懷,真心不想在無底線的行業混下去,一來沒有前途,二來也不會有多少優秀人才跟隨。醒醒吧,賺點譯員血汗錢就懂得滿足的所謂的老闆們

6

Amelia the Translator

法人同行非常團結,你跟甲法語翻譯詢價,再問乙,丙,丁......,他們准報的是一個價!雖然法語是某國的官方語言之一,但法語翻譯費價最高。反之中文翻譯為了搶生意,競相以低價出手,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沒得做了。

5

寫的一針見血,真牛!

4

從***從

目前的很多問題都是價位低導致的,而價位低就是因為量太大,人太多。不僅在翻譯行業而是在任何領域幾乎都存在的嚴重問題:"低價搶活兒"。因為太廉價,翻譯公司找不到質量高的譯員,質量高,憑什麼價位低??導致水平低的人都在做筆譯,水平高的人都去做口譯不肯接筆譯。肯乾的人質量不好,質量好的人又不肯干。就好比明明一個瓷器活,不捨得出錢讓師傅干,讓學徒來干,干砸了又氣,又不捨得出錢又想要好東西,是我們一向的習慣,在其他消費領域照樣如此。掙這麼點錢,費那麼大勁,白出的那些時間和精力貌似只有算自己的,低廉的價位幾乎無可避免地會導致低廉的質量。不少客戶是哪家便宜選哪家。這說明客戶從一開始就更傾向於省錢,這是很有力的一點,低價絕對能獲得好感!但是按照這個價位找了翻譯翻出了符合這個價位的質量之後,又開始嫌棄質量不好。而翻譯公司多翻譯也多,有些人低價搶活兒,本身從客戶接的就便宜,自己還必須抽一部分,導致最後給譯員的那份就不多了。陷入了低價的惡性循環,導致最後很多重要稿件都是一群新手在翻。

4

哈同花園 席少

這麼多同道中人在談,我也來湊湊熱鬧。現在動不動出現個翻譯學碩士,某某文學研究生等等,如此高學歷的語言人才匯聚中華,可謂高配置,應該感到慶幸才是,可是這裡想問一句,這些高學歷的語言人才的母語(中文)水平如何?很多高學歷的語言人才的中文水平,著實令人汗顏。翻譯是一個很古老的行業,是文化,溝通的媒介。如果一個譯員連自己的母語都沒學好,又如何能做翻譯呢?目前國外現代文學,還有巨著嗎?中國的現代文學還有巨著嗎?學校里學習的都是文學名著的翻譯理論,試問現在有市場嗎?當今的市場文學類翻譯幾乎沒怎麼見過,但是技術類,商業類,法律類遍布市場。這些學校里是不會教的,也不會教。 十幾年前日本的建築協會會長寫了本關於建築和結構的書,想在國內出版,而且是送多少年版權,有點記不清了,我找到一家出版社,出版社給出的翻譯費是日到中30元1000中文字,這價格誰來做?我記得我當時就拒絕了,同時也向那位會長表達了歉意。 翻譯行業的做爛,有很多方面原因,諸如各種政策,教育,行業的標準等等。要改變翻譯行業的現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為翻譯行業做爛也不是一朝一夕做到的。

dingxin

本人日語同傳譯員,同時還在讀國關博士。高校日語專業的翻譯教師崗位招收極少,大部分會應聘國關、國政、社會文化類專業的 崗位。而現在面臨畢業求職時會發現,這些年在市場上積累的這麼多經驗體現在簡歷上很容易會被視為「不務正業」、「學術成果少」。即便有招翻譯專業教師的,也多會強調要有翻譯學的學位和學術成果。因此現在陷入一個困境,應聘翻譯教師崗位卻大機率會因非翻譯學專業而被淘汰;應聘國關類教師崗位又不敢突出在市場上的翻譯經歷缺乏個人亮點。改變專業研究方向原本是為了拓展專業領域,來進一步拉動翻譯實踐水平。但現在卻成了「四不像」的「絆腳石」……

2

Grace

客戶不懂,領導不懂,但是他們說了算。剛做翻譯時不知道怎麼應對他們的質詢,但有了翻譯經驗有了底氣後,便可以跟他們好好理論理論嘍!有次客戶的QA居然說某某詞應該這樣譯,本人立馬從語境出發給他好好梳理一下,然後客戶就沒話說了

1

文靜

孫揚那場翻譯,孫應該找找自己的問題,一點兒都不尊重譯員,他2.5-3倍於政府工作報告或總理答記者問的速度,期待翻譯能如何做好呢?如果把很多其它場合口譯員的翻譯都這樣放出來,我敢說,也不會比這位好到哪兒去。不要太過於吹毛求疵!很不贊同孫楊當場換翻譯,他本人並不懂英文,怎麼就知道後來的那位會比現場的更合適呢?這樣一來,譯者的情緒一定很受影響。這個譯員基本素養還不錯,沒有太大的反ying。

Bill Wang王民傑

亂也和行業集中度有關,國內翻譯市場是中國加入WTO以後逐步發展起來的,目前還在嬰兒期,反過來看,機會也更多,亂世出英雄

1 Rickie

或許該算一下,最低價中標的用人成本多少。這個成本如果少於一般公司全職員工的用人成本,那最終接單的這個譯員為什麼不去追求更好的待遇呢~

小乖

期待有勇有識之士發起變革,期待我們共同熱愛的行業越來越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pdkm4BMH2_cNUg_d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