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咂摸海外衛生紙緊缺不可思議?還有一個和新冠肺炎不直接相關的物資也告急——安全套。
受馬來西亞全國停工停產影響,全球最大的安全套生產商康樂(Karex)公司3月底停產了10天,已造成全球1億隻安全套缺口。
康樂不僅為全球最大安全套品牌杜蕾斯的代工,還為世界衛生組織及英國國民保健署生產安全套。其自主品牌Carex和One銷量也很大。康樂每年向140個國家出口安全套,年產量超過50億個。全球每5個安全套就有1個由康樂生產。
考慮到安全套的重要性,馬來西亞政府近期為康樂開了「綠色通道」 :允許它從3月27日起讓50%的員工復工。不過未來兩個月,它的產能可能只有正常時期的一半。
競爭對手在康樂減產中找到了自己的機會:泰國公司 Thai Nippon抓緊生產。今年它預計能生產19億隻安全套,比往年產能提高 27%。Thai Nippon九成訂單為出口,美國、日本和中國是其主要目的地,其中在美國市場還擁有供應沃爾瑪的自有品牌「花花公子」。
有意思的是,泰國也將安全套視為重要物資,給予復工生產的特別政策。Thai Nippon的CEO Amorn Dararattanaroj 說:「近期客戶給我們增加了訂單,從現在起到9月我們都處在全力生產的狀態。」
同樣在海外市場被搶空,相比於衛生紙,安全套的缺口可能更值得關注。
比衛生紙緊缺「麻煩」的是,安全套供應鏈更「全球化」。東南亞幾大國家(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承包了全球超過七成的天然橡膠產量。占安全套市場主流的乳膠安全套從這個地區取材後,不少在東南亞本地生產,一些則轉移到中國、日本生產。而衛生紙的原材料木漿全球都產,一般是就近產銷。
「雪上加霜」的是,安全套的需求卻在增長。疫情期間,衛生紙真正的需求沒有太大變化,那些囤衛生紙的人消耗速度並不會顯著提高。相比之下,在疫情期間人們使用安全套顯著增長了。康樂公司CEO說,他們發現安全套的需求在以兩位數的增幅迅速增長。
為什麼當下人們對安全套需求會增高?這可能因為經濟前景不好時,人們的生育意願更低。一些計劃要小孩的夫妻會延遲生育。2008年金融危機時韓國安全套銷量就有顯著增長。據韓國便利連鎖店GS25,2008年前11個月安全套平均銷量增加了16.7%。
安全套供不應求的結果,很可能是漲價。康樂公司CEO就透露調整價格的可能性很大。他的解釋是:雖然只有一半的員工返工,但是康樂公司需要支付包括隔離在家的所有工人的費用,其人工成本增長了。
當然,本文並沒有勸你多囤安全套的意思。市場和政府都可能會參與調節安全套的生產。畢竟作為預防愛滋、B肝、淋病等疾病的重要物資,安全套在全球衛生健康事業中的重要性或許不比口罩等防護物低。
作者:董芷菲
編輯: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