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是一個概念?為什麼冠狀動脈容易硬化?

2019-12-21     心胸健康資訊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在很多人眼裡就是冠心病。這兩者是否是一個概念?其實還存在疑慮、下面就讓小冠來為您解說。

冠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到底是不是一個概念?

事實上,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日本醫學介紹》雜誌就曾指出:冠狀動脈硬化, 自幼兒期, 有時自胎兒期就已開始, 隨著年齡增長而在發展, 其發展程度和方式則受先天/後天環境的影響,長期潛伏之後, 終成為缺血性心臟病( 心絞痛/ 心肌梗塞)。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指的是冠狀動脈已經有粥樣硬化病變。但是它的病變(狹窄)程度不夠重,一般定義在50%以內,沒有引起心臟的缺血症狀和功能障礙。通俗的理解,可以認為是冠心病的前期,比冠心病的病變程度輕,這種情況是不需要做支架植入和搭橋治療。但是需要非藥物加藥物治療,阻止病變進一步發展到有心臟缺血階段。

冠心病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疾病的兩個不同階段,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的前期,發展下去就是冠心病。如果已經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要在醫生知道下長期非藥物加用藥治療,盡力阻止病變進一步發展為冠心病。

為什麼冠狀動脈容易硬化?

1、主動脈弓「賜予」的能量:冠狀動脈是供給心臟養分的動脈,起於主動脈,分左右兩條,環繞在心臟的表面,形狀象王冠。主動脈弓平右第2胸肋關節後方接升主動脈,呈弓形向左後行,左心室射出來的血,經過主動脈弓的時候,產生一個180度的迴旋,這樣血液就有了一個共振的能量,這是驅動血液流動的重要動力,而血壓只是維持血管的緊張狀態,保證這種共振能量的傳遞而已。冠狀動脈是在主動脈弓之前發出的,還不包含這種能量,所以容易形成粥樣物質的沉積。

2、樹枝狀的血管結構:冠狀動脈血管在心臟表面走行成樹枝(樹根)狀,又稱作「血管樹」,扭扭曲曲,容易形成湍流,易致粥樣斑塊的形成。

3、心肌細胞的代謝方式:心肌細胞在人體空腹時以脂肪酸代謝為主,勢必脂質成分匯聚較多,容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

4、減壓反射感受器:主動脈弓處存在減壓反射感受器,該反射是一種典型的負反饋調節,其生理意義是緩衝血壓的升降波動變化,使血壓不至於過高或過低的波動,維持血壓的相對穩定。而冠狀動脈是在主動脈弓之前發出的,失去了減壓反射的庇護,更容易形成粥樣斑塊。

不同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如何控制發展?

一般認為狹窄程度在50%以上的動脈粥樣硬化會造成缺血的症狀,所以也將50%以上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狹窄稱為冠心病。這種情況如果狹窄程度超過了70%,有缺血的症狀,一般需要非藥物(包括飲食控制和鍛鍊等)加藥物治療再加上血管再通(搭橋或者支架植入)治療,安裝了支架或搭橋之後,還要長期進行非藥物加藥物的支持。如果狹窄程度小於70%,或者是冠脈痙攣,僅僅非藥物加藥物治療就行。

感謝閱讀,如果你還有冠心病疑問,可點擊文章底部「了解更多」預約問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XnNW8BMH2_cNUgEAg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