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語粹
有個別觀點認為,如果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鬥爭哲學」,就會被國際社會所孤立,從而失去朋友,不符合當前國家利益。這樣的觀點實際上是對「鬥爭哲學」的誤解,在思維方式上陷入了形上學窠臼,在實踐中是貽害無窮的機會主義。
堅持實事求是的唯物論,就是承認鬥爭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在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中主動鬥爭和善於鬥爭,不要犯遇到問題和矛盾繞道走不願鬥爭的「軟骨症」、畏首畏尾不敢鬥爭的「恐懼症」和希望天下太平迴避鬥爭的「妄想症」。
鬥爭具有歷史性和過程性,不要認為鬥爭是一個遭遇戰,是一個短期戰,要認識到鬥爭是一個持久戰,是一個長期戰,是一個永遠的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幹部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這是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歷史方位,著眼於當前我們面臨的一系列風險與挑戰,黨中央治國理政作出的戰略部署,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但是,有個別觀點認為,如果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鬥爭哲學」,就會被國際社會所孤立,從而失去朋友,不符合當前國家利益。這樣的觀點實際上是對「鬥爭哲學」的誤解,在思維方式上陷入了形上學的窠臼,在實踐中是貽害無窮的機會主義。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刻理解「鬥爭哲學」的科學內涵,才能以堅定的戰略定力和科學的思想方法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進行偉大鬥爭,帶領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堅持實事求是的唯物論,反對迴避鬥爭的唯心主義
有人認為,由於當今時代的主題已經不是革命與戰爭,而是和平與發展,所以應該強調和諧和團結,鬥爭思維應該轉化為和諧思維。這種觀點雖有和諧團結的良好願望,但是由於割裂了鬥爭與和諧的辯證關係,也只是主觀主義的一廂情願和不切實際的幻想。堅持實事求是的唯物論,就是承認鬥爭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在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中主動鬥爭和善於鬥爭,不要犯遇到問題和矛盾繞道走不願鬥爭的「軟骨症」、畏首畏尾不敢鬥爭的「恐懼症」和希望天下太平迴避鬥爭的「妄想症」。
第一,鬥爭是普遍存在的。有矛盾就會有鬥爭,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貫穿於事物的各個方面和發展的全過程,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鬥爭也就沒有止境。一切事物都包含著不同的矛盾方面,它們相互依賴和相互鬥爭,決定著事物的存在與發展。人類社會的歷史也是如此,不同的利益關係和思想觀念彼此對立甚至相互衝突,在不斷的相互鬥爭中此消彼長,舊的矛盾得到解決,新的矛盾不斷出現,從而推動著人類社會歷史的不斷發展。
第二,有利益衝突就會有鬥爭。正如馬克思所講的,「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相關。」「『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醜。」任何歷史活動都同利益相關,而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正是基於利益關係的思想鬥爭、階級鬥爭和政治鬥爭。國際社會不合理的國際秩序和國際分工與合作共贏、全球治理的趨勢必然會發生矛盾和衝突。在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我們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要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黨和國家利益,甚至維護整個人類的利益,必須進行多種方式的鬥爭,任何放棄鬥爭的想法都只是幻想,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挑戰和風險日益嚴峻和複雜,鬥爭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黨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需要鬥爭。鄧小平在南方講話中提到,「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樑,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定黨性原則,勇於直面問題,敢於刮骨療毒,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只要我們黨把自身建設好、建設強,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夠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對我們來說,不是想不想鬥爭和願不願鬥爭的問題,而是敢不敢鬥爭和會不會鬥爭的問題,各級領導幹部必須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做敢於鬥爭和善於鬥爭的戰士。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世界歷史發展告訴我們,人類文明進步歷程從來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人類就是在同困難的鬥爭中前進的。」
堅持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反對爭勇鬥狠的形上學
有觀點認為,「鬥爭哲學」就是一味鬥爭、到處鬥爭、永遠鬥爭、堅決鬥爭的你死我活,是沒有任何妥協、讓步和合作的勢不兩立。這種觀點是把鬥爭絕對化了,割裂了鬥爭和團結的關係,混淆了鬥爭手段和目的的關係,陷入了形上學理解鬥爭的非此即彼的極端思維方式。我們進行偉大鬥爭,首先要牢記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不能在日益複雜的鬥爭中迷失了方向。鬥爭不是四處點火、四面出擊,不管三七二十一亂斗一氣,而是堅持有理有利有節,有鬥爭也有妥協,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堅決進行鬥爭,寸步不讓。在鬥爭中堅持原則的堅定性與運用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在原則許可的範圍內,因時而異,因地而宜,靈活機動,以便更好地堅持原則。
第一,鬥爭和團結是辯證統一的關係,要在鬥爭中求團結。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對手和敵人是不會因為我們的忍讓和退縮,就會停止對我們的鬥爭和打擊,從而息事寧人、天下太平的。我們只有通過實際而有效的鬥爭,才能夠獲得存在和發展的權利,也才能夠得到強大對手的尊重,從而達到通過鬥爭促進和諧、合作和共贏的目的。鬥爭和團結歷來是一枚硬幣的兩個方面,沒有鬥爭也就無法真正實現團結,一味鬥爭沒有團結,最終只能魚死網破或者同歸於盡。偉大革命必須通過不懈鬥爭才能夠完成,偉大事業必須通過不斷鬥爭才能夠造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鬥爭中爭取團結,在鬥爭中謀求合作,在鬥爭中爭取共贏。」
第二,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掌握鬥爭的方法和藝術。鬥爭要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鬥爭的辯證法,根據形勢需要,把握時、度、效,及時調整鬥爭策略。在鬥爭過程中既統攬全局,又兼顧各方;既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視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既選擇合適的鬥爭方式,又把握正確的鬥爭火候;既有堅持原則不動搖,也有具體策略的靈活機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鬥爭是一門藝術,要善於鬥爭。在各種重大鬥爭中,我們要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堅持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堅持鬥爭過程和鬥爭實效相統一。」
第三,堅持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相統一。在鬥爭的過程中要堅持目的性原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可隨波逐流。我們共產黨人的一切鬥爭都要以人民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為人民而鬥爭的根本立場。在要不要鬥爭、和誰鬥爭、怎樣鬥爭等鬥爭對象的選擇和鬥爭策略的決策問題上,我們要以人民利益作為判斷的根本價值標準,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進行戰略謀劃和戰術決斷。例如,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要同自然災害進行鬥爭,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在黨的建設領域,要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在國家安全上,要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堅定不移開展反分裂鬥爭,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三股勢力」;在國際關係和全球治理上,要積極主動同西方國家形形色色的單邊主義、霸凌主義、強權政治、貿易保護主義作堅決鬥爭,維護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等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凡是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只要來了,我們就必須進行堅決鬥爭,而且必須取得鬥爭勝利。」 這「五個凡是」都是對人民利益的重大危害,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民的立場,根據當前偉大鬥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挑戰作出的戰略判斷,對此我們必須堅決進行鬥爭、善於鬥爭並且取得鬥爭的勝利。
堅持知行合一的實踐論,反對投機鑽營的形式主義
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紮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了矛盾和問題;官僚主義實質是封建殘餘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嚴重、權力觀扭曲,做官當老爺,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都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論。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核心要旨就在於堅持知行合一的實踐論,即把認識馬克思主義價值追求的道義力量和揭示規律的真理力量,在實現造福人類的偉大實踐中釋放出來。各級領導幹部要在不斷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中改造客觀世界,既培養鬥爭精神,又增強鬥爭本領,在實踐中做敢於鬥爭和善於鬥爭的戰士。
第一,領導幹部要在自我鬥爭中實現自我革命,不斷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鬥爭不僅僅是針對別人,還要自我鬥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領導幹部如果不注意改造主觀世界、不斷加強黨性錘鍊,就可能在順境時自我膨脹,逆境時怨天尤人。」革命理想高於天,各級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政績觀等,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增強黨性修養,把好理想信念這個「總開關」,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努力培養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使思想、能力、行動跟上黨中央要求、跟上時代前進步伐、跟上事業發展需要,保證鬥爭方向、立場、原則不出問題,做到頭腦清醒、立場堅定,牢牢把握正確鬥爭方向,做到在各種重大鬥爭考驗面前「不畏浮雲遮望眼」「亂雲飛渡仍從容」。
第二,領導幹部要到重大鬥爭中去經受鍛鍊,要堅持在重大鬥爭中磨礪、培養鬥爭精神和增強鬥爭本領。越是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勢嚴峻、情況複雜的時候,越能練膽魄、磨意志、長才幹。領導幹部要主動投身到各種鬥爭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亮劍,在矛盾衝突面前敢於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於挺身而出,在歪風邪氣面前敢于堅決鬥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持在重大鬥爭中磨礪,要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幹,真正做到在行中知,在知中行,在造福人民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在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更好造福人民,做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戰士。
第三,領導幹部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不懈奮鬥,帶領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複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當前,我們面臨的各種鬥爭不是短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過程。是一個由此岸走向彼岸的長期歷史過程。在不同歷史階段,我們既要理想遠大和定力堅定,還要腳踏實地進行現實的實踐,立足於現實世界不斷奮鬥。共產主義不是「飛來峰」,不可能唾手可得。從中國共產黨建立並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再到後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革,我們的偉大事業是共產主義運動過程中的一部分,都要通過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群眾不懈奮鬥,才能夠一步一步實現共產主義理想。鬥爭具有歷史性和過程性,不要認為鬥爭是一個遭遇戰,是一個短期戰,要認識到鬥爭是一個持久戰,是一個長期戰,是一個永遠的過程。
總之,「四個偉大」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推進偉大事業,建設偉大工程,實現偉大夢想,最終都要通過偉大鬥爭來實現。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善於處理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在永不懈怠的偉大鬥爭和接續奮鬥中,實現偉大夢想。
來源:北京日報 2020年02月24日 作者:董振華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9d3ABgx9BqZZIXh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