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推進智庫治理現代化

2020-05-06     中國社科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信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科學決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建立健全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筆者觀察到,在當下的智庫建設中,對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視程度普遍不足,急需通過打造智庫信息化平台等舉措,提升智庫對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術發展帶來智庫治理變革

信息技術能夠改善智庫治理模式。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的溝通、協調方式,使跨區域、跨層級管理成為現實。大數據、雲計算能夠影響決策模式,使制定智能工作計劃、智能崗位設計、智能組織指揮等成為可能。過去,智庫難以及時了解一些政府部門的需求,即使提供了某項建議也難以及時跟進被採用的情況。現在,藉助信息技術可以解決這一信息不對稱問題。

信息技術還可以推動智庫科研能力提升。在課題管理方面,藉助信息技術可以溝通課題設置、撰寫論證、課題評審、課題研究、同行評閱、經費報銷、出版發表、課題結項、課題存檔等各個環節,極大提升了課題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在科研評價方面,使用信息技術可以深入分析科研過程、科研內容和社會反響,解決過去易評數量難評質量、重同行評價輕社會評價等問題,克服傳統的主觀評價方式的缺陷。在科研調研方面,藉助各種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快速、低成本、跨地界獲取信息。使用不同的算法,對大數據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交叉驗證,可以比其他調研方式更客觀地反映真實的世界。在科研交流與合作方面,藉助信息技術可以實現跨團隊、跨單位討論,需求部門可以參與到課題研究的過程,科研部門可以跟蹤成果被運用的過程,線下的許多科研合作活動可以在線上完成。信息技術還有助於科研創新。智能技術可以自動形成科研綜述、報告和總結,對科研寫作產生顛覆性的影響;智能宣傳、智能輿情監督等也為一些科研難題的解決提供了替代性解決方案。

構建完善的智庫信息化平台

建立智庫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是智庫管理和科研活動的數字化「神經系統」。建立區域級別的智庫信息系統,取代面對面交流、處理信息的傳統模式和多層級、多管理崗位的組織結構,打通上下級溝通、智庫管理和科研活動的每個環節,有助於提升治理效率。

打造系統化大資料庫。可通過將專家的科研成果、科研背景和社會關係等數字化,再藉助爬蟲資料庫、檔案資料庫、定位資料庫、物聯網資料庫、信用資料庫等,建立覆蓋專家背景、成果、自媒體、講課、兼職、調研、出國、評審等各方面信息的專家大資料庫。通過將智庫的決策制定、治理結構、管理團隊、文化建設、制度設置、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設置、崗位職責等數字化,建立統籌智庫活動、財務、文件、成果等要素的智庫管理大資料庫。通過把各智庫的文獻資料庫、調研資料庫、實驗資料庫等加以對接,引進統計資料庫、企業大資料庫、政府大資料庫,整合成為科研服務的科研大資料庫,為發展智能智庫奠定基礎。

建立跨區域業務交流與合作的智庫雲平台。打破區域的限制,讓各類智庫、專家、需求部門入駐。設立監控機制,設置分級訪問權限。把智庫雲平台與信息系統和大資料庫進行對接。

藉助信息技術提升智庫運行管理能力

使用信息技術提高智庫內部管理效率。要求每個工作人員註冊和登錄智庫信息系統,依託信息系統開展與文化建設、計劃控制、組織協調、招聘培訓、崗位設計、薪酬福利、財務管理、科研活動、工作總結等相關的各項工作。把課題立項、評審、會議、討論、分工、調研、實驗、寫作、修改、進度、評估、發表、結項、建議批示、成果檔案、對策實施、社會效果、各方評價等信息及時輸入大資料庫中,促進智庫組織扁平化、柔性化。

使用信息技術增強供求關係管理能力。智庫和專家在雲平台上介紹科研專長、科研成就和正在進行的工作,需求部門在雲平台上發布需求信息。雲平台設置文字、語音、視頻等交流工具。智庫和專家在雲平台上組成課題小組提交課題論證報告,需求部門在雲平台上組成評審小組對論證報告進行評審,供求雙方使用交流工具協商、答辯。在研究課題的過程中,課題組在雲平台上聘請顧問、向相關人員徵求意見,讓需求部門參與到每一個環節。課題完成後,課題組通過雲平台及時了解需求部門課題方案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提供後續服務。在雲平台設立留言、評價、問答、評級、建議等欄目,並將平台上的信息同步到相應的大資料庫中。

使用信息技術提升課題管理水平。課題管理機構使用大資料庫和雲計算規劃課題、選用課題評審專家和同行評審專家。課題評審專家依託信息系統對課題提出評審意見,課題組成員依託信息系統協商、協調、分工、分享,同行評審專家依託信息系統對科研成果提出評價意見。課題管理人員使用信息系統、大數據、雲計算對課題階段性成果內容進行智能分析,跟蹤科研的方向和進度,對課題組使用的資料、數據、方法、理論等進行智能分析,監督科研過程的質量。財務管理人員依託信息系統完成課題經費分配、憑證認證、報銷轉帳等工作。

使用信息技術改善成果評價方法。使用專家大資料庫和雲計算評價評審專家的品德和能力,對評審工作進行評估,杜絕搞利益輸送。對科研成果的內容進行深入探究,評價科研人員的理論基礎、研究方法、思維特徵、研究領域、價值取向、核心專長和創新能力。對智庫的科研成果、科研活動和管理工作進行分析,評價智庫的學風、核心能力和專長,探索智庫的真實水平和真實貢獻,擬定科學合理的智庫評價指標和模型對智庫進行智能排名。

以信息技術推動智庫科研創新

使用信息技術增強科研合作。在雲平台上設置溝通區(會議室),各類智庫和專家可以在平台上進行及時、充分的交流,各地智庫定期在虛擬會議里召開聯席會議討論國家重大問題,對國家的重大課題可以在雲平台上聯合申報。東部地區的智庫可以為西部服務,一線城市的智庫可以為三四線城市服務,富裕地區的智庫可以為貧困地區服務,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智庫也可以展開合作。

使用信息技術服務科研新人。剛畢業入職的科研人員,需要儘快學會如何把書本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但是科研工作具有很強的獨立性,通過與同事交流來提高能力有局限性。可在雲平台上設立虛擬的智庫講堂,讓科研人員學到在學校學不到的、對工作切實可用的知識。設立實踐基地,讓年輕科研人員深度理解需求部門的業務。制定師徒合作制度,讓年輕科研人員在協助專家工作的過程中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使用信息技術獲取科研資料。儘可能地豐富科研大資料庫,並創造條件讓科研人員接觸、使用大資料庫。科研人員工作的過程就是搜集資料、分析資料、引用資料、提煉理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使用雲計算從大資料庫篩選資料,比用傳統方法可以獲取更具動態性的信息,有助於增強科研人員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演繹、邏輯判斷的正確性。

使用信息技術增強科研寫作能力。有條件的智庫還可以培訓科研人員掌握與算法相關的知識。將來的雲計算可以幫助科研人員梳理相關問題的知識網絡、找到參考資料、比較相似的文章、寫出文章綱要和文獻綜述,幫助科研人員確定研究的重點、難點、方向、路線,協助找到解決問題的數據和模型。甚至可以在深刻理解專家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法的基礎上,替代該專家做一些科研工作。在對特定領域進行聚焦學習的基礎上,做到智能建議、智能宣傳、智能監督輿情等。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徐全軍

(作者單位: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社會科學院基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joA7HEBiuFnsJQVeLM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