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權重恆強的格局將要被打破,散戶:A股如何才能牛下去?

2019-08-17     荀海筆記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如自行操作,請注意控制倉位和風險自負。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 壹景財經(wf520065),免費交流學習「主力高控盤戰法」「資金複利解套戰法」等實戰操盤技巧和個股操作策略!

股市的本質和規則

在任何行業,只要善於把握本質問題,成功的希望就會更大。股市的本質:這個市場不是能完全投資的市場,大家都是為套利投機而來的,投機成分太大。即這個市場是一個投機的市場,我們進入這個市場就要以投機為主,以投機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市場。在中國股市操作中,從理念上要樹立和堅持以下規則。

1.風險第一規則

大部分投資者往往在如何賺錢方面考慮得多,對如何防止賠錢卻想得很少。在一個投機的市場中,控制風險應放在第一位,避免不了投機的風險,就不可能賺到投資的錢。所以,理念和方法的正確與否應以風險控制為標準。無論賺錢與否,首先要考慮怎樣不賠錢,有了風險時先迴避為主,寧可踏空,不冒風險,只有首先保證不虧損,才能談得上賺錢。在大盤和個股有風險時,要先迴避,應該在機會大於風險時操作。看不懂、沒有把握時不做,有把握時堅決做,想把市場上一切機會都抓住是不可能的。

我們要記住以下內容。

(1)賺錢機率大而風險機率小就是正確的;賺錢機率小而風險機率大就是錯誤的。

(2)賺錢機率大,風險機率也大,因人而異,因市場而異;在市場狀況良好、個人功底深的情況下就是好的。

(3)對賺錢機率小,而風險機率同樣小的,沒操作的必要。

記住:股市上沒有絕招,只有理念、方法、心理三者合一的相對技法。

2.量變與質變規則

事物的發展都是由量變到質變的,股票趨勢的變化就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反轉的根本原因是多空之間量變的轉化達到了極點,之所以趨勢形成後能維持一定的時間,是由於多空力量的一個釋放過程。

(1)在多方力量積累(空方力量消耗)過程中要密切關注質變轉折點,及時介入。

(2)在多方力量釋放(空方力量積累)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多方力量的疲軟,逢高減倉。

(3)在出現多轉空時要及時空倉迴避風險。

(4)在空方力量釋放過程中,只要空方力量沒有徹底釋放出來,儘量不參與。

注意:從量變到質變也就是從漸變到突變的過程。

3.整體與局部規則

(1)大盤與個股是整體與局部的關係。

(2)個股或大盤運行在股價循環中的哪個過程,循環是整體,每個過程是局部。

大盤或個股都要經過做底、上升、做頭、下跌這幾個過程,每個過程又可分初、中、末三個階段。我們做股票不能只看幾根K線或分時圖進行操作,要首先分清個股運行在哪個過程和哪個階段,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知道個股能否操作,是適合中線操作還是適合短線操作。否則盲目殺進/殺出,片面理解個股的運行,就很可能上當受騙。

4.機率規則

要賺錢必須講機率,必須做到小冒風險、少冒風險、不冒風險、少賠錢、賠小錢、不賠錢、多賺錢、賺穩錢、賺大錢。故,寧可少做,也不冒風險,寧可多次小利失去,只要能賺一次大錢即可。

若要提高成功的機率,可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把小問題、枝節問題當做主要問題、原則問題。在高位出利好不要當利好,在低位出利空不要當利空。

(2)不能把個別現象當成普遍現象,不要把過去做某隻股票的經驗拿到其他個股上使用。

(3)機率低、沒把握的,只看不做。不符合理念和交易系統的不做,只賺理性的、有道理的,不賭博、不碰運氣。遵守紀律,頭腦保持冷靜。

如果不能樹立適合自己的理念和建立一套成功機率較高的交易系統,養不成一種從成功機率考慮問題的習慣,在股市中很難生存。


中國股市重返牛市,先把這五個問題解決好!

第一個問題,重融資的功能定位。

步入2000年以來,A股市場就出現了四輪大熊市行情,而熊市調整的行情卻占據了三分之二的時間。然而,面對牛短熊長的A股市場,導致股市長期走熊的一個關鍵因素,則是股票市場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而多年來重融資現象也成為了A股市場的真實寫照。

從當初的國企脫貧解困,到近期的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實際上還是不斷強化了股票市場的重融資需求。從中長期的發展趨勢來看,融資本身屬於重要的功能,而註冊制度也是資本市場走向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方向。然而,作為一種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發行制度,卻缺乏了充分的配套支持,而在缺乏成熟優勝劣汰功能、上市率與退市率長期處於失衡發展的狀態以及缺乏證券法的加快修訂與完善等舉措的背景下,實際上也容易讓註冊制的落地變了味。

所幸的是,目前只是科創板試點註冊制,而非整個A股市場推行註冊制,這也是一種摸索與試驗。但,註冊制模式的開啟,必須要具備充分的配套準備,否則仍需提防水土不服,變相加劇市場融資壓力的風險。很顯然,對於後續註冊制的落地進程,將會直接影響到A股市場的定位功能,對未來A股市場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比較重要的影響。

第二個問題,股市長期變相造富少數群體。

在長期重融資的市場環境下,大量企業通過不同的方式與途徑進入到資本市場之中,有的進入了主板市場,有的進入了創業板市場,而有的進入了新三板市場等。其中,多年來,最具造富效應的,莫過於主板以及中小創業板市場的持續造富現象。

實際上,這些年來,A股市場也通過減持新規升級版等配套措施來減緩限售股的解禁風險,尤其是集中解禁風險。但是,從實際情況下,大股東仍然可以借道花式減持、組合式減持乃至股權質押強行平倉等方式完成變相減持的目的。

本來,在市場步入熊市環境之後,大股東的減持意願應該不高,每個人都希望實現利潤最大化,但為何多年來依舊產生出源源不斷的限售股減持需求呢?歸根到底,一個來自於新股上市的不敗神話,過高的溢價表現大幅增加了大股東及相關受益者的持股利潤,面對逾百倍的估值水平,減持需求也會一下子釋放;另一個則是來自於大股東極低的持股成本,而面對上市後數十倍乃至數百倍的巨額利潤,即使二級市場價格暴跌逾50%,大股東或原始股東都是擁有巨額利潤,而巨大的造富效應也造成了大量企業加快發行上市的步伐。

從鼓勵企業上市的初衷來看,為了企業可以做大做強,拓寬融資渠道,但實際情況下,卻忽略了資本的逐利性,當資本市場形成巨大的造富效應時,上市後大股東往往思考的是減持套現,而並非實幹經營。歸根到底,還是市場土壤的問題,不從暴利環節徵收巨額稅收、不從減持新規上細化規則,最終還是難改股市長期變相造富少數群體的現象,而龐大的限售股堰塞湖壓力,則是當前市場所面臨的最嚴峻問題。

第三個問題,政策環境未能夠有一個明確性的方向指引。

作為一個典型的政策市場,A股市場的走勢乃至市場的資金面環境,多容易受到政策環境的變化影響。在實際情況下,當股市政策環境明顯回暖,監管環境略顯放鬆之際,則市場資金很快重新活躍,營造出一個賺錢效應。但是,當市場賺錢效應略有修復之時,反而容易遭遇到政策環境收緊的影響,而對於敏感性非常強的資金而言,經過了幾輪的政策環境變動,反而變得謹慎與小心,而股票市場的政策環境未能夠形成一個明確性的方向指引,則場外資金往往不敢輕舉妄動,保持謹慎小心的態度仍然占據主導地位。

第四個問題,大資金大機構的自律性不足,未能從真正意義上起到引導市場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作用。

隨著機構投資者的逐漸壯大, A股市場的散戶化比重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這本來屬於股票市場走向成熟的標誌信號。但是,在信息不對稱、持股成本不對稱以及資金不對稱的背景下,A股市場的部分大資金大機構往往缺乏一定的自律性,而作為市場走勢的重要影響力量,大資金大機構理應積極引導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而不是頻繁高拋低吸,或集體抱團取暖某幾家上市公司。由此可見,對於大資金大機構的自律性仍然有待提升,而其積極引導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作用仍然有待發揮。

第五個問題,投資者保護仍有不少改進與完善的地方。

近年來,國內資本市場在投資者保護方面有著不少的努力,但參考海外成熟市場的做法,國內市場在投資者保護的實質性內容上,卻仍顯不足。例如,集體訴訟制度、設立非營利性的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平準基金等。此外,在國內投資者保護方面,最重要的,還是要簡化前置條件的設置、完善民事索賠機制,並從實質性提升投資者的索賠效率。對於近年來熱議的退市常態化問題,實際上還是需要建立在充分投資者保護的基礎之上,否則股市退市率的大幅提升,投資者還是最終的受損者。

或許,對於上述提及的五個問題,會是現階段內投資者最希望解決的問題,這也是中國股票市場走向健康、成熟的關鍵所在。


怎麼樣長期穩定的獲利

獲利有三種可能的做法

第一、你的操作有極高的成功率,比如說達到70%甚至90%,做10隻票成功7、8隻以上,那麼贏的時候多, 輸的時候少,你應該可以賺錢

第二、你的操作有極高的獲利率,比如說你雖然成功率不高,做10隻票只成功1、2隻,但你這一兩隻賺得利潤非常高,好比做個翻番甚至翻兩番的行情, 那麼一段時間內你也應該可以賺錢

第三、你的止損做得非常好,雖然你成功率不高,獲利率也不高,但你每次虧只虧很小一點,10隻票里幾次雖然不高的獲利也足以抵消虧損還有贏利,那麼一段時間內你也應該可以賺錢

但請注意,我在這裡說的是」 長期穩定的獲利」,不是簡單的」短期獲利」

以我的經驗,就長期和穩定而言,獲利率,虧損率,成功率三者結合才能做出較好的成績,本來只提高單方面的機率也可成功,但在實際操作中大幅度提高單方面的機率其實不現實,比如中線成功率很難超過30%,而獲利率不是自己定多少就可以實現的,運氣好做半年可能抓一隻翻兩倍的票, 運氣不好做一年可能都抓不到一隻賺50%的票,實戰中只有虧損率可以自己控制,但嚴格控制虧損率反過來又制約了獲利率,所以要求應該是獲利率,虧損率,成功率三者都要同時提高才能取得穩定的效果,還要特別注意三者間的相互結合,比如嚴格控制虧損率但不能影響獲利率,為取得較高的獲利率下重倉也可能影響到成功率的穩定.

以下我總結一下在單方面怎麼樣儘量提高獲勝的機率

<成功率的提高>

1. 在大盤向上趨勢時買入

2.選擇熱點板塊,最好是領頭羊

3. 選擇突破阻力位或前次高點時買入,最好同時又創出新高

4.分倉合理,儘可能保證穩定的捕捉機率

<獲利率的提高>

1. 儘量判斷和選擇大資金的運作方向

2. 首先最好是熱點板塊或有可能成為熱點板塊的品種,再儘量選擇漲幅小(比如此票已成為熱點,即使是領頭瘋子但其絕對漲幅也就50%以內,不算大,比如前段時間深圳本地版塊的深天馬),或絕對價位低的品種(比如此票是熱點,甚至是領頭羊已翻番,但只要絕對價位低,也還有很好的機會,比如從3元多漲到8,9元元的揚子石化),容易獲取大的利潤

3.在大盤趨勢和個股大趨勢合理向上的前提下,使用跟價止損擴大利潤,這裡注意有時間和空間兩層意思,在時間上應儘量中線持倉,畢竟短期獲取暴利的機率是很小的,所以選定好票後在大趨勢不變的前提下應做好持倉幾個月至半年或一年的準備,不宜頻繁操作

<虧損率的降低>

1. 設置合理的止損位

2.平均分配倉位,以免在看錯時正好是重倉,導致雖然單票止損合理但總帳戶損失仍然較大

3. 儘量每筆操作總帳戶損失不超過3%

4. 不要破壞自己設置的原則,不管對錯,到了止損位堅決止損

三率的結合

上面說的是儘量在每一單獨方面提高機率,但三者之間也有衝突的地方,所以要加以融合,比如在提高獲利率方面,按理大的趨勢不變的話,應不理會調整一路持有,但如果在突破後買入不久又遇到大幅回調,到底應該持倉還是止損呢,比如如果買在比較高的位置,從高位回調15%,單票損失15%,在5份的分倉情況下,單只總帳戶可能損失3%,按20%的成功率和最壞的打算(就是5隻里4隻票都虧15%出局)來計算資金每周轉一輪虧損度為12%,從資金安全第一的角度講那麼贏利的那隻必須要漲幅達到60%才能抵消虧損,這比較難,但如果從高位回調15%,單票做到只損失8%,仍按20%的成功率計算每輪虧損度為 6%,那麼贏利的那隻要漲幅達到30%就可以平手了,這樣的獲利率就比較容易實現,資金的安全也可以保證,在實戰中保全資金是最重要的,即使不賺,但我只要能至少保證不虧,那麼下一次的機會就可能被我抓住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對買點的要求非常重要,實戰中買點與止損點的位置不宜過遠,最好控制在10%以內,換句話說一般最好不要買在一波突破漲幅超過8%-10%以後,這就要求在所看好的票突破時能即時跟進,而對短期大幅突破上漲後的票即使仍然很看好,但從資金管理的角度來看,最好不要高位追買,可以等它回調過後再做介入,在這裡」資金管理」與」趨勢」有一點矛盾,應該說強者恆強,越是明顯的」趨勢」介入越容易賺錢,就象這幾天的」士微蘭」 ,所以在這裡就看自己的操作習慣和更看重那方面的操作理念了,如果可承擔的風險大(比如做長線或做超短線敢冒險),當然可以放大買點與止損點的位置,比如放到20%,那麼即使買在最高位,回調個15%你也不用理它,但是我自己感受」資金管理」與個股」趨勢」相比較我傾向於穩健的」資金管理」(註:這就是金融帝國所提到的趨勢與價格互損,越是強趨勢,價格波動幅度越大),因為追求穩定賺錢才是長久之計,所以當我設定止損時一般把總帳戶損失放在首位(當然我在買票時儘量做到買低一點,讓最高點與我的買點距離遠一點) ,當股價跌到我總帳戶損失的限度時,即使個股的回調並未涉及到它應該的趨勢轉折止損點,我也毫不猶豫地賣出.

還有就是做好合理的分倉,這也能融合三者的矛盾之處,要提高總帳戶的獲利率按理應該重倉持有一隻票,但相對重倉也可能分散了成功率,並且在看錯行情時加大了虧損率,還會影響繼續操作的心態,合理的分倉可以提高成功率,降低虧損率,我在以前的帖子裡就這個已經詳細論述過,具體做法還應該結合自己的操作特點

獲利率,虧損率,成功率三個機率同時運用並相互結合,當你熟練運用以後,當如入不敗之地,請記住投機的原理就是機率,找到機率,使用機率,提高機率,此為股之道。


資金管理的遠比選擇股票重要100倍!

資金投資風險的管理技巧,是投資成敗的關鍵之一。很多非常聰明的投資者,都是在資金管理上犯了情緒化的錯誤而虧損嚴重。許多投資者研究的重點花在了如何選擇股票,如何選擇時機上面。沒有幾個投資者願意花時間研究如何進行資金管理。選擇股票,選擇時機從事後看這做確是如果選對了,還不夠!還要在選對的股票上重倉!但是我們交易的是未來,不是過去!如果你選擇錯誤呢(事後正明是錯的)並且還重倉那麼後果很嚴重。

例如12年指數破2132點以後,許多投資者都認為指數下跌幅度不太了,所以滿倉操作。我認為這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或者說在賭博!因為你無法判斷你持有的股票一定到底了。更無法判斷如果指數真觸底反彈的情況下。你的股票能夠跑贏大盤。目前技術指標超賣是事實,但是如果指數橫盤在這裡一短時間,可能就不超賣了!而且在下跌趨勢中超賣了繼續超賣,在上升趨勢中超買了繼續超買的事常見。看看2008年的熊市當時的一地雞毛。

說實在的參與市場的每一個投資者都是以逐利為第一目的的,而風險的本質是以風險換取利益!如何有效地控制風險,真正做到以小搏大,先要從建立風險意識,明確風險概念開始。什麼是風險?風險是投資者參與市場交易出現虧損的可能性。所謂控制風險,簡單地講就是1)要防止重大虧損因此千萬別滿倉,2)當出現虧損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停止(簡單手段叫"止損")。沒有倉位的控制就不可能防止重大虧損。沒有止損就等於沒有風險控制的手段,不會控制倉位,沒有止損概念才是導致普通投資者投資失敗的根本原因。許多投資者錯誤把虧損歸於不會選擇股票,不會選擇時機,這僅僅是一方面的原因,而且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為事前誰也無法準確的判斷。控制風險就是事後處理的機制。如果你猜對了。那麼你就賺到了,如果你猜錯了,正確的資金管理可以讓你避免滅頂之災。

國際投資大師奧內爾的第一課就是要投資者學會"止損",止損是想要在風險投資中獲取成功的第一課。而倉位控制遠比選擇股票重要。當然金管理是需要計劃的。資金管理最重要是保障本金的安全,其次才是獲利最大化的追求。因此;

1.千萬別滿倉買一個股票。

2.止損/止盈紀律的執行要堅決實行程式化。破了止虧位

3.失誤後要先執行紀律,再進行場外反思。

交易前應做的準備和資金管理

1)選擇好品種以後逐步分批建立倉位。而且在賺錢的倉位上加倉,千萬特別在虧損的倉位上去攤薄操作。

2)風險回報率應該是3:1,即買應該股票應該判斷上漲30%以上機率大於下跌-10%才下手。

3)買入前面千萬不要忘記設定止損。通常,-7%左右的止損線。牛市時可以在-10%左右。止虧線是當市場跟您預期的背道而馳時,帶你安全撤離的保險。

4)因此止損一旦設定就請不要向下更改,否則止損就失去了保護資產的作用。如果買了股票後上漲了,可以根據最新的股票價格設定新的止損線。這樣你就不會乘電梯了。

建議每個投資者在交易前思考如下問題:

1.我能承受多大風險?

2.我想要賺多少,最多能虧多少?

3.目前市場情況如何,很動盪還是很平靜?有沒有趨勢?那些板塊強勢,那些板塊弱勢。

作為希望在股票市場中長期、穩定獲利的投資者,絕不可以選擇依靠自己的判斷去感性交易,要應該建立完整嚴謹的、符合邏輯的交易原則。一定要去掉賭博心態,根除非理性交易,搏傻式是認為一定會如何如何的滿倉操作。可能短期有暴富的機會,但從長遠看一定是以全軍覆沒而告終。穩定的交易系統所獲取的利潤並非是系統創造的,而是市場賦予的。當你從原理上認識它,理解它,你才能真正的信任它,使用它。永遠依循通道方向去操作,即上升通道以做多為主,下降通道以做空為主,順勢而為原則+嚴格的資金管理=¥¥¥¥,如此操作獲勝機率比較大。如果你無法判斷市場趨勢就休息,如果市場趨勢已經出現。那麼你就跟隨吧!


投機是自大者的墳墓,也是自謙者的天堂。

交易的味道是苦的,苦在所有有道理的規則一定是反人性的,當人都習慣固守在自己心理舒適區的時候,就看誰能甘願頂風冒雨走出自己的舒適區,誰走出來了,誰就有資格去競逐名額不多的交易盈利者,自然也會獲得市場的獎賞,變成位數不多的強者。

既然人性是與生俱來的,那麼站在這個角度上來看,投機交易盈利的邏輯,一定是假設絕大多數的交易者一定會犯跟以前一樣的錯誤,這樣自己才有可能賺取這大部分交易者的錢,才有可能獲得幾倍於本金的投資收益,這裡需要找明白的一個前提就是,哪些錯誤是絕大多數的交易者一定會犯的?

真要列舉的話,我們可以輕鬆的列舉出很多,但是,實際上任何交易過程基本上都是仰仗交易者自己主觀上的判斷,作為一個普通人,實際上我們的想法基本是往往代表了市場 大部分人的想法,即我們其實就在絕大多數交易者這個群體裡面,只要我們有想法,這個想法基本上就是絕大數交易者的想法,同時這個想法基本上也是錯的,那麼怎麼樣才能跳出絕大部分交易者這個群體?最管用的方法就是不要有什麼想法,即無我。

想的越多,做的越多,錯的越多,所以我們從來沒有聽說哪個交易者僅僅是因為做的足夠多,在股市裡面是靠自己的勤勞致富的。

在投機市場,你也許不會因為自謙而賺錢,但是一定會因為自大而虧錢,之所以股市是很多社會精英的墳墓,原因就在這裡,自大的人,一定有自大的心態,也許在美術領域,你是一個德高望重的教授,但是在投機領域你還是得從小韭菜開始做起,你還是得站在絕大多數的交易者群體裡面。

誰都想做趨勢,但是市場幾乎殺死了所有的趨勢交易者,所有爆倉的悲劇都發生在了把順勢做成了逆勢?

原因在哪?大概原因還是不了解什麼是趨勢吧,即使了解了什麼是趨勢,死在執行上的交易者就更加慘烈。

關於什麼是趨勢,道氏理論已經說得足夠經典,足夠清晰了,畫兩條直線就可以告訴你什麼是方向,這難不住人,難得是趨勢在上和下之間還有個震盪,震盪區間往往也是趨勢交易者虧錢最密集的地方。

或者是方向,或者是震盪,都有其形成的必然原因,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是,當絕大多數的交易者都想到一塊去的時候,哪裡再去找抬轎子的人?

既然當我們主動去尋找市場方向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錯的,那麼索性不如等待忍不住寂寞的絕大多數交易者做出交易選擇,等待市場自己給出方向之後,自己做一個簡單的跟隨者。

從這來說,弱者,往往都有一個自以為是的強大的內心,而強者的內心,往往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還是一對很有意思的矛盾結合體。

善戰者,必善等待,反映在交易上來說,無我和忍耐才是交易者最高的能力,而這又是一個值得深思的主觀層面的問題。

每天實盤解析盤中的個股操作機會和板塊異動,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壹景財經(wf520065),訂閱多年實戰解套經驗、更多牛股策略以及獲取更多莊家主力戰法的盈利模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Wlkn2wBvvf6VcSZ0K8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