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市場僵局因存在三點疑惑,需要政策信號來解答

2019-10-24     炒股跟Z走

10月23日,滬深兩市低開低走,A股市場回吐前一交易日的漲幅。當天,三大指數單邊下行,前一交易日漲幅最大的創業板10月23日跌幅居前,滬指則相對抗跌。成交延續此前低迷的態勢,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金額僅3683億元。外資方面,10月23日北向資金表現為凈流出,滬股通凈流出12.68億元,深股通凈流出5.36億元。

近期消息面冷暖交織,在利空與利好對沖之後,A股市場走出了「利空不跌、利好不漲」的步伐。存量博弈格局之下,多空雙方暫時處於微妙的平衡狀態。如果後市要打破這個平衡,還是要依靠外部力量。接下來,短線行情依然關注三個關鍵要素:三季報業績、外資流入情況以及有可能在10月末召開的四中全會和三季度政治局會議。

為何「利空不跌、利好不漲」?

在連續小幅反彈兩個交易日之後,A股市場10月23日再度下跌,顯得很頹。就本周前三個交易日來看,市場並沒有什麼方向性。大盤單日漲跌幅度較為有限,走勢十分糾結。

為什麼糾結呢?我們回顧一下近期的消息面。

先看利空:經濟數據不給力,上市公司整體盈利改善遙遙無期,IPO擴容提速,限售解禁規模較大……

再看利好:浙商銀行推遲申購,證監會醞釀減持新規,部分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的業績拐點確立……

總之,近期消息面冷暖交織。於是在利空與利好對沖之後,A股市場走出了「利空不跌、利好不漲」的步伐。

10月23日早盤市場反彈,量能並未有效放大,說明做多動能依然不足。而滬市兩市單日成交金額連續處於4000億元以下水平,10月22日滬市出現「地量」,則意味著做空動能已經釋放完畢。存量博弈格局之下,多空雙方暫時處於平衡狀態。要打破這個平衡,還是要依靠外部力量。

外部力量來自哪裡?10月末的高層會議很可能會釋放出一系列政策信號。

政策信號為何如此重要?因為當前投資者對於市場的幾點疑惑只能通過政策信號來解答。

首先是今年三季度GPD增速為6.0%,而四季度還有下行風險。此時,高層對經濟下行的容忍度就顯得非常關鍵。決策層對下行壓力是如何判斷的,GDP增速保持在什麼樣的水平可以保證新增就業的底線?這些都關係到未來政策的定力。

其次,逆周期調節力度和具體措施到底是什麼樣的?近期有關穩增長的會議開了不少,各項措施也都有,但比較零散,不成體系,既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又不能迅速扭轉人們對於經濟的悲觀預期。需要高層會議來一錘定音。

最後,貨幣政策方面也很糾結。目前,豬肉價格的上漲程度已經超出了年初多數機構的預期,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滯脹」的擔憂逐步升溫。「滯脹」會使貨幣政策面臨兩難的格局。在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央行都「放水」的背景下,中國央行獨樹一幟以為我主

當這些疑惑都找到答案之時,A股市場也有望擺脫「糾結」的態勢,確立更加清晰的方向。

總結

技術上看,滬指10月23日遇阻5日均線回落。與此同時,滬指下方60和89天均線逐漸抬升,後市有望對指數會形成支撐。在外部力量打破多空平衡之前,預計滬指仍將在5日均線和60日均線之間的區域內窄幅震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Oj4_G0BMH2_cNUgLH_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