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漢宣團隊(小明同學)無授權禁止轉載
說起殭屍電影,可能現在已經不多見這種類型的電影了,大家多數關注的都是歐美的喪屍片,例如《生化危機》這種的。但在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殭屍片可是當年香港電影中一個重要的類型,僅在1986至1991年,港台就拍攝了超過100部殭屍題材的電影。
殭屍電影被港片加入了中國功夫的元素,又被稱之為殭屍功夫片,或者是靈幻功夫片。但其中最出名的,那就數1985年的《殭屍先生》了,這部電影開創了香港殭屍片的先河。當時在香港公映,票房高達2000萬,同類型電影迄今都無人能打破這一紀錄,後來的殭屍片都屬於跟風之作。
殭屍源於明清時期的民間傳說,也並不是清朝獨有的傳說,我們現在對殭屍的認知,很多都是受影視劇的影響,特別是林正英飾演的一系列殭屍片,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林正英飾演的道士形象也深入人心,各種法術樣樣都會,堪稱「史上最讓人有安全感的男主角」。後來很多導演拍攝殭屍片,都模仿林正英的電影,劇中殭屍都穿清朝官服。對於電影拍攝來說,當時清朝的戲服比較多,多了就便宜,所以處於拍攝成本考慮,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從時間上來講,據民間傳說,死亡時間太少,100百年之內的都成不了精。但時間太長,500百年以上的,那就是大魔頭了,太厲害的也不行。所以死亡時間在100-500年的才能成為殭屍,好不容易變成了殭屍,不免心浮氣躁出來顯擺一下,試試功力。按照這個時間來算,清朝是最符合這個時間段的。
清朝的官服顏色較深,從頭到腳直統統的下來,整個服飾會相對比較壓抑、死板,這樣殭屍跳起來就有一種比較僵硬的感覺,更加符合殭屍片的形象。而漢服就沒有那麼壓抑,經常女鬼的拍攝都是穿漢服,有一種清風徐來,仙氣的感覺。
還有一些說法,就是在清朝初期,滿族軍隊入關後,大肆的殺害漢族人士,很多人都冤死或者被殺,所以那些官員死後受怨氣入體,導致屍體一直沒有腐爛,形成了殭屍。
清朝中期,趕屍技術的出現,也有一定影響。最有名的就是「湘西趕屍」,清朝有「秋後問斬」的慣例,各府縣衙門每年秋天都會對牢獄中的死囚進行處決。本地的死囚都會有家屬打理埋葬,但一些客死異鄉的屍體,就由「趕屍人」將其帶回家鄉,讓他們入土為安。
還有就是包含一些對清朝的諷刺,我們都知道香港是在清朝被割讓給英國的,直到1997年才回歸中國。香港人不免對清朝會心生怨恨,對清朝做調侃也是可以理解。而且殭屍穿清代官服,並且手腳不能彎曲,代表了封建官僚思想的僵化。咬人並吸人血,代表了封建專制對百姓的殘酷剝削和壓榨。最後道士戰勝了殭屍,代表了人民推翻了殘酷的封建專制統治,獲得了自由和勝利。
首先兩者最主要的一點區別是,喪屍是活人變的,殭屍是死人變的。活人變成喪屍是因為病毒、細菌感染等科幻手段變異,而殭屍大多因為屍變而形成。殭屍不會腐爛,但喪屍會。殭屍往往是刀槍不入,水火難侵,只有用一些特殊法術,例如糯米,桃木劍,符咒等,才能將其消滅;而喪屍就像豆腐渣工程一樣,動不動就支離破碎了,爆頭是最好的方法。殭屍只吸血,而喪屍是不斷吃掉一切新鮮的血肉。喪屍是完全沒有智力的,傻傻咧咧的,但殭屍還是存留有一部分人的智力的。
所以,這些比較而言,東方殭屍還是要比西方的喪屍更厲害一些。對兩者的比較也是娛樂性的,因為兩者都不是真實存在,而是傳說和想像出來的,在此做個簡單的了解,當做娛樂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