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為什麼有的人做10個副業都不賺錢? 我覺得難做的原因在於:沒有把失敗的道路想一遍。
比如說業餘寫個稿子做個公眾號,明明草根小號好像寫個十來篇就能漲粉10萬,寫個20篇就可以是百萬大號。
那些做知識付費的「公眾號老師」們,都說得自己是隨隨便便成功一樣。
乍一聽,似乎只要肯寫,就可以活成咪蒙、新世相和十點讀書。
但事實上是,我們見過太多的小號,做著做著就消失了。
所謂副業,原來是「活不過第二集的宮斗劇丫鬟」。
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不少人在開始做副業的時候,只是在算心目中理想的「盈利公式」,往往忽略了失敗的因素。
比如說,紅利期,差異化,產品定位,身邊資源,自身能力……諸如此類,估算差異就會直接把你推向失敗深淵。
最近我在下班空餘時間又過了一把做副業的癮。
做的事情,是在朋友圈裡面賣耳環。
但是,我不是像微商一樣拿貨倒賣,而是小試牛刀地做自己的產品和品牌。
投資了500塊,兩個星期之後賺了1000塊,在這個過程中又得到了一些啟示,給大家分享一下。
搞副業就應該從1-100,別碰從0到1的把戲
首先,我快速獲得回報的根本原因是:這個生意不是從0開始的。
有一次,我朋友帶我去逛市集,發現一個賣耳飾的小攤,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她家賣的皮料耳飾都是原創產品,是店主自己設計和自己製作的。
我看著覺得挺喜歡的,隱約覺得是一個不錯的生意。
我列舉了一下原因:
1、有消費頻次,現在大部分女生都有幾副耳環,一套衣服配一副也正常;
2、客單價不高,決策成本低;
3、原材料是皮料,不擔心會變壞過時;
4、皮料越放越好看,成色越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復古風格,是很多年輕人喜歡的風格。
其實生意有很多,但我為什麼好像非要做這個呢?
很簡單,我有基礎。
我會設計,我也懂審美,我做過微商賣耳環,我更有一個做耳環方面生意的搭檔。
正是因為不用從0走起,我才動了這個小副業的心思。
如果你聽不懂我的意思,我可以打個比方。
假設,現在有兩個生意讓你選:
一個,是你喜歡的婚紗店,但是你沒學過設計、也不懂材質,不過你很喜歡; 另一個,是開一家燒臘店,你也不太懂,但你家是做養殖場的,你爸媽還是大廚,但你對做燒臘不感興趣。
你會怎麼選? 我可以告訴你我的答案:如果根本目的是改善生活,那一定是開燒臘店,如果是不差錢的,那麼想怎麼選就怎麼選。
簡言之,有核心競爭力的生意比一切都重要,甚至高於你的興趣和一時半會的喜歡。
當你空有一腔熱血之外,其他啥也沒有,你的熱情會被焦頭爛額給磨滅,到時你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
所以,創業也不一定要走0到1的艱辛道路,如果有一定的資源和人脈,有經驗和別人跨不過的門檻,走1到100的道路其實更踏實。
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不用心慌去學習新的技能,你也不用摸索別人十年的經驗,你的注意力越集中,就做得更好。
從1到100也可以是不朽的,因為她更需要持續的專注去致勝。
搞副業,從來都應該做好「廉價失敗」的準備
以前我接觸過一些想搞點副業的人,他們有賺錢的願望,但沒有具體的點子,於是到處跑座談會聽聽新方向。
但我覺得,幹個副業能否成功,比拼的不是點子,而是執行路徑。
為什麼同樣賣燒餅,街邊大媽能賣3萬一個月,曾經的網紅燒餅店黃太吉落得倒閉下場? 關鍵還是執行路徑。 當我們有一些副業點子的時候,我們不確定要投入多少精力和物力,來確保我們這個生意是值得做的時候,可以先考慮做一個最小可行性產品。
這個詞,英文叫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根本目的是測試這個生意的可行性高不高。 如果產品不符合市場需求,最好能「快速地失敗、廉價地失敗」。
比如說,李子柒現在的視頻是火遍全網,甚至遠銷Youtube,被央視點名表揚。
然而你知道嗎,她在組成團隊批量生產視頻之前,在兩年前,不算手機鏡頭,她一共給自己拍過兩萬個素材。
這兩萬多條素材,她當時拍攝的時候一直來來回回去按拍攝鍵,按了四萬次。
一次至少要多走10到50步,取平均值25步,加起來有52萬步!
換算成距離將近走了260公里!
其實,李子柒早期的視頻,就是她的最小MPV。
為什麼要做MPV這一步呢? 因為當經驗不夠的時候,你需要為自己累積更多的經驗——然而數據和案例就是經驗。
你說大媽賣燒餅月入3萬純屬運氣,人家可是起早摸黑搗騰出一條熟能生巧的做餅配方,然後推著個小車到人流量最多的地方擺賣。
通過一次次的調整配方,調換擺攤位置,用短小精悍的試錯模式,低成本地不斷調整她的生意,直到找到合適的路子為止。
而黃太吉燒餅,讓普通的食物嫁接一個龐然大物的概念,直接把燒餅營銷化,價格還定得老高,如果不是真的那麼好吃,那就是註定失敗。
回到我自己的小副業上來吧。 最開始我跟小夥伴只知道做這類耳飾產品,但是我不確定什麼款式女生們會更喜歡。 於是為了找到爆款,我們每個人分別想了10個款,一個個地淘出最優秀的幾個……
直到對消費者的喜好確認後,才有重點地加大投入。
這樣做,就可以避免「昂貴地失敗」,還能挖掘用戶的新需求,疊代現在已有的產品。 很多時候,可能你認為是好的生意,但很可能是一份自以為是。
最可信的,是數據。讓數據告訴我們是否值得做。 做「廉價的失敗」準備,你的副業才能有隨時調轉船頭的可能。
其實客戶近在咫尺只是你沒去挖掘
卡耐基說過一句話:
我們多數人的毛病是,當機會朝我們沖奔而來時,我們兀自閉著眼睛,很少人能夠去追尋自己的機會,甚至在絆倒時,還不能見著它。
其實很多人都擁有好的賺錢機會,只是不擅捉住身邊的點去撬動一個盤子。
以前網際網路技術不發達,信息不那麼流暢的時候,很多時候只能去「豪賭」,就是大成本地投入期望高成本的回報。
比如說我想開餐廳,但不知道如何做一家受歡迎的餐廳,於是只能先投入成本去裝修、請人、買材料,做推廣,先把餐廳做起來才有人來光顧,給意見之後,再慢慢調整。
以前的模式更像是,用相對高額的成本去換取用戶反饋。
很遺憾的是,現在環境變了,科技變發達了,但我們的思維卻沒有跟著變得寬廣。
很明顯一點,不懂得「取之於民」。 這方面微信值得我們學習,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每次微信新出一個什麼插件都先在用戶裡面做小範圍測試,根據情況再看要不要大範圍開通。
這裡有一個很關鍵的點:讓你的用戶為你服務。
其實用戶本來就在身邊,你微信號裡面的朋友,你的微博粉絲,你的朋友圈子,都值得你去深究。
相信我,朋友圈裡面買貨的人,絕對不會因為買你人情而為你的商品埋單,而是因為你的產品他們真的喜歡。 不要把自己的人格魅力想像得太高大了,在這點上你要絕對地清醒。
「中肯的」建議不是非得花錢去獲得,是你身邊隨手可得。
所以,我們選擇在各自微信裡面的都推了一波,結果第一筆成交如期而至。 隨後我們在行業同行推薦的市集渠道上,我們免費擺賣了兩天,轉化效果也不錯。
之後的轉化率都在給我們傳遞一個信息:這個生意可以擴大經營。
不要小看每一個不起眼的線索,你做的每一步都會產生多米諾骨牌般的效應。 像微信可以成為你開啟第一筆生意的渠道,你的每一筆成交也會助力你後續的推廣。
不要小看你已有的一切,局面都是一點點打開的,有成交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我記得,前段時間,由黃曉明帶起的職場「明學」被大家紛紛詬病,但其實投資和做生意都有「明學」。
想當然,會讓你錯失很多走向成功的信息。 一切的副業成功機會,都在你不曾留心和你選擇性無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