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去重慶旅遊一般會去到大家比較熟知的解放碑、洪崖洞、磁器口、大禮堂…卻擦肩而過了許多重慶城中的秘境。
像重慶這樣城在山中、山在城裡的城市很少見了,因為山城奇特地貌,才讓重慶有了很多有意思的老街區。而走進這些老街區,才是打開這座城市的正確方法。
圖源網絡
而彈子石老街就像一本微縮的重慶崛起史,躺在素有「重慶外灘」之稱的南濱路,靜候你把它翻開。比起磁器口老街,彈子石老街的名頭似乎小了一些,但只要是去過的人必然會在心中給它留出一席之地。
彈子石,重慶開埠最早的地區之一,這裡有本地最早的水碼頭,曾經是重慶江南最繁華的區域中心。它位於長江南岸,與朝天門隔江相望,上接野貓溪,下連曾經於上世紀初被日本據為租界達36年之久的王家沱。
圖源網絡
作為重慶當時最主要的水埠之一,彈子石和朝天門一起,成為重慶近代化進程的重要支點。開埠之後,彈子石作為重慶開埠最早的地區之一,美、英、法等國的大使館曾雲集於此。國際資本蜂擁而至,僅南濱路一線,有法國水師兵營、王家沱日租界,更有洋行多達27家,使得彈子石成為當時遠近聞名的繁華之地。
圖源網絡
不過,彈子石的輝煌也基本停留在歷史當中。後來,隨著城市的發展,位於南岸區的彈子石卻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傳統的水路運輸逐漸被其他交通方式所取代,可是彈子石的交通方式卻沒有獲得實質性的提升。這裡不再受到更多人的青睞,城區的核心商業地帶也開始轉移,似乎大家已經忘記了彈子石曾經的輝煌。
圖源網絡
隨著城市的快速建設,這裡只遺留下的不多的老街殘貌,卻已成為重慶久遠城市風貌和歷史文脈,活著的代表。
目前的彈子石老街是全國首個以「開埠文化與城市九級坡地地貌」為主題獲批的4A景區,新修繕後的老街與現代建築互相融合,仿佛是新時代與舊時代的文化交織。
彈子石老街的景致可以用八個字概括——「一街兩埠四院十景」。彈子石老街嵌在下江和上埠間,王家大院、孫家花園、夏家大院、青陽公館匿於其中,沿路景色不斷,說是十景卻絕不只有十景。
圖源網絡
王家大院建於19世紀20年代,是重慶公布的52個消失歷史記憶點之一,它被譽為重慶江南名宅、「西部水路門戶第一家」,是重慶開埠史的地域標誌。
被修復的包括王家大院的戲台、大門等。王家大院是彈子石老街上內外都設置了戲台的最大四合院,戲台將免費向公眾開放,進行常態性的各類藝術表演。
圖源網絡
大眾書局是彈子石老街的首家書店,更是大眾書局在西南的首家店。大眾書局起源於1927年,於2003年再度啟用。新旗艦店於南京啟航,已連續多年獲得「上海最美書店」、「南京最美書店」稱號。
圖源網絡
繼南京上海後終於落腳重慶。書店設計很棒,處處都以書為元素,作為一個完整的四合院,每個角落也都很考究,氣氛簡直不擺了!
圖源網絡
彈子石老街有著歷史故事的沉澱,經過翻新後沖淡了其古味,古樸中也透著新潮。
洋人洋行隨開埠進駐重慶的同時,修領館、兵營、教堂,還有西洋宗教,帶來西方文化的衝擊。建於1903年的法國水師兵營濱江而蒞,是一處歐洲中世紀維多利亞式建築群,也是老街南濱路的起始端。
圖源網絡
在這裡,你既可在法國水師兵營中感受當代設計的創意迸發,也可以在一德堂前品味哥德式教堂建築之美。
圖源網絡
除了這些,等到夜幕降臨的時候,可臨江遠眺,兩江交匯的絕美江景盡收眼下,「正看江,背看城」的獨特觀景優勢,將有望成為重慶又一網紅景點。
圖源網絡
老街是歷史的見證者,在歷史不斷向前的車輪中,越來越多的歷史痕跡被抹去,直到我們自己都忘記那是怎樣的時光。希望這樣的老街能被更多人關注到,保留那份真實和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