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神教常被人當做是明教的延續,常見的說法是朱元璋稱帝之後,殘酷鎮壓明教,明教於是將日月分開,演變成了日月神教,這種說法毫無依據,事實上兩個組織是毫無關係的。
金庸在2004到泉州遊玩時,就曾和人說過明教並非日月神教。
《泉州晚報》:這時導遊說到,「您筆下的任我行,張無忌都是明教中人……」金庸突然與導遊較起真來了,說:「任我行不是明教的。」旁邊的工作人員連忙解釋:「有人說,日月神教,就是將『明』字拆開來。」但金庸顯然不贊同這一說法,他很認真地又重複一遍:「不是,任我行不是明教的,張無忌是。」
就算不扯虎皮作大旗,回到小說中,也會發現兩個組織相差甚大。
明教總部光明頂位於西域崑崙山,而日月神教的總部黑木崖則是在河北境內,按理說如果是被明王朝鎮壓,那更應該遠離中原,而明王朝首都在朱棣之後便遷往北京,而日月神教總部設在河北,則不是公然和朝廷唱對台嗎?難道是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黑木崖
明教在元末,經過張無忌的努力,已經徹底化解與中原武林數百年的恩怨,中原英雄傾心歸附明教,張無忌號令到處,無不凜遵。明教數百年來一直為人所不齒,被目為妖魔淫邪,經此一番天翻地覆的大變,竟成為中原群雄之首,而日月神教與白道結仇已逾百年,雖然金庸說過笑傲江湖沒有年代,但聯繫到書中有武當峨眉,鹿鼎記里又提到過「前朝有個令狐大俠」,所以時間線位於明朝中期的可能性極大。總不至於明教被朝廷鎮壓後,還去招惹白道吧?就算招惹白道,張無忌和武當派什麼關係?日月神教會不顧念前代教主的恩澤,去武當派盜取真武劍和太極拳經?
張無忌
武當派創派之祖張三丰先師所用佩劍名叫「真武劍」,向來是武當派鎮山之寶,八十餘年前,日月教幾名高手長老夜襲武當山,將寶劍連同張三丰手書的一部《太極拳經》一併盜了去。
至於和黑道的關係,江湖上所有的黑道勢力、邪道門派都歸日月神教統帥,而田伯光這樣的人物,可能不怕岳不群,天門,余滄海,但是絕對會無比懼怕日月神教,因此田伯光這樣的為非作歹的江湖惡人,也是受日月教統治的,只是並未真正入教,但是日月神教一個黑木令下達,天下如田伯光這般人物,定然也必須前來投奔。而明教呢?在張無忌之後天下歸心自不必說,張無忌之前,黑道同樣視明教為妖魔鬼怪。
常遇春道:「張真人,你於我有救命大恩,何況你也早知曉我的來歷,自也不用相瞞。小人是事奉明尊的明教中人,朝廷官府當我們是十惡不赦之徒,名門正派的俠義道瞧我們不起,甚至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的黑道中人,也說我們是妖魔鬼怪。你老人家明知我的身份來歷,卻仍出手相救,這番恩德,當真不知如何報答。」
明教的鎮教之寶是乾坤大挪移,是每代教主必練的神功心法,而日月神教的傳教之寶則是葵花寶典。禮節也不一樣,日月神教在東方不敗之前,教主與部屬兄弟相稱,相見時只是抱拳拱手而已,而明教教規極嚴,即使是殷天正和謝遜見到張無忌,也要下拜。
任我行
任我行以前當日月神教教主,與教下部屬兄弟相稱,相見時只是抱拳拱手而已。
謝遜大喜,站起身來,便在船艙之中拜倒,說道:「屬下金毛獅王謝遜,參見教主。」
在連載版中,日月神教原名是朝陽神教,那就更沒有什麼日月為明,而且按連載版,朝陽神教極有可能是清真教門:
那老者見到這隻光雞,說道:「店家,也給咱們煮兩隻雞來,有牛肉便切兩盤。」說的卻是中州口音。店主人道:「啊喲,這可難了,眼下店裡只有這一隻雞,這位軍爺已經要了,牛肉可沒有,蒸兩斤臘肉好不好?」那老者皺眉道:「【咱們不吃豬肉】,好吧,有雞蛋給炒一大盤來。」店主人道:「雞蛋剛剛吃完了,真是不巧。」令狐衝心想:「【他們不吃豬肉,那是清真教門的了】。」
而明教在張無忌之前是什麼肉都不吃的,被官府稱為菜魔,在蝴蝶谷大會後,為了反元需要,張無忌便廢除了這一道禁令:
張無忌又宣示道:「本教歷代相傳,不茹葷酒。但眼下處處災荒,只能有甚麼便吃甚麼,何況咱們今日第一件大事,乃是驅除韃子,眾兄弟不食葷腥,精神不旺,難以力戰。自今而後,廢了不茹葷酒這條教規。咱們立身處世,以大節為重,飲食禁忌,只是餘事。」自此而後,明教教眾所食月餅,便有以豬肉為食的。
明教蝴蝶谷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