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春光未盡,立夏已到。夏天是一年中最蓬勃的季節,不單是草木愈發豐茂,田間地頭的小蟲子也到了最活躍的時候。北京市植物保護站生物防治科科長、高級農藝師尹哲介紹,經過冬季的蟄伏和春季的初步活動,每年5、6月是害蟲危害作物的高峰期,相應的,也是益蟲的活躍期,在北京,近期害蟲喜歡危害各種蔬菜和樹木,農戶要提前做好監測防治。
捕食性瓢蟲異色瓢蟲。受訪者供圖
害蟲悉數出場啃葉咬根
立夏有三候,其中初候叫做「螻蛄鳴」,螻蛄是一種地下害蟲,這種蟲子喜歡咬食各類作物的種子和幼苗,讓幼苗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據市植保站專家尹哲介紹,除了螻蛄外,還有一種名為蠐螬的地下害蟲近期也很活躍,「蠐螬是金龜子幼蟲,喜歡地下咬食植物的根,最近正好是很多露地作物和部分溫室作物定植的時間,定植後根系比較虛弱,蠐螬去咬食根部,就會導致植物整株枯死。」
螻蛄。受訪者供圖
尹哲介紹說,蠐螬最喜歡各種蔬菜,也會危害小樹苗,「防治這種地下害蟲,定植的時候非常關鍵。如果前一年地里有蠐螬、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發生的話,那麼今年種植前要先進行翻地,再用藥劑處理。」
據介紹,大部分害蟲在10℃開始復甦,在北京一般就是驚蟄後,而立夏之後氣溫繼續升高,20-30℃正是絕大多數害蟲最喜歡的溫度。
「除了這些地下害蟲外,像蚜蟲、斜紋夜蛾、小菜蛾等蟲子,最近都開始活躍起來。」尹哲說,北京露地作物中,玉米和小麥的蟲害相對少一些,這些年的防治情況效果不錯,目前蔬菜的蟲害相對嚴重一些,「很多農戶家裡的露地菜和設施菜種植的種類比較多,在一塊地里就有很多種蔬菜,不同的蟲子喜歡不同蔬菜,就給防控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專家建議,最近溫度持續攀升,種植戶一定要做好監測,定植後在田間放置黃、藍板監測,還要放置對應的誘捕器,如小菜蛾誘捕器、甜菜夜蛾誘捕器等,一旦發現有蟲子,就要及時噴洒藥物或防治昆蟲天敵。
益蟲出動捕殺害蟲
立夏蟲聲日盛,蟲鳴聲中,不僅有害蟲,也有益蟲。
「害蟲越來越多,它們的天敵益蟲也出來了,但因為有延遲性,一般比害蟲晚一周左右。」尹哲介紹說,近期監測情況顯示,4月底,在林業和農業上,露地蚜蟲這種害蟲已經出現了,開始危害各種蔬菜,還有國槐、月季、玫瑰等,「它們的天敵瓢蟲也出來了,目前主要是異色瓢蟲。」
據了解,異色瓢蟲是一種捕食性瓢蟲,可以用來防治蟲害,它們不僅能吃蚜蟲,還對葉蟎、介殼蟲、木虱以及鱗翅目昆蟲的卵和小幼蟲都有著很強的捕食能力,「異色瓢蟲的幼蟲期和成蟲期以這些害蟲為食,尤其是它的成蟲,平均1天可取食100多頭的蚜蟲。」
桃樹上的蚜蟲。受訪者供圖
尹哲告訴記者,植物保護中,會在溫室和田間釋放異色瓢蟲,用瓢蟲來防治各種害蟲,效果好又環保,「但是生產的瓢蟲用幾年就會退化,活動能力、捕食能力、產卵能力下降,所以每年『十一』後,我們都會到野外去找新的瓢蟲來雜交,讓他們『復壯』。」除了異色瓢蟲,等到7月,七星瓢蟲也會出來捕食。同時,近期也是蚜繭蜂、捕食蟎等益蟲開始頻繁活動的時間。
蟲子喜歡初夏的天氣,到了7、8月,天氣太熱,蟲子也會減少。等到9月,秋天來臨,又將迎來一年中另一波蟲子活躍的高峰期。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