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艦英傑列傳·日本篇》No.3:單騎闖敵陣

2019-12-11     崎峻戰史

​(溫馨提示:本文約4600字,配圖16幅,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在1942年瓜島戰役期間日美艦隊在「鐵底灣」展開的歷次水面交戰中,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雙方損失最重的戰鬥是發生在1942年11月13日的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第一次夜戰。在這次海戰中,日軍自開戰以來首次損失了1艘戰列艦,另有2艘驅逐艦戰沉,而美軍付出2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被擊沉,兩名將軍陣亡的代價。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夜間混戰,雙方都陷入指揮失靈的困境,因此更能顯示出各艦的獨立作戰能力,而由吉川潔中佐指揮的「夕立」號驅逐艦可謂表現搶眼,作為前衛率先突進,更單艦闖入美軍陣形,橫衝直撞,雷炮交加,給對手製造了極大麻煩。儘管最終被集火擊沉,「夕立」號依然贏得了「所羅門噩夢」的名聲,成為日本水雷戰隊悍勇敢戰的代表。


白露級驅逐艦

受到1930年《倫敦條約》的影響,日本海軍力圖在較小的艦體上實現不輸於吹雪級的重火力,以便在條約限制下保持驅逐艦的性能優勢,初春級就是在這一理念下的產物,在1400噸的艦體內硬塞進了5門127毫米炮和9具魚雷發射管,結果重心大幅升高,航行性能低劣,被視為相當失敗的設計。1934年3月的「友鶴」事件暴露了片面追求武備、忽視復原性能的弊端,原計劃建造12艘的初春級僅建成6艘就停建,已完成的各艦重新入塢改裝,將二號主炮移至艦尾,減少一座魚雷發射管,雖然穩定性得到改善,但無論航速還是攻擊力都明顯下降。


最初完工狀態的初春級驅逐艦,採用背負式布局的前主炮群是其典型特徵。


作為亡羊補牢之舉,日本海軍對初春級的設計方案進行了修改,推出了擴大改良型白露級,在增加排水量、保持攻擊力的前提下顯著提高了復原性。白露級的主炮配置與改裝後的初春級相同,包括2座雙聯裝127毫米艦炮(1、3號主炮)和1座單裝127毫米艦炮(2號主炮),採用前一後二布局,其中2、3號主炮以背靠背的形式安裝在後甲板上。初春型改裝後單舷僅能齊射6枚魚雷,而日本海軍認為至少要具備8枚魚雷的齊射能力才能確保命中率,為此白露級配置了2座四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並配有再裝填裝置,總共攜帶16枚魚雷,具備二次雷擊能力。白露級是日本海軍首級配備四聯裝魚雷發射管的驅逐艦,其雷裝配置也為後續的朝潮級、陽炎級和夕雲級所沿用。白露級被認為是性能均衡的優良艦型,為後續大型驅逐艦的建造打下了基礎。白露級陸續建造了10艘,而「夕立」號為該級第4號艦。


白露級驅逐艦的側視及俯視線圖。


「夕立」號於1934年10月16日在佐世保海軍工廠開工,1936年6月21日下水,1937年1月7日竣工服役,艦籍歸屬橫須賀鎮守府,其艦名繼承自神風級驅逐艦第16號艦,為二代「夕立」,艦名含義為傍晚降下的暴雨。「夕立」號的標準排水量1685噸,全長111米、艦寬9.9米、吃水3.5米,主機功率42000馬力,航速34節,續航力4000海里/18節,配置5門127毫米艦炮和2座四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編制艦員226人。「夕立」號服役後與同級艦「村雨」、「春雨」和「五月雨」號共同編成第2驅逐隊,首任驅逐隊司令就是日後在所羅門戰場聲名鵲起的田中賴三大佐,而他指定的旗艦就是「夕立」號。


1937年竣工時的「夕立」號驅逐艦,為白露級4號艦。


「夕立」號服役不久,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該艦隨即被派往中國戰場,在長江沿岸作戰。1940年10月11日,「夕立」與第2驅逐隊的僚艦們一道參加了紀元2600年特別觀艦式。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夕立」號隸屬於第2艦隊第4水雷戰隊第2驅逐隊第2小隊,時任艦長為石井汞少佐。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夕立」號參加了菲律賓作戰和荷屬東印度作戰,並在巴厘巴板海戰和爪哇海戰中與盟軍戰艦交戰。1942年5月初返回橫須賀。5月27日,吉川潔中佐就任「夕立」號艦長,他此前作為「大潮」號艦長在巴厘島海戰中表現突出,成為驅逐艦部隊中的明星艦長。1942年6月初,「夕立」號作為中途島攻略部隊的一員參加了中途島海戰,純屬配角,未遇戰鬥。


這幅彩繪表現了第2驅逐隊的「村雨」和「夕立」號並排停靠的場景。


中途島海戰後,「夕立」號於7月中旬隨第2驅逐隊轉隸第3水雷戰隊,準備參加印度洋破交作戰。由於美軍於8月7日登陸瓜島,任務變更,「夕立」號轉而開赴瓜島前線,於8月30日抵達肖特蘭島,奉命執行緊急運輸任務,為島上陸軍運送補給。在運輸行動之外,「夕立」號在吉川潔指揮下表現出積極進攻精神,在9月4日至5日夜間,「夕立」與「叢雲」、「初雪」號在卸完補給後又主動突入隆加錨地,對亨德森機場展開炮擊,繼而又擊沉了闖入戰場的美軍高速運輸艦「格里高利」和「利特爾」號。在10月25日的南太平洋海戰中,「夕立」號救助了遭空襲重創的「由良」號輕巡洋艦,並與「春雨」號一道對「由良」號進行了雷擊處分。


挺身攻擊隊

1942年11月,瓜島戰局對於日軍而言進一步惡化,日本海軍決定出動以戰列艦為核心的「挺身攻擊隊」,炮擊美軍機場,掩護陸軍增援部隊登島,以期扭轉戰局。1942年11月12日夜間,由阿部弘毅海軍少將指揮的挺身部隊駛入鐵底灣,他麾下包括「霧島」、「比睿」號戰列艦、輕巡洋艦「長良」號和11艘驅逐艦,吉川潔指揮「夕立」、「春雨」號在編隊右前方擔任前哨,而「夕立」號更是一馬當先,位於艦隊的最前方。


「夕立」號驅逐艦的模型,右上小圖為末任艦長吉川潔海軍中佐。


11月12日23時42分,日軍艦隊接近隆加角,就在各艦準備實施對岸炮擊時,「夕立」號的瞭望哨發現6000米外的模糊黑影——那是日軍未曾料到的美軍艦隊。吉川命令發出「敵艦出現」的警報,隨後帶領「夕立」、「春雨」兩艦向目標高速逼近。在他們前方是由丹尼爾·卡拉漢海軍少將指揮的TG67.4編隊,包括重巡洋艦「舊金山」、「波特蘭」號、輕巡洋艦「亞特蘭大」、「朱諾」、「海倫娜」號和8艘驅逐艦,美軍艦隊以單縱隊向西北方搜索,並通過雷達也發現了敵情。卡拉漢少將決定向北轉向,搶占日軍艦隊的T字頭位置。


美國海軍「舊金山」號重巡洋艦,卡拉漢少將的旗艦。


「夕立」、「春雨」號加速到24節迅速接敵,在距離美軍先頭驅逐艦僅有2700米時吉川果斷下令左轉舵,從美軍艦隊正前方橫切過去,這一機動動作違反常規。按照炮術常識,日軍驅逐艦應向右轉向,以反航戰姿態展開炮戰和雷擊戰,但吉川反其道而行,正好切入美軍艦隊的機動路線上。美軍先頭驅逐艦「庫欣」號發現正從左前方橫越艦首的「夕立」號,急忙左轉避免相撞,並搶占魚雷發射陣位,後面的驅逐艦也跟著左轉,這一動作違背了卡拉漢之前的命令,讓美軍指揮官困惑不解,進而導致美軍隊形出現混亂。


美國海軍「庫欣」號驅逐艦,屬於馬漢級,在1942年11月13日的瓜島海戰中被擊沉。


為了搞清情況,卡拉漢與各艦艦長通話,浪費了寶貴的幾分鐘時間。不待美軍重整隊形,得到「夕立」預警後的日軍艦隊主力已經殺到眼前,雙方戰艦交錯混雜在一起,已經毫無隊形可言,只能各自為戰,隆隆的炮聲響徹夜空,炮彈在海面上炸起如林的水柱,整個鐵底灣仿佛是一口沸騰的大鍋,每一艘身處其中的戰艦都飽受煎熬,後來有人形容這場海戰好似「在關了燈的夜店酒吧里進行的紛亂鬥毆」。可以說,「夕立」號反常規的敵前轉向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戰術效果,不僅讓美軍搶占T頭的戰術意圖落空,還引起了隊形混亂,更重要的是為日軍主力提供了預警。


日本海軍「春雨」號驅逐艦,為白露級5號艦,與「夕立」號共同擔任前衛艦,1944年6月戰沉。


在從美軍艦隊前方橫穿後,「夕立」和「春雨」號向北機動,尋找有利的魚雷發射陣位。在海戰打響後,兩軍戰艦犬牙交錯,從遠處難辨敵我。吉川潔迅速對形勢進行了判斷,認為正是亂中取勝的絕佳時機,他同時相信只有在近距離才能判明目標,實施準確攻擊,而且幾個月來「夕立」號屢次夜間深入鐵底灣,吉川自信對交戰海域十分熟悉,於是臨機決斷,下令「夕立」號進行180度轉向,單槍匹馬地徑直向美軍艦隊中央衝去。「春雨」號艦長神山昌雄海軍少佐完全被吉川的行動驚呆了,他目送「夕立」號返身實施單艦突擊,對航海長感嘆道:「只有『夕立』這樣特殊的驅逐艦才會幹出這種事來。」「春雨」號並未跟進,向北退出戰場。


單騎闖敵陣

「夕立」號迅速靠近美軍艦隊,並瞄準一艘亞特蘭大級輕巡洋艦在1500米距離上發射8枚魚雷,聲稱命中2枚,重創目標。按照日本海軍的戰術規則,完成雷擊的「夕立」號應向遠處退避,重新裝填魚雷後再行攻擊,但是吉川並未這樣做,而是下令加速到30節,繼續向美軍艦隊的中心突擊,衝進敵群的「夕立」號就像是孤身殺入敵陣的戰國大將,以全部火炮向視野中最大的目標全力開火,並不時釋放煙幕,規避美軍炮火。根據《驅逐艦『夕立』戰鬥詳報》記載,「夕立」號在突入敵陣幾分鐘內先後向2艘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展開炮擊,多次取得「全彈命中,引起大火」的記錄。在戰鬥進行到高潮時,吉川潔完全失去了平日的溫和模樣,像一頭憤怒的野獸般站在艦橋里大聲發布命令,激勵官兵奮力作戰:「猛烈射擊!嘭嘭嘭!給我狠狠打!」此時他的命令已經超出了海軍辭令的範圍。


海戰網遊《戰艦世界》中「夕立」號模型的魚雷發射管局部特寫。


「夕立」號這種孤軍深入的戰法也讓它自己陷入險境,成為眾矢之的,遭到美艦的集中射擊。根據美軍記錄,「舊金山」號曾對一艘衝到近前的日軍驅逐艦實施集火,事後分析很可能是「夕立」號,而「海倫娜」號的「6英寸機關槍」的熾烈火力也向這艘身板單薄的驅逐艦招呼過去。在左衝右突的過程中,「夕立」號連連中彈,除了來自美艦的炮彈外,還遭到己方「長良」號輕巡洋艦的誤擊,燃起大火,動力艙被擊毀,喪失航行能力,吉川艦長以下多數軍官負傷。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吉川居然下令製作臨時風帆,企圖依靠風力繼續突進!此時,「夕立」號全體艦員都陷入狂熱的狀態中,堅決執行了這道命令。當一面用白床單製成的風帆升起時,美艦都以為「夕立」號舉旗投降了,不料這艘掛著「白旗」的驅逐艦絲毫沒有停火的跡象,讓美軍極為憤怒,在無線電里大罵「婊子」,這個被誤判為詐降的舉動為「夕立」號招來了更多的炮彈!


一幅描繪瓜島海戰激烈場面的畫作,這場夜戰是海戰史上最為混亂的戰鬥之一,很多細節情況至今還模糊不清,存在爭議。


在美軍炮火的蹂躪下,「夕立」號已經形同廢鐵,吉川潔被迫下令棄艦,與倖存艦員一道轉移到「五月雨」號驅逐艦上,「夕立」號自艦長以下有13名軍官和192名士兵生還。全體撤退後,「五月雨」號對「夕立」號進行雷擊處分,然而該艦的補槍沒有起到效果。看著燃燒的座艦殘骸,吉川認為無論如何不能讓天皇陛下的戰艦落入敵手,請求「五月雨」號艦長中村升少佐再次發射魚雷擊沉「夕立」,但出於本艦的安全考慮,後者沒有答應吉川的要求,「夕立」號的艦員們在聽聞吉川艦長的請求後都流下了淚水。最終,「夕立」號的殘骸還是被打掃戰場的美軍「波特蘭」號重巡洋艦的主炮齊射送下了鐵底灣。


美國海軍「波特蘭」號重巡洋艦,該艦最後擊沉了重創的「夕立」號。


1942年11月12日至13日夜間的這場海戰被日軍稱為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第一次夜戰,美軍稱為瓜島以北海戰第一次交戰。此次海戰中日軍炮擊機場的企圖被挫敗,戰列艦「比睿」號遭重創後被美軍飛機炸沉,驅逐艦「夕立」和「曉」號被擊沉。美軍雖然取勝,但代價極大,「亞特蘭大」號輕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沉沒,受傷的「朱諾」號輕巡洋艦在歸途中被日軍潛艇擊沉,編隊中的正副指揮官卡拉漢少將和斯科特少將盡皆陣亡,可謂慘勝。


第三次所羅門海戰中「夕立」號的行動路線圖,圖中顯示該艦在美軍艦群中反覆衝殺,並遭到己方艦船的誤擊。


在這場亂戰中,吉川潔指揮「夕立」號進行的單艦突擊無疑極為搶眼,日軍方面對其表現評價極高,讚頌吉川發揮了日本海軍近戰夜戰的精髓,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氣概果斷突入,使美軍陷入混亂,從而為全軍作戰造成有利影響,是夜戰大勝的首功。關於「夕立」號的「神勇」表現,美軍方面則表示嗤之以鼻。在美軍記錄中,「夕立」號的單刀突入並未造成太多困擾,該艦甚至沒有可以確認的命中記錄,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夕立」號曾向「波特蘭」號發起魚雷攻擊,依然沒有擊中。此外,「夕立」號在交戰中還曾將美軍驅逐艦「斯特雷特」號誤認為友艦,並發出識別信號,而美艦則回應以猛烈炮擊,擊中「夕立」號鍋爐艙,導致其癱瘓。在美國人看來,自家「拉菲」號驅逐艦在近距離掃射日軍戰列艦的壯舉要比「夕立」號的冒死突擊靠譜得多。


這幅畫作表現了美軍「拉菲」號驅逐艦在近距離與日軍「比睿」號戰列艦交戰的場面,該艦隨後被日軍大口徑炮彈命中沉沒。


平心而論,在這種暗夜大亂斗中,交戰雙方的作戰情況都十分混亂,存在很多爭議和模糊之處,但如果說「夕立」號在戰場中心反覆衝殺多時卻一無所獲,這顯然是不客觀的。不論真實戰況究竟如何,「夕立」號因為在此次海戰中的勇猛突擊而被稱為「所羅門の噩夢」,稱為日本海軍驅逐艦部隊的名艦之一,其殘骸於1992年在薩沃島以南海域被發現。


因為「夕立」號的名聲,海戰網遊《戰艦世界》將其作為7級金幣驅逐艦加入遊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Hwc_G4BMH2_cNUgXi-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