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天津人,「天津哪家煎餅果子最好吃?」
大部分天津人會這麼回答:「我家門口啊!」
在天津,每個天津娃娃心裡都有屬於自個兒的那套煎餅果子。
小時候,住奶奶家,早上常吃煎餅果子,我吃煎餅果子不放棒槌餜子和果篦,這叫:攤個皮兒。綠豆麵糊放在鐵板上,刮圓,磕入一個奶奶從家裡拿的雞蛋,撒上蔥花(蔥白多蔥綠少的才好吃),翻面,抹上甜麵醬、醬豆腐汁、辣子,卷好,在鐵板滴一點香油,把煎餅放上轉一下,熱一下,對摺裝袋,一套皮兒攤好了。接過來不要系袋,直接吃,熱熱乎乎的,綠豆香、雞蛋香、蔥花香先入口中緊接著是甜麵醬和醬豆腐汁的醬香味道,吃到辣子,哎呦,別提多香了。
我奶奶和爺爺吃煎餅果子,每次都要吃素皮。什麼是素皮呢?素皮就是綠豆麵糊刮圓,不磕入雞蛋,撒上蔥花,翻面抹上甜麵醬、醬豆腐汁、辣子,卷好,點香油,轉一下熱一下,對摺,裝袋。素皮突出的是綠豆的香氣。有時奶奶喜歡在素皮里加果篦兒吃。奶奶吃素皮耐搭配漿子(漿子就是豆漿),爺爺吃素皮耐搭配茉莉花茶。
在天津,煎餅果子有四種形態:攤個皮兒、素皮(如果放果子或者果篦叫素煎餅果子)、放棒槌餜子的、放果篦的。放其他食物的煎餅果子在天津人眼裡都是「異類」「邪教」。
如果說在天津大餅卷一切體現了天津人的包容,那麼煎餅果子不亂加東西,則體現了天津人堅持傳統的態度。這並不矛盾。相傳煎餅果子清末時期就出現了,那時候有位姓馬的山東人來到天津,發明了煎餅果子。
傳統的煎餅果子用的是純綠豆面,綠豆泡發好,去皮,磨製成漿糊(裡面還要加入一定配比的香料)。綠豆麵攤製成餅,容易破,攤圓不破方見其手上功夫。所以有的煎餅攤在製作麵糊時會加入小米等其他米麵來提升煎餅的柔韌程度,使其好攤不破。
小時候,鄰居阿姨下崗後在家門口賣煎餅果子,每天很早就要起來準備,內時候我每天早起走出樓棟,一拐彎就是鄰居阿姨的煎餅攤,把從家裡拿的雞蛋放在前面顧客雞蛋的後面,回家換好衣服洗漱,背上書包出來,煎餅果子差不多就做好了。
對於老天津衛來說,吃煎餅果子講究儀式感,早起喝茉莉花茶喝出微微發汗,去門口買套煎餅果子,回來吃著煎餅果子,喝著茉莉花茶,太幸福了。
近兩年,我身邊的咖啡師朋友早上喜歡煎餅果子搭配美式咖啡,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的。我覺得比較哏兒的搭配是我家樓下的張大爺,每天早上門口買上一套煎餅果子(兩個雞蛋、放果篦),回到家吃著煎餅果子就著紅酒,開始張大爺跟我說我以為是開玩笑,後來有一天早上,張大爺在樓門口坐小凳子上吃著煎餅果子就著紅酒,我當時都驚呆了。
天津有兩句關於煎餅果子的俏皮話:
比如:開會時大家爭吵不休,亂了秩序,可以這麼說:煎餅果子翻車——亂套了。
比如:說一個人能說會道,可以這麼說:煎餅果子翻車——一套一套的。
2018年3月,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成立煎餅果子分會。並於當年5月發布了《天津市地方傳統名吃 製作加工技術規範 天津煎餅果子》。可見煎餅果子在天津人心中是多麼的重要。
天津曲藝搖滾的創始人李亮節在《煎餅果子》這首歌中唱到:「什麼牛排漢堡,什麼熱狗香腸 ,跟咱煎餅果子一比,差著實惠營養,天津人最愛這口,它就在大街小巷,有錢沒錢不重要 煎餅果子最香。。。。。。吃咱一套煎餅果子,生活充滿希望,吃咱一套煎餅果子,生活充滿陽光。」不僅體現了天津人對煎餅果子的熱愛,而且還表達了天津人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大家好,我是介介!棒棒噠!胖胖噠!
明兒個早起要不吃套煎餅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