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雖「拒絕」飆升,但激起的大國博弈卻非常激烈

2019-09-19     炒股跟Z走

路透社17日給出的最新報道,沙特石油產量將比先前認為的更快恢復到正常水平,將在2-3周內完全恢復正常。實際上,17日油價就大跌了7%而沒有再飆升。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國際經濟增長動能在減弱,當月國際能源價格下降,OPEC環比也在下降,沙特對全球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多年來,中國石油進口來源較為分散。安哥拉、阿曼、科威特等,也是中國主要石油進口國家。而且沙特已經表態要動用原油庫存來供應市場,保證一周內石油出口不會受到影響。因此,沙特石油出口中國並不會出現「斷供」,而事實上對中國用油也構不成太大影響。另外,由於中國進口石油的協議已提前一兩個月或者更早的時間簽訂,價格已經鎖定,因此目前進口石油只是在執行此前合同,價格不受突發事件的影響。而且。中國一直非常重視石油戰略儲備,其儲備量也在逐步提升。「國際上有一個標準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儲備是否夠用,即能夠滿足90天的需求,就是比較成熟的石油儲備量。中國已經非常接近這個目標。」

……

在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設施遭到受伊朗背後支持的葉門胡塞武裝大規模襲擊後,不僅有應聲上漲的國際原油價格,還有中東地區本就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不僅美伊對峙再度陡然升級,中俄也參與其中並受到影響。

首先,本來美國對伊朗的「極限施壓」近期已有緩和跡象,讓外界產生了一些樂觀估計,但沙特遇襲後美國再度強硬,伊朗和美國互相發出了採取軍事行動的威脅,這使得海灣地區的緊張局勢重新達到沸點。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網站9月15日報道,儘管葉門胡塞武裝聲稱對這兩處石油設施發動了襲擊,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仍把此次無人機襲擊事件歸咎到德黑蘭頭上,並警告說伊朗將「對其侵略行為承擔起責任」。

而特朗普也當地時間9月15日在推特上做出了回應。雖然回應的速度看上去有點「晚」,但用詞卻很激烈。特朗普在推文中說:「沙特石油供應遭遇攻擊。依照核實情況,有理由相信我們知道誰是幕後主使,且炮彈已上膛,但仍在等待沙特的意見,聽聽他們認為這起攻擊的元兇是誰,以及我們將在什麼條件下繼續行動!」

但這遭到伊朗的怒懟。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巴斯·穆薩維聲稱,指責伊朗參與襲擊事件,是美國敵對伊朗政策失敗後、編造的另一個謊言。這一指控是華盛頓「最大限度的捏造」的政策的一部分。穆薩維還把蓬佩奧的推文描述為「在外交框架內模糊和毫無意義的盲目和失敗的言論」,並指責支持沙特領導的聯盟「為戰爭火上加油」。該聯盟支持葉門政府。

伊朗革命衛隊航空航天部隊負責人阿米拉利·哈吉扎德說,伊朗2000公里半徑內的任何美國基地或航母都可能成為其飛彈的打擊目標,德黑蘭已經為「全面戰爭」做好了準備。

另外,就在這敏感時期,伊朗還不嫌事大的在荷姆茲海峽附近再扣了一艘油船。伊朗國營電視台17引述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一名司令的話說,伊朗一個海軍巡邏隊在荷姆茲海峽附近攔截了一艘載有25萬升燃油的船舶。船上所有11名船員都已被捕——這無異於是給當前的美伊對峙局面和國際油價在火上澆油!

更有分析指出,如果油價漲幅超預期,美伊當前的對峙可能惡化升級到軍事層面。美國鷹派共和黨人林賽·格雷厄姆推波助瀾。他在推特上說:伊朗將不會停止他們的不當行為,除非後果變得更加真實,比如襲擊他們的煉油廠,這將使政權垮台。他還說:「如果伊朗的煉油廠繼續挑釁或增加核濃縮活動,美國是時候把打擊它們的行動擺到桌面上了。」

據官方的沙特通訊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9月14日晚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通了電話,並證實美國願意「與沙特合作,採取一切有利於維護其安全與穩定的措施」。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公司稱這些襲擊事件給石油市場「敲響了警鐘」。迄今為止,石油市場基本上沒有受到伊朗和沙特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的影響。但未來存在的關鍵變數是,這次沙特被襲擊後,是否標誌著該地區持續冷戰的一個轉折點……從我們的角度看,我們看到今天的襲擊事件使該地區更加接近軍事對抗」。

對特而言,這也是一個嚴峻的重大考驗。據美國《華盛頓郵報》14日披露,原本對伊朗、對阿富汗塔利班,以及之前對朝鮮,特確實都想斡旋達成協議。怎奈何,彼時博爾頓一直在身邊。報道援引特的話說,博爾頓「讓我們耽誤了」與朝鮮和伊朗的談判。而博爾頓「退場」後特朗普就可以軟化對伊立場了,可能為特實現美伊舉行峰會的夢想鋪平道路。如今,好不容易博爾頓「走人」,卻發生沙特石油設施遇襲的「意外」。

所以特現在面臨兩難狀況:不對伊朗強硬表態,會產生對盟友不夠呵護的印象,但重新對伊朗強硬又不符合其外交路線,也在美國內引起很大爭議。其對手批評其簡單粗暴的扣帽子行為,是把美國拖入戰爭。而這對特朗普的再度競選總統可不是什麼好消息。一句話,人算不如天算。

更讓特鬱悶的是,伊朗聲稱沙特石油設施遇襲事實上美國才是最大受益者。因為美國可以出售武器,也會在地區國家引起這種不安全感,這樣美國可以向他們出售更多的武器,並告訴他們,他們的國家是不安全的。此外國際石油市場受到這些襲擊的干擾,美國人準備將整個市場掌握在自己手中,並通過這種壓力向其他國家施加壓力——伊朗的這種說法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顯然就全局而言,美國武器供應商可能受益但美國整體的全球利益和經濟利益恐怕仍是受損的。

其次,在全套先進美式裝備的沙特尷尬的胡塞武裝這個反政府武裝炸的灰頭土臉,顏面盡失後,俄羅斯非常適實地跑出來挖牆腳了。

當地時間周一(16日),俄羅斯、伊朗和土耳其3國首腦會晤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舉行。會後普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向沙特喊話稱,俄羅斯的防空系統可以保護沙特,就像保護伊朗和土耳其一樣。

普京建議沙特應該購買俄羅斯的防空系統,以保護其石油設施免受無人機的襲擊。他告訴記者說:「沙特需要做出明智的決定,就像伊朗購買俄S-300和土耳其決定購買俄S-400防空系統一樣。這類系統能夠保護沙特任何種類的基礎設施免遭任何攻擊。」

普京在採訪中還引用《古蘭經》的內容勸告沙特停止對葉門的戰爭,稱書中說唯一合法的暴力形式是自衛。他還表示,在這一點上,採用俄羅斯製造的防空系統或是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雖然讓沙特倒向俄羅斯看來並不現實,但普京的上述提議實在是讓大量進口美國武器的沙特和軍火供應方的美國人恐怕都感到尷尬。從輿論聲勢上來說,是很打擊美國人氣勢的。

其三,沙特石油產量「腰斬」同樣對中國會產生一定影響。

沙特石油設施被炸毀給國際石油市場造成「地震」。16日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創下28年以來最大日漲幅。美國WTI原油期價當日大幅高開約10%,並一度上漲超過16%至每桶63.47美元。倫敦布倫特原油期價更是一度上漲約20%,觸及每桶71.95美元的高位。市場分析多數認為,儘管此事不會造成嚴重經濟危機,但沙特石油復產時間可能超過預計,「斷頓」將為國際油價持續提供上漲動能。考慮到國內外油價傳導效應,中國國內油氣產品也可能因此漲價。

高盛的分析機構稱,如果沙特減產限制在一周內,則油價可能上漲約10%,如果超過6周時間,布倫特原油價格將站上75美元乃至80美元,如果持續時間更長,則國際石油供需關係將進一步扭曲。

中國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進口原油4217萬噸,同比增長9.9%,增速比上月回落4.0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原油進口國排名中,沙特一直穩居前三(占比約12%),但是數量較為穩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國際經濟增長動能在減弱,當月國際能源價格下降,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環比也在下降,沙特對全球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分析指出,多年來,中國石油進口來源較為分散。除了上述國家外,安哥拉、阿曼、科威特等,也是中國主要石油進口國家。而且沙特已經表態要動用原油庫存來供應市場,保證一周內石油出口不會受到影響。因此,沙特石油出口中國並不會出現「斷供」,而事實上對中國用油也構不成太大影響。另外,由於中國進口石油的協議已提前一兩個月或者更早的時間簽訂,價格已經鎖定,因此目前進口石油只是在執行此前合同,價格不受突發事件的影響。而且。中國一直非常重視石油戰略儲備,其儲備量也在逐步提升。「國際上有一個標準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儲備是否夠用,即能夠滿足90天的需求,就是比較成熟的石油儲備量。中國已經非常接近這個目標。」

但國內成品油可能漲價,從今年來國內成品油價格額18次調整來看,主因就就是圍繞國際油價變動,而目前中國發改委公布的成品油價格計算公式中包含的國際油價目前已經出現明顯上漲。所以國內價格很可能跟隨,而本周三,新一輪汽柴油調價窗口將再度開啟。當然,由於沙特預襲整體影響有限,所以對國內終端成品油的價格也不會太大。

不過,好在據路透社17日給出的最新報道,沙特石油產量將比先前認為的更快恢復到正常水平,將在2-3周內完全恢復正常。實際上,17日油價就大跌了7%而沒有再飆升。

如果預測屬實,則上述大國博弈可能相對可控,否則中東地緣局勢會更加惡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c6fR20BJleJMoPMYP8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