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全球擁有極高聲譽的動物行為學家、生物學家、人類學家和動物保育人士,她今年已經85歲,她是珍.古道爾,獲得過「聯合國和平大使」、「傳播造福人類知識傑出工作者獎」、「20世紀最偉大的動物學家」等多項殊榮。
11月17日~18日,成都根與芽邀請珍·古道爾博士來蓉,舉辦了一場公眾演講和一場慈善沙龍活動,漫成都作為兩場活動的獨家媒體合作方,全程給予支持。這已是珍博士第三次來蓉,兩場活動近千人聆聽了珍博士關於「環境保護」議題的演講及分享,總計12萬人觀看了線上直播。
珍說,我們不能總把經濟發展凌駕於環境保護之上,如今人類已經可以太空漫步,甚至登上月球,但卻在破壞自己的家園,這是無法想像的……
「我不知道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熱愛動物的,好像我生來如此。」
2019年11月17日,珍·古道爾博士來到成都博物館,以《人與自然:和諧與未來》為主題,與成都的朋友分享她對人與自然的理解,容納350人的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12萬人觀看了線上直播。
珍博士從兒時經歷談起,正是有了母親的鼓勵,才有今天她對動物的這份熱愛和執著。她分享了自己如何走進非洲叢林觀察黑猩猩,如何又從森林走出,奔走於世界各地呼籲自然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雖已85歲高齡,珍博士身體卻依然健朗,隻身一人每年奔走世界三百餘天,演講時激情澎湃。她會繪聲繪色地模仿動物的叫聲,向觀眾演示黑猩猩如何擁抱,如何索要食物,如何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她的演講總能將人們帶向遙遠的非洲叢林身處,那種感覺,熟悉又陌生。
「如果你想要做一件事情,你就必須全力以赴去做,永遠不要放棄,並抓住每一個機會。」
這是珍博士的母親講給她的,她也想把這句話告訴今天的年輕人,甚至將其作為一種信念帶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特別是鼓勵貧困人口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她號召青少年行動起來,為環境、動物和社區帶來改變。為此,成都「根與芽」用一系列以創新理念設計的環保公益項目,為青少年提供參與環境保護和動物保護的機會和資源,提高他們組織和參與公益活動的能力,開拓他們的眼界和思路,幫助他們了解環境問題的迫切性和複雜性、尋求根本性和決定性的解決方案,並鼓勵他們從多個領域積極參與乃至引領環境保護事業。
「人與自然該如何和諧相處?」
「該如何擺脫電子產品的束縛而去多親近自然?」
「如何應對人工智慧帶來的挑戰?」
現場觀眾非常熱情地舉手向珍博士提問,原定的3個提問機會不得不增加到8個。她一一耐心地分析和回答了觀眾的提問,最後,在沉靜的思考和熱烈的掌聲中,珍博士圓滿結束了她在成博的演講。
2019年11 月18日,漫成都聯合成都根與芽舉辦的「珍·古道爾博士和她的朋友們」慈善沙龍在博舍如期舉行。在這個寒冷的冬日晚上,這場慈善沙龍像是一把火,點燃了現場每一個人對環保的熱情。
成都根與芽理事長羅丹、澳大利亞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林明皓、中南屋創始人黃泓翔悉數到場,和珍博士一起,暢談「夢想的力量」。
珍·古道爾博士童年的夢想是去往非洲觀察動物,而現在,她希望更多人能持有對這個美麗星球的希望,行動起來保護環境。她很喜歡狗,也特別想養,但步履不停的奔走令她無暇顧及。她也呼籲在環保議題上,政府和個人都該承擔各自的角色。比如,如果貧困還存在,我們就談不上環保的選擇,因為人會捕掉最後一條魚來維持生存。
珍博士去農場看9年前她種下的樹,並和大家一起又種下了一顆樹
羅丹的夢想是儘早「失業」。2007年加入成都根與芽,在環保路上耕耘十多年,她期望環境問題能早日被解決,她好提前「退休」。從根與芽小組學生到社區退休的老人,都能繼續堅信自己的行動可以帶來一些改變,她也希望所有人從沙龍現場離開的時候,能相信相信的力量。
「一種奇怪的寂靜籠罩了這個地方。比如說,鳥兒都到哪兒去了呢?許多人談論著它們,感到迷惑和不安。園後鳥兒尋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僅能見到的幾隻鳥兒也氣息奄奄,它們戰慄得很厲害,飛不起來。這是一個沒有聲息的春天。」
這是蕾切爾·卡森所作《寂靜的春天》開篇,當晚的沙龍上,珍·古道爾博士和她的朋友們現場朗讀了此書節選,在溫柔靜謐的音樂中,很多人閉著眼睛冥想。珍博士說,蕾切爾·卡森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但那時卻沒有人聽她的,但如今,她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到環保的隊列中來,願此後再無寂靜的春天。
文字|十里
編輯|棐溪
監製丨王紅
漫成都小編:manchengdu2019(微信)
商務合作:jinshanmama2014(微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Pv7n24BMH2_cNUgzsRw.html